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广西超40万人因干旱受灾,已下拨1750万元抗旱资金
来源:农财网农化宝典    2025-4-22 15:45:00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截至4月21日9时统计,南宁、柳州、桂林、梧州、防城港、钦州、贵港、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11市52个县(区)出现干旱灾害,累计造成广西40.5万人受灾,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累计8.3万人(实时4.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1.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近期,广西部分地区持续面临干旱缺水的严峻形势。根据气象部门预测,

今年的汛期全区平均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增多。而珠江流域的气象水文年景也呈现出偏差,今年的主汛期降雨预计将偏多,但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给当地农业带来巨大挑战。从4月初开始,广西中南部的干旱情况日益严重,尤其是崇左、南宁、来宾、百色、贵港和钦州六大重要蔗区,大部分地区的甘蔗正在播种出苗阶段,面临中风险至高风险的旱情,约占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的67.43%。为了减轻干旱影响,农业部门正全力调配抽水设备,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广西启动旱灾防御三级应急响应   据水文部门统计,3月中旬以来,广西全区有3678个监测站无有效降雨(日降雨量少于3毫米),其中最近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超过25天的有1017个,全区江河天然来水量呈持续偏少态势。

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10天广西降雨仍偏少,气象干旱将进一步发展。鉴于当前广西的旱情发展趋势和抗旱形势,按照《自治区水利厅旱灾防御工作预案》,广西水利厅决定自4月19日18时启动旱灾防御三级应急响应。            另据广西气象部门统计,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广西全区平均降雨量不足40毫米。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农业气象服务首席谭宗琨表示,从去年11月份,到2月17日为止,全区的平均降雨量不足40毫米,去常年同期偏少7到8成,是建站以来同期雨量最少的年份。

广西气象局和农业农村厅4月15日联合继续发布未来十天甘蔗干旱灾害风险预警:预计未来十天桂中、桂南大部蔗区甘蔗干旱灾害风险达中风险至高风险等级。此外,4月8日和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和农业农村厅两次联合发布了未来十天甘蔗干旱灾害风险预警。15日的预警提到,预计未来十天广西主要蔗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桂中、桂南干旱灾害风险等级升高,面积扩大。崇左、南宁、来宾、百色、贵港、钦州等市大部及河池东南部等蔗区干旱灾害为中风险至高风险等级,约占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的67.43%。                     


 广西各地全力抗旱保春耕工作  广西崇左正面临严峻干旱挑战,当地甘蔗种植户想尽办法让甘蔗幼苗撑下去。崇左作为我国最大甘蔗种植地,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400万亩以上,人均蔗糖产量曾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糖都”。在崇左,甘蔗种植一般年初播种,经历多个生长阶段后,10 - 12个月可收获,以往靠自然降雨就能满足生长需求。然而,今年年初,自然降雨模式失效。崇左田间地头,运水车、拖拉机、三轮车齐上阵,种植户们从河边、池塘、家中接水浇田。“有总比没有好。”种植户林茂生表示,他拥有二三十亩甘蔗地,50多年来从未遇到过今年这样长时间的干旱。广西甘蔗学会理事长吴建明形容今年形势为“百年一遇的干旱”,当地降雨少,土地湿不透,雨水难抵达地下,导致甘蔗出苗少。种植户邢昊经营500亩甘蔗田,虽有滴灌系统,但面对长期干旱,出苗率从往年的80%缩减到今年的30%。当下正是甘蔗播种出苗、宿根蔗发株及幼苗生长期,因土壤太干,部分地下低位芽无法萌发出土,幼苗生长缓慢,叶片干枯、发黄。为应对旱情,广西各地已采取措施。

2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广西甘蔗创新团队提出《2025年甘蔗抗旱和甘蔗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崇左宁明县建立“政企协作机制”,协调糖企派驻技术人员指导蔗农;江州区开展技术推广现场培训,联系糖企摸排取水点,发放补贴。   面对持续数月的干旱天气,兴宾区乡镇蔗田出现不同程度灌溉难题,连日来,兴宾区干部迅速行动,引导群众有效利用桂中治旱工程水源,积极推进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助力甘蔗抗旱保灌。    “水肥同施,还可实现省水、省肥、省药、省工,对水的利用率可达95%,可节省肥料用量30%以上,亩产量也增加了2-3吨。”滴灌设备可根据甘蔗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需肥情况进行滴灌,能有效促进甘蔗的稳产增收。阮围村驻村第一书记陆朝健谈到。

