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用药迫在眉睫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2-11-12 |
农药是保护作物丰产稳产的重要农业投入品,但同时又是把双刃剑,会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近日在北京举办的农作物重大病虫科学防控高层论坛“农药与食品安全”分论坛上,许多业内专家表示,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是要趋利避害,加强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希武表示,我国每年农作物化学防治面积达到60多亿亩次,化学防治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尤其是遇到突发性灾害时,尚无任何防治方法能替代化学农药。他指出,“目前我国农药使用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品种选择不当,不合理选药现象非常普遍,例如用吡虫啉防治鳞翅目害虫;施药时期和剂量掌握不准,田间配药‘粗放’,多数是凭感觉;田间多种农药混用不合理,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使抗药性问题更加突出。”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曹坳程也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使用的农药品种相差不大,但农药的使用人员有很大差异,国外由专业和持执照的人员使用,而中国由农民使用。农民普遍缺乏病虫害的诊断知识,也无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因此主要由经销商推荐使用农药,用药时间不当、用量过高、没考虑安全间隔期等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比较突出。“很多农民不能准确地确诊病虫害,只能将多种农药混合在一起,认为总有一种药剂管用。当防效不理想时,农民往往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导致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并且喷药手段也比较落后,很多地区农民使用的施药机具仍然是几十年前的老式传统喷雾器,进行大水量粗雾喷洒,这种施药方法几乎有70%的农药散落到环境中。” 针对我国目前农药使用的现状,专家建议,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农药的合理使用。 “一家一户打药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根源之一。按照一号文件要求,大力推进各类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扶持这些组织做大做强,是解决一家一户‘乱打药’的重要措施。”高希武表示,建议列出专项经费扶持各类专业化防治组织,同时加强安全用药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培训科技大户、经销商、专业化防治机防队队员及园艺作物标准园的技术骨干。此外,要抓好环境友好的新农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在减量用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议国家有专门经费支持开展农药减量使用工作。”高希武特别提出,要加强农药安全减量使用技术储备研究。针对水稻、小麦、果树、蔬菜田减量用药技术进行技术储备研究,发展新技术,形成模式,积极推广。同时,加强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研究,为田间抗药性基因早期监测提供技术储备,依据我国病虫害发生的区域建立一批抗药性监测点和抗药性治理示范区,开展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和风险评估,通过GPS定位和互联网技术准确提供施药区域病虫抗药性水平,提出限制用药、交替用药、轮换用药等技术方案,指导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袁会珠表示,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现代农业急需发展省力化、高工效的农药使用技术。依据雾滴最佳粒径理论和雾滴“杀伤半径”理论,我国需要研发推广细雾喷雾技术体系,并根据不同类型农药的“雾滴杀伤半径”,研究制定各自喷雾时合理的“雾滴沉积密度”,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有害生物命中率,并能显著减少施药量。 曹坳程建议,应着力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药从业人员实施资质认证制度,鼓励农技人员开办植物医院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建立标准化的服务程序和收费标准,为农民诊断病虫害,或直接到田间为农户服务。同时加强病虫害的监测,根据不同农药的特性,提出农药的关键使用时期,可大幅度降低农药使用量,避免农药浪费。 “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容易导致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因此,要指导农民合理轮用不同农药品种,有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和有效性。”曹坳程说。 |
相关阅读 |
丙炔氟草胺销售额逐步上升,未来市场或将继续增长 |
2024年,这几种农药、将禁止生产和销售,以后千万别再用了! |
化学农药行业产值状况专业解析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