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叶片染病病斑圆形至椭圆形,中间灰白色至暗灰色,边缘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期病部两面生出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茎部染病初生梭状不规则斑,中间灰白色、四周黑色,严重的上、下病斑融合成片,致全株变黑而干枯,病部长满黑色小粒点。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6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大蔓延,一直延续到收获。气温25—30℃,相对湿度80%易发病。天气温暖多湿或雾大露重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或植地郁蔽、通风透光不良会使病害加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早白薯、鹤颈薯、黎洞薯、红肉薯等耐涝品种,可减轻发病。(2)常发地或重病地避免连作,注意加强水肥管理。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做到高畦深沟,清污排渍,改善植地通透性。(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灭病威)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一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