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细菌性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柄和幼茎。幼叶染病,病斑出现在叶面,形成黄化区,但不很明显,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小点,而后病斑变为黄色至黄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2毫米,病斑中间半透明,病斑四周具黄色晕圈,菌脓不明显或很少,有时浸染叶缘,导致部分叶肉坏死。苗期生长点染病,可造成幼苗死亡,扩展速度快。幼茎染病,茎基部有时开裂,棚室经常可见,但为害不重。病菌在土壤中存活能力非常有限,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蔓延。此病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均有发生,保护地常比露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大棚内应加强管理,适当控制浇水,降低棚内湿度,加大放风时间,尽量防止结露过多或时间过长。露地栽培应注意天气变化,如遇大雨大风天气,提早喷药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5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利500倍液。7天喷1次,连喷2~3次。专家提示:病菌发育适温25~28℃,36℃能生长,40℃以上不能生长。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棚室内湿度大,结露形成的水滴多,且在叶子上飞溅,有利于细菌传播,发病重。如条件适宜,流行速度很快,造成大面积叶枯。露地栽培条件下,降雨多而集中,常常造成该病大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