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防治茄子菌核病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3-2-17 |
症状识别茄子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主要是成株期发病。苗期发病于茎基,初呈浅褐色水渍状,湿度高时,病部软腐状,无臭味,干燥后为灰白色,发病部有时缢缩,苗枯死。晚期病部生出白色绵絮状菌丝,菌丝聚结后生鼠粪状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表面变为黑色,质地坚硬。成株期茎、叶、花、果实都可发病。茎部发病从主茎基部或侧枝5-20厘米处始,初为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灰白色,有时出现轮纹,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皮层霉烂,在病茎表面及髓部形成黑色的菌核,茎干燥后髓空,病部表皮易破裂,纤维外露呈麻状,使植株枯死。叶片发病,先为水浸状大型病斑,以后变为褐色圆斑,有时具有轮纹,病斑上长出白色菌丝,干燥后病斑易破裂。花蕾及花发病,为水渍状湿腐,致使脱落。果柄被害(发病)使果实脱落。果实发病端部或向阳面初为水渍状斑,以后褐腐,稍凹陷,病斑上生出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 病原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圆形或不规则形,鼠粪状,较辣椒上的菌核大,大1.7-4mm×1.8-17mm,多在主茎侧枝上,尤以腿部最多。菌核外面黑色,内部白色,在适合的条件下菌核可自土壤里萌发,产生1-20个子囊盘(多数2―3个)。子囊盘初为柄状及杯状,淡黄褐色,展开呈盘状,浅褐色,直径2-6.5mm,子囊盘底部的柄长度随菌核在土中深浅而异,一般5-15mm。子囊棒状,无色,大小95-125μm×5-9μm,内含8个椭圆形无色的子囊孢子。 发生规律菌核在地表可生存2年,在潮湿地或地下10cm处存活一年。菌核萌发后产生的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菌丝也能通过病健组织(茎、叶)的相互接触而传染。在较低温(最适20℃左右)和高湿的环境下易发病。北方冬、春季保护地茄子,在12月可见幼苗发病,3月底至5月上旬为成株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 (1)采用无病土或穴盘育苗。 (2)土壤处理。老病田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4-5kg,加适量土混匀,均匀撒施,然后耙入土中。 (3)通风降湿。寒流来时要防止植株受冻。 (4)保护地内栽培茄子,采取地膜覆盖,可减少菌源。 (5)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 (6)药剂防治。田间发现子囊盘或中心病株时,立即施药。可选用50%利得(又称异菌?福)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在病菌对速克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用65%万霉灵(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悬浮剂施佳乐(施灰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保护地可使用粉尘法防治,每667平方米每次喷撒6.5%甲霉灵粉尘、10%利得粉尘或5%百菌清粉尘1kg。 |
相关阅读 |
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
大棚西瓜死苗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详细介绍 |
李树黄刺蛾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