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黑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法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2-12-18 |
油菜黑腐病油菜黑腐病是油菜上常见病害,分布广泛,降低油菜产量和品质。 症状 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叶片染病现黄色“V”字型斑,叶脉黑褐色,叶柄暗绿色水渍状,有时溢有黄色菌脓,病斑扩展致叶片干枯。抽薹后主轴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长条斑,湿度大时溢出大量黄色菌脓,后变黑褐色腐烂,主轴萎缩卷曲,角果干秕或枯死。角果染病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斑,稍凹陷,种子上生油浸状褐色斑,局限在表皮上。该病可致根、茎、维管束变黑,后期部分或全株枯萎。 病原 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estris(Pammal)Dowson称油菜黄单胞菌油菜致病变(十字花科蔬菜黑腐致病变种),属细菌。异名X.campestris(Pammal)Dowson。菌体杆状,大小0.7-3.0×0.4-0.5(μm),极生单鞭毛,无芽孢,具荚膜,菌体单生或链生,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牛肉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近圆形,初呈淡黄色,后变腊黄色,边缘完整,略凸起,薄或平滑,具光泽,老龄菌落边缘呈放射状。病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5-30℃,最高39℃,最低5℃,致死温度51℃经10分钟,耐酸碱度范围pH6.1-6.8,pH6.4最适。 发病特点 该菌在种子上或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内及采种株上越冬。如播带病种子,幼苗出土时依附在子叶上的病菌从子叶边缘的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成株叶片染病,病原细菌在薄壁细胞内繁殖,再迅速进入维管束,引起叶片发病,再从叶片维管束蔓延至茎部维管束,引致系统侵染。采种株染病,细菌由果柄上维管束侵入,进入种子皮层或经荚皮的维管束进入种脐,致种内带菌。此外也可随病残体碎片混入或附着在种子上,致种外带菌,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8个月,成为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在生长期主要通过病株、肥料、风雨或农具等传播蔓延。一般与十字花科连作,或高温多雨天气及高湿条件,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利于病菌侵入而发病。平均气温15℃时开始发病,15-58℃发病重,气温低于8℃停止发病,降雨20-30mm以上发病呈上升趋势,光照少发病重。此外,肥水管理不当,植株徒长或早衰,寄主处于感病阶段,害虫猖獗或暴风雨频繁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2)提倡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3)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不宜过早,合理浇水,适期蹲苗,注意减少伤口,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4)种子处理。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采种,播种前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温汤浸种。种子用25℃温水浸种25分钟,再投入冷水中冷却,取出后凉干后播种。 |
相关阅读 |
防治脐橙树脂病需注意事项 |
水稻除草剂种类有哪些?什么时间使用合适? |
玉米蛀虫怎么治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