2024年汛末,贵港市即针对蓄水不足状况和冬春季可能发生气象干旱的预测,加强旱情监测和会商研判,提前谋划,按照最不利的打算,开源节流并重,因地制宜采取抽、提、拦、调等措施,聚力开展城乡供水保障工作。当前,该市防汛办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按照当前水资源利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计划,落实应急送水车辆与人员、储备应急供水物资与设备,指导落实好防旱抗旱措施,引导群众统筹安排好人饮工程和农业灌溉的蓄水用水,筑牢用水安全防线。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市早稻意向面积为156.58万亩,截止4月17日,全市已浸种370.25万公斤,育秧12.4万亩,已插秧面积154.53万亩,占意向的98.69%,其中20个乡镇基本完成插秧,已完成旱地作物种植81.38万亩。

全市共计开展人工增雨154次,协调自治区人影飞机到贵港作业6次,累计增加有效降水约7820万吨。   针对当前的旱情,贵港市3个大型灌区已正常放水,其中,达开灌区和六陈灌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放水量,大藤峡灌区约250公里的渠道已试通水运行。今年春灌,贵港市计划供水约3.3亿立方米、计划灌溉面积146.88万亩,目前已供水1.03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103万亩。由于灌区渠道中上游群众春耕用水比较集中,部分灌区的末端渠系及水尾地区供水量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应对近期持续干旱天气,贺州富川县组织农业、水利、电力等多部门协同作战,通过抽水灌溉、电力保障、技术指导等综合举措,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用水需求。在朝东镇秀水村,县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正带领群众积极开展抗旱保春耕工作,伴随着抽水泵的启动轰鸣声,清澈的水流向稻田。稻田里的水稻挺拔生长,焕发出勃勃生机。


富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吕海驰介绍,当前该县干旱少雨,正值水稻种植期,农业农村局已组织技术人员赴各乡镇指导农户采取抽水、水库放水、打井等措施,并科学指导灌溉,以保障春耕生产有序开展。    据气象台数据显示: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4月18日,贵港市降雨严重偏少,全市降雨量平均72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八成。面对旱情,贵港市农业、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精准施策积极抗旱保春耕。2024年汛末,贵港市即针对蓄水不足状况和冬春季可能发生气象干旱的预测,加强旱情监测和会商研判,提前谋划,按照最不利的打算,开源节流并重,因地制宜采取抽、提、拦、调等措施,聚力开展城乡供水保障工作。当前,该市防汛办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按照当前水资源利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计划,落实应急送水车辆与人员、储备应急供水物资与设备,指导落实好防旱抗旱措施,引导群众统筹安排好人饮工程和农业灌溉的蓄水用水,筑牢用水安全防线。

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市早稻意向面积为156.58万亩,截止4月17日,全市已浸种370.25万公斤,育秧12.4万亩,已插秧面积154.53万亩,占意向的98.69%,其中20个乡镇基本完成插秧,已完成旱地作物种植81.38万亩。全市共计开展人工增雨154次,协调自治区人影飞机到贵港作业6次,累计增加有效降水约7820万吨。针对当前的旱情,贵港市3个大型灌区已正常放水,其中,达开灌区和六陈灌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放水量,大藤峡灌区约250公里的渠道已试通水运行。今年春灌,贵港市计划供水约3.3亿立方米、计划灌溉面积146.88万亩,目前已供水1.03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103万亩。由于灌区渠道中上游群众春耕用水比较集中,部分灌区的末端渠系及水尾地区供水量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据了解,面对部分地区供水不足问题,有关部门在加强供水调度的同时,各镇村也积极投入到抗旱保春耕工作中,贵港市大部分镇村电灌站已陆续开机抽水灌溉,村民群众也积极利用河流、水塘等资源开展生产自救,奋力投入抗旱保生产工作。

截至4月18日,贵港市累计投入各类抗旱资金3153多万元,启用电灌站746座,抗旱井3180口,出动抽水设备2.55万台(套),累计清淤渠道50.38万米以上,可改善灌溉农田面积93.1万亩,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用水。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介绍,截至4月15日 ,春耕期间广西全区投入农业生产的农机具达到115.48万台(套),组织干部、技术人员下乡4.09万人次,培训机手、维修工1.89万人次,检修各类农机具58.6万台(套),有力保障了全区各地春耕农机的需求。目前投入抗旱机具9.2万台套,完成抗旱浇地166万亩次。        近期将迎多轮降雨,有效缓解旱情广西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未来数日广西将迎来多轮降雨,为当前旱情带来缓解。尽管人工降雨和抽水措施效果有限,但自然降雨的降临无疑为农业生产带来“及时雨”。        

预计21日夜间至22日,桂林、柳州及河池市东部将再度迎来中雨,局地大雨到暴雨。22日,雨区将转移至贺州、梧州、贵港、南宁、崇左等市,带来小到中雨。而到了23日,雨区将影响桂东地区,为这一带带来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相关阅读
农业部药检所启动农药续展登记网上审批
福建建宁无人机喷药防治试验成功
含氟农药前景一片大好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