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布局不合理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2-5-21 |
“农副产品绿色通道开通之后,从全国各地运往北京的农副产品不再需要交任何过路费。但产品到北京后,进入批发市场的费用却开始增多。”一位来自河南的大蒜批发商张先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感叹,进入批发市场需要收取进门费、停车费、出门费等各种费用,而且批发市场内的店面租金也不便宜。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等地调查发现,在农产品即将进入消费终端的“最后一公里”,流通费用的增多以及市场布局不合理等导致物流成本增加,推高农产品价格。业内专家表示,全国流通工作大会将于近期召开,降低物流成本也是市场对本次大会的一大期待。而打通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多管齐下,出台降税、减费、物流规划及财政支持等政策进行综合治理。 “最后一公里”费用多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距离农产品终端消费越近的流通环节,随着其税费的增多,菜价也不断飙升。以大蒜为例,大蒜从农户流通到消费者,中间经过代收点、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菜市场四个环节。而大蒜价格正是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环节出现飙升。 上述来自河南的大蒜批发商张先生,给记者拿出自己销售一车大蒜的账本:从河南代收点收购大蒜为1.2元/斤,经过农副产品绿色通道,一路通行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经折算后的大蒜运输费用为0.15元/斤。装载12吨大蒜的货车,进入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入门费是350元,货车停留时间超过3天,将按剩余货量追加停车费,雇佣卸货的工人工资为140元/天。另外,货车离开批发市场时,还将根据货车载重量缴纳一定比例的出门费,费用为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 “进入批发市场,要收取进门费、停车费、出门费等各种费用。”张先生说,原本打算在批发市场内租个店面,但没料到店面租金更是高得惊人。“一间不足30平米的店面,去年租金是3000元/月,今年通过竞标上涨到7500元/月,租金价格翻了一倍多。”张先生显得很无奈。 随着各种进场费用的增加,直接抬高了农产品的批发成本,批发价格理应随之相应提高,但张先生表示批发价格很难往上提升。他告诉记者,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太大,价格稍微提高一点,客户就去价格更低的卖家。“一斤大蒜的价格最多能提高3毛钱,卖到1.4-1.5元/斤。这次拉来的大蒜都是以1.4元/斤价格,批发给北京岳各庄、房山等地的二级批发商。”张先生说。 “我们以1.8元/斤的价格,批发给北京各地区菜市场的零售商。除去运输费、摊位费,一斤大蒜提高4毛钱,赚不到多少钱。”来自北京岳各庄蔬菜批发市场的一位二级蔬菜批发商刘先生告诉记者。 在距离新发地批发市场15公里处的一家菜市场,记者发现大蒜的售价已卖到3.5元/斤,这与二级批发商的价格相比,飙升近一倍。 该菜市场蔬菜零售商金女士介绍,从二级批发商手中批发大蒜的价格为1.8元/斤。大约七平方米的摊位费为2800元/月,位置较好的摊位为3000元/月,再加上每月100元的水电费,如果销售不畅还会增加损耗费。“综合算下来,一斤大蒜即使卖到3.5元,也没剩下多少利润。”金女士说。 菜市场费用较多,特别是摊位费用偏高,使得蔬菜零售商只能相应提高菜价。 记者在距离上述菜市场不远的超市调查发现,超市的菜价相对菜市场略高一些,大蒜价格为4.0元/斤。据该超市蔬菜区域销售人员介绍,超市的入场费为5-6万元/年,再加上蔬菜多数通过菜贩子集中收购,几经倒手送进超市,费用相应增加不少。 市场布局不合理 除了收取的费用名目繁多之外,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商务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流通改革发展的网上调查问卷》发现,农产品市场布局的不合理,成为“最后一公里”农产品价格飙升的又一重要因素。 根据蔬菜零售商、物流商和消费者的调查问卷,农产品市场布局不合理首先影响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流通效率的降低,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成本,而且增加物流成本。对消费者而言,则随之提高消费成本。 “在不堵车的情况下,蔬菜从批发市场运送到市场一般需要40分钟,但算上选货、装车、运输,再加上蔬菜摆上摊位的时间,大概需要2个多小时。”上述金女士介绍,北京仅有两个大型的批发市场,全市的菜贩子都去那集中进货,不仅耽误时间,而且也增加不少物流成本。“一个月的运输费用需要1000多元,再加上一些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受损严重,一个月的损耗费将近几百元。”金女士说。 运输司机张先生表示,在北京各区域配送蔬菜的运输成本,远高于蔬菜从产地到批发地的运输成本。“大型批发市场大多分布在四、五环附近,运送到市区内不仅油费较高,而且经常因堵车耽误时间。” 商务部的调查问卷显示,大型批发市场布局的不合理,增加了蔬菜零售商和物流商的成本,而菜市场布局的不合理也增加了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消费者吴先生表示,随着市区改造的推进,原本位于自家附近的一家菜市场被拆除后,改迁至四环外。“目前在小区附近十几公里内没有一家菜市场,只能到较近的一些超市购买。但超市内的菜价一般都高于菜市场,导致每月的消费成本增加不少。”吴先生说。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认为,上述问题主要是蔬菜需求与供应条件之间的矛盾所致。蔬菜是低质、低价、易腐商品,需要高效率的配送条件,但北京市区的菜市场却呈现减少、缩小、缺失等现状,再加上在京配送蔬菜的运输成本较高,最终导致“最后一公里”菜价远高于批发价。 降成本需多策并举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将于近期召开的由多个部门和地方政府参加的全国流通工作大会,将有望出台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文件,其核心内容是降低流通环节税费,增加公共财政对流通领域中如摊位费用等的资金支持。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荆林波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建设城市共同配送体系,是解决“最后一公里”价格问题的关键。例如,我国果蔬损耗率高达40%,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冷藏车及冷库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果仅仅靠企业自身将所需要的配套设施补齐,其结果只能是让农产品价格层层加码。 针对流通布局规划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应加大社区周边“农超对接”力度,使超市与农贸市场的菜价相当。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表示,目前“农超对接”发展的瓶颈是部分超市费用过多、结算周期长,冷链物流设施和全国长距离的运输需求存在矛盾等问题。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组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快完善、落实“农超对接”相关优惠政策。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应尽快落实物流振兴规划中提到的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应急物流的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价格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共同配合,并出台降税、减费、物流规划及财政支持等政策进行综合治理。 |
相关阅读 |
小麦收割在即,为何一路暴跌? |
注意!提供种子、园地给他人非法种罂粟属违法 |
农业部分析并重新部署当前农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