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黄花叶病又称花叶病,是花生主要病毒之一,主要发生在北方,集中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半岛环渤海湾一带种植区,常流行成灾,严重时病株率高达93%。
花生黄花叶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株系侵染花生引起的,称花生黄花叶病毒病。本病近年发生危害严重,广泛分布于各花生区。早期侵染、植株变矮,单株荚果数和大果比例明显减少,已成为花生重要病害。花生黄花叶病毒种传病苗表现以黄花叶为主要症状。再侵染病株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或网状明脉,叶缘上卷,叶柄下垂,随后发展成黄绿相间的黄花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病株中度矮化,籽粒变小。
病原:病原物:(1)形态:病毒粒体球状,大小28.7nm。(2)特性:体外钝化温度55~60℃,体外保毒期6~7天,稀释限点100~1000倍。
侵染循环:病毒通过带毒花生种子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主要初侵染源。此外菜豆等寄主也可成为该病初侵染源。种传病苗出土后即表现症状,田间靠蚜虫传播扩散。在病害流行年份,早在花生花期即可形成发病高峰。
发生因素:(1)菌源:种子带毒率直接影响病害的流行程度。带毒率越高,发病越严重。豆蚜、大豆蚜、桃蚜和棉蚜有较高传毒效率。蚜虫发生早、发生量大,病害流行就严重。(2)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3)环境:花生苗期降雨量、温度与这一时期蚜虫发生、病害流行密切相关。花生苗期降雨少、温度高年份,蚜虫发生量大,病害严重流行。雨量多,温度偏低年份,蚜虫发生少,病害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有效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降低花生黄花叶病的发病率,提高种子发芽率。
2、加强田间管理。与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间作,可减少蚜传。合理施肥,适当增施草木灰,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要喷施地果壮蒂灵,可使地下果营养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产量。
3、药剂防治。注意防治蚜虫,发病初期,要按植保要求用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