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及防治南美斑潜蝇须知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3-2-1 |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是双翅目潜蝇科的多食性大害虫,最早发生在南美洲,现已扩散到其他大陆。传人我国历史不久,近年有多发趋势,在棚室和露地中危害多种蔬菜和花卉,较难防治。 【形态特征】 南美斑潜蝇幼虫在主脉或侧脉附近或沿叶脉蛀成隧道。幼虫不仅蛀食叶肉上层栅栏组织,也蛀食下层海绵组织。虫道常开口于叶片正面,幼虫取食几厘米后转向叶片背面,因而从叶面看隧道往往不完整。黑色虫粪在隧道两侧交替排列。虫龄较大时,叶背隧道更明显。初期形成蛇形隧道,后期若干隧道可连成一片,形成模糊的取食斑,此点也不同于美洲斑潜蝇。老熟幼虫由隧道脱出化蛹。成虫取食和产卵均在叶片上刺成很多小孔,小孔近圆形,针尖大小。 1.成虫是亮黑色的小蝇子,体长1.7~2.25毫米,仅小盾片、胸部侧缘和头中部黄色。额明显突出于复眼,橙黄色,上眶稍暗,内预鬃、外顶鬃着生处暗色。上眶鬃2对,下眶鬃2对。颊长为眼高的1/3。触角第一节、第二节黄色,第三节褐色。中胸背板黑色,后角具黄斑,背中鬃3+1,中鬃散生,呈不规则4行,中侧片下方1/2—3/4部分,甚至大部分黑色,仅上方黄色。前翅膜质透明,有紫色闪光。中室较大,M3+4脉末端长为前端长度的2~2.5倍,这是与美洲斑潜蝇区别的重要特征。后翅退化为平衡棒,淡黄色。各足殷节暗褐色,胫节和跗节黑褐色。 2.卵 长约0.3毫米,卵圆形,乳白色,将孵化时淡黄色。 3.幼虫 3龄,蛆形,体长可达3毫米左右,无足。体表光滑、柔软,体壁半透明。初孵幼虫乳白色,取食后渐变黄白色或橘黄色。后气门呈圆锥状突起,顶端6~9个分叉(称为孔突),各分叉顶端有小孔。 4.蛹 长约3毫米,长椭圆形,初橘黄色,后深褐色.后气门突出,与幼虫相似。 【发生规律】南美斑潜蝇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有1 6科287种植物,其中包括芹菜、莴苣、茼蒿、甜菜、菠菜、瓜类(黄瓜、丝瓜、南瓜、苦瓜、西葫芦等)、豆类(菜豆、豇豆、豌豆、蚕豆、扁豆等)、洋葱、大蒜、花椰菜、甘蓝、辣椒、番茄、烟草、马铃薯、苜蓿、亚麻、康乃馨、香豌豆、菊、万寿菊、夹竹桃、旱金莲、曼陀罗、矮牵牛等。南美斑潜蝇喜食芹菜.较少危害番茄、辣椒、茄子等,与美洲斑潜蝇不同。 南美斑潜蝇在北京地区露地蔬菜上于3月中旬开始发生,主要发生期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其间7月上旬达到发虫高峰期.以后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在山东地区冬暖式大棚中,2月下旬虫口密度上升,3月份后可造成严重危害,直至5月中旬前后。在露地蔬菜上,成虫于4月上中旬从棚室中迁出,危害菜苗。5月中下旬后虫口激增,6月下旬以后,随气温升高,虫口数量迅速下降,9月份以后又复上升,10月份以后陆续迁移到秋延后大拱棚中危害。在冬暖式大棚中,12月份常大发生,1月份后随气温降低,虫口数量下降。 在陕西地区南美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混合发生。5~10月份主要危害露地蔬菜,高峰期为9月至10月中旬。11月至翌年6月份主要危害棚室蔬菜,高峰期为3 -5月份。在15℃~26℃,15~20天完成1个世代。在25℃~33℃,只需要12 -14天。卵2~5天孵化,幼虫期3~8天,老熟后钻出隧道,随风飘落到地面或表土中化蛹,蛹期9~lo天。成虫交尾时间40~60分钟。交配后当天产卵,卵产于叶片的叶肉中。斑潜蝇1天之中,在上午9~11时和下午2~4时2个时段较活跃,卵的孵化,成虫羽化大都发生在这2个时段。 据国外研究人员在温室条件下观察,27℃时卵期3天以上,幼虫取食期3~5天,蛹期8~9天。成虫羽化率依寄主种类而不同,菊花上为36%,豌豆上高达74%。羽化后1天即交配产卵,羽化后4~8天为产卵高峰期。成虫存活12 -14天,1个世代在夏天为17~30天,在冬天为50—65天。 南美斑潜蝇成虫在白天活动,上午10时和下午4 -6时最活跃。成虫飞翔能力弱,不能远传。虫体可随寄主植物调运而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 调整作物布局,避免敏感作物芹菜、茼蒿、豆类、瓜类等连作、套种或邻作。在田间设置黄色粘胶板,诱杀潜叶蝇成虫。 |
相关阅读 |
西瓜人工授粉什么时间合适?该怎么选花?有哪些方法措施? |
蘑菇长“粉刺”咋回事?怎么办? |
小麦异常苗的发生种类及防治对策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