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油菜菌核病的有效防治法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2-12-18
    

  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杆、霉蔸等,是近年来油菜上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冬油菜受害重。

  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表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叶片染病初呈不规则水浸状,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外围暗青色,周缘浅黄色,病斑上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渐变为苍白色,后腐烂。角果染病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

  病原

  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长圆形至不规则形,似鼠粪状,初白色后变灰色,内部灰白色。菌核萌发后长出1至多个具长柄的肉质黄褐色盘状子囊盘,盘上着生一层子囊和侧丝,子囊无色棍棒状,内含单胞无色子囊孢子8个,侧丝无色,丝状,夹生在子囊之间。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0-30℃,最适温度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其中以15℃最适。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但以5-10℃为适,萌发经48小时完成。

  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我国南方冬播油菜区10-12月有少数菌核萌发,使幼苗发病,绝大多数菌核在翌年3-4月间萌发,产生子囊盘。我国北方油菜区则在3-5月间萌发。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里弹出,借气流传播,侵染衰老的叶片和花瓣,长出菌丝体,致寄主组织腐烂变色。病菌从叶片扩展到叶柄,再侵入茎秆,也可通过病、健组织接触或沾附进行重复侵染。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或越夏。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生产上在菌核数量大时,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旬降雨量超过50mm,发病重,小于30mm则发病轻,低于10mm难于发病。此外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早春寒流侵袭频繁或遭受冻害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可选用如秦油2号、中双4号、蓉油3号、江盐1号、豫油2号、滁油4号、甘油5号、皖油12号、13号、核杂2号、赣油13、14号、油研7号、黔油双低2号、青油14号、821、81004等。

  (2)轮作倒茬。实行稻油轮作或旱地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可减少菌源。

  (3)加强田间管理。多雨地区推行窄厢深沟栽培法,利于春季沥水防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适时换茬移栽,做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提倡施用酵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及硼锰等微量元素,防止开花结荚期徒长、倒伏或脱肥早衰;及时中耕或清沟培土;盛花期及时摘除黄叶、老叶,防止病菌蔓延,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发病。

  (4)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10%盐水选种,汰除浮起来的病种子及小菌核,选好的种子晾干后播种。

相关阅读
飞碟瓜蔓枯病有哪些为害症状?农户们该怎么防治?
怎么保存金针菇
秋番茄烂果的防治妙招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