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麦褐斑病的防治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2-10-6 |
症状 主要为害下部叶片。初生圆形至椭圆形褪绿病斑,后变紫褐色,无轮纹,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西北麦区发生较多。 病原 Ascochyta graminicola Sacc. 称禾生壳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埋生至半埋生,直径118—224μm,壁膜质。分生孢子圆筒形至椭圆形,双胞无色,隔膜处稍缢缩,大小17—28×3—6(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植株生长茂密,天气潮湿或田间湿度大易发病,基部接近地面叶片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发病重地区避免在低洼处种植小麦。 (2)合理密植。(3)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 |
![]() |
![]() |
相关阅读 |
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大家谈 |
芦笋的高产栽培方法 |
胡萝卜的起垄栽培技术 |
![]()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