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药市场在经历去年的低潮期后,今年已经成功回暖。记者从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农药交流会上了解到,今年1~8月份,全行业农药产量和产值的增幅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年增20%的势头,盈利水平止跌回升。同时,进出口贸易全面恢复,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要指标整体向好
会议期间发布的《2010中国农药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农药行业产量增长速度明显提高。2009年全年产量226.2万吨,同比增长 12.3%,创历史新高;而今年1~8月累计产量178万吨,同比增长达到19.7%,显示出农药刚性需求仍然存在。销售价格同样显现出增长态势。1~8 月全行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096.8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销售收入1056亿元,同比增长22%。2009年全行业的盈利水平同比下降近 30%,今年有所恢复,但增幅不大。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共进口农药3.1万吨,同比增长10.8%;进口额3.08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出口量达到63.51万吨,同比增长13.5%;出口额25.4亿美元,同比增长9.6%。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银认为,从现有的数据看,农药进出口量和金额的双增长充分表明,我国农药国际贸易已经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出口结构优化是另一个亮点。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孙叔宝认为,过去10年行业产值的增长主要靠出口拉动,而去年以来出口增长速度低于总量增长,内需市场的重要性愈加明显。同时,今年上半年,制剂出口量占农药总出口量的47.4%,出口比例明显高于以往年份,出口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制剂出口金额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原药。另外,欧洲等高端市场出口增长明显,南美新兴市场出口数量和金额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亚洲市场。原药进口也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增速高于制剂进口。
企业感受冷热不一
不过,这样令人振奋的数据,与人们对当前农药市场的整体感受似乎不太符合。从18家农药上市企业的年报来看,只有两家以农药为主业的企业盈利水平是增长的,众多制剂企业继续忍受着需求增长不快的煎熬。
一些消极因素也让企业感到头疼。上半年以来,南方干旱洪涝、北方冰冻阴冷等极端气候影响了农业生产,虫情较正常年份偏轻,导致用药季节及市场启动滞后,制剂企业销售不畅时有发生;跨国公司具有优势的专利产品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侵占了国内企业常规产品的市场份额。
对此,孙叔宝认为,一部分农药企业生产基础化工品,这方面市场恢复较快,也提高了农药行业的盈利水平;草甘膦、吡虫啉、阿维菌素这些大宗品种盈利大幅下滑,一些非热点产品盈利水平较高,一些高效、低毒、高价产品的产量增长不大,但销售额增长较快;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优势企业越做越强,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劣势企业则在竞争过程中市场份额下降,一些企业感到日子不太好过。
行业痼疾仍需关注
在市场回暖的同时,产能过剩、恶性竞争、非贸易壁垒、反倾销等一系列问题仍需业内企业关注。《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药产能已经超过220万吨,处于严重过剩的状态。一些企业在会上表示,早知道今天草甘膦行情是这样的话,何必当初去投产增产。
上海泰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晓宏说,过去几年不光是草甘膦,几乎所有的重点产品都翻了一番或更多。眼下,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有效成分、剂型、含量完成相同产品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出口农药产品高度同质化,缺乏科技含量和知名品牌,主动给外商创造竞争优势,压质、压价成为很多进出口企业的主要竞争策略,恶性竞争日益严重。
此外,我国农药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日益恶化。据顾宝银介绍,当前许多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逐步抬头,贸易摩擦日益加深,我国农药产品成为许多国家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另外,随着我国农药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非法贸易不断发生,各国已经加大了查处力度,甚至采取针对我国农药的专项行动。
“中国是生产大国、市场小国、定价权弱国。国际大公司一方面从中国进口原药,通过降低成本谋取更高利润;另一方面,却在国际上诋毁中国的产品和形象。”顾宝银表示,国内大企业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提高产品质量,走向海外市场,逐步树立自身的国际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