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空秕粒的因素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2-8-30 |
大豆植株形成荚果后,如果遇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使籽粒不能正常形成,或外壳鼓起,荚果产生空秕。大豆空秕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大豆持续高产、保持高品质的一大障碍。 一、大豆空秕粒的原因 1.品种的差异。以中晚熟品种发生较重,早中熟品种发生较轻。 2.生育期间的旱、涝灾害是造成高秕率的关键因素。大豆花荚期降雨量以180毫米为最佳。在大豆花荚期,涝害比干旱危害更大,尤其是内涝灾害,空秕率、倒伏率均高。另外,如果播种期干旱,就推迟播种,使出苗期延后,减少大豆生育期间能量的积累,也会造成大豆空秕粒。而后期如遇低温,影响大豆灌浆速度,同样会造成较高的空秕率。 3.土壤缺硼和钼是形成高空秕率的另一主要原因。硼和钼是大豆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与荚果形成关系密切。如土壤耕作层硼和钼的含量低,种植大豆时不追肥,势必增加大豆的空秕率。特别是重茬种植大豆,单株空秕率逐年增加。目前还存在施肥深度浅,种肥同床、同位,肥料利用率低等现象,影响大豆产量的提高。 二、预防大豆空秕粒的技术措施 1.选用良种。选用高产质优、低空秕率、综合性好的良种。如绥农14大豆、垦农19、北丰16等。在选用良种的同时,要合理密植,建立高光效群体,防止过密过稀,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效率。 2.合理轮作。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避免重茬种植,可防止土壤养分失调。轮作的大豆地块要比大豆重茬的地块空秕率减少28.4%以上。 3.适时排灌。大豆花荚期需水量大,满足这一时期需要的水分是大豆高产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在大豆播种后,及早挖好田间排水沟,做到涝能排,旱可灌,排灌自如。 4.及时补充养分。对于来不及施底肥的田块,在大豆出苗后,每亩追施有机肥2000公斤,初花期后每亩用液肥叶喷,每隔7—10天喷洒一次,可连续喷洒3—4次,不仅可防止脱肥,也可增粒增重,减少空秕率。 另外,使用生化制剂,可以降低株高,增粗茎杆抗倒伏,也可以增加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一般在初花期每亩用15%的多效唑粉剂40克,加水喷施,空秕率可降低7.2%,增产17.2%。 |
相关阅读 |
辣椒疮痂病的农业防治措施 |
葡萄套袋去袋技术要领 |
香菜的正确出苗法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