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杂麦属非栽培种小麦,不属于杂草(除草剂对它无效果),在麦田行间或行内与小麦混生。苗期长相和小麦很相似,很难发现。拔节期后显现出来,茎秆较细,叶细长下披,黄绿色。抽穗后明显高于小麦,严重麦田出现上下两层穗,俗称“二层楼”。野杂麦与小麦争食资源,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良,群体结构变小,田间不整齐,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容易造成麦田倒伏,是导致农民更换品种、增加投入的主要原因。
野杂麦的特征特性。据田间调查,野杂麦有以下特点:一是分蘖多,而且成穗率极强。分蘖一般在10个以上,多的可达20-30个,比小麦多6个以上,90%的孽都能成穗,分蘖成穗期不一致。二是植株高、茎秆细,极易倒伏。株高一般在120-130cm,比小麦高约50cm,后期倒靠在小麦植株上。若野杂麦占到麦田的15%以上时,容易导致小麦倒伏,造成减产。三是野杂麦穗长粒多,千粒重低。平均穗粒数46粒,比栽培品种多15粒以上,平均千粒重24g,比小麦低15g。四是成熟早,落粒性强,比小麦早熟5天左右。
总之,野杂麦看似能形成产量,但能收获的很少,一些农民舍不得拔除,导致麦田野杂麦发生量越来越大,极易造成倒伏,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留种田如果不注意去除野杂麦,3-4年必须更换品种,亩需增加种子投入60-70元。
防治措施:1、精选种。使用精选的高质量种子。尤其是自留种,留种田一定要拔净野杂麦。播种前对麦种严格精选,剔除秕粒、杂粒。2、中耕。在小麦苗期和早春返青、起身期进行锄划,既有利于增温保墒,又可除治一部分行间的野杂麦。3、人工拔除。野杂麦在进入5月份小麦抽穗后极易分辩,一定要连根拔除,不要只剪掉上部穗,因为野杂麦分蘖成穗率极强,下部分蘖三、五天后又会长出成穗,也不要过晚,过晚会脱落田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