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担子菌亚门的莴苣锈病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产生许多鲜黄色至枯红色的帽状锈孢子器,在叶背面的对应部位产生隆起的小疱,很多帽状锈孢子器聚集在一起形成约1.5厘米左右大小的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冬孢子,致病叶黄化枯死。
病菌在北方地区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侵入寄主形成锈子腔阶段,产生的锈孢子侵染寄主并产生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侵染,夏孢子萌发后由表皮或气孔侵入,气温在16~26℃,多雨高湿时易发病,气温低、肥料不足及生长不良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与非菊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寄主的抗病力;加强栽培管理,栽植密度要适当,不能过密,尽量降低棚内的湿度,防止湿气滞留。发病初期开始喷洒下列药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础600~8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础600~8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40%杜邦新星乳油900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l500倍液,或10%抑多威乳油筑朋倍液等,每10天左右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