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氯化钾国标修宪浅谈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4-11-18
    

  现行《氯化钾国家标准GB6549-2011》起草单位、未来标准修订机构领导以及部分行业专家出席会议,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富、副总裁吴文好、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徐世森参加研讨,盐湖汇力公司董事长罗永成、四川开元集团董事长赵思俭等参与座谈。包括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青海霍布逊地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地矿集团格尔木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昆龙伟业格尔木有限公司、深圳中航资源有限公司、青海柴达木盐湖化工有限公司等在内的青海年产10万吨以上的氯化钾生产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探讨未来氯化钾国家标准修订方向。

  分析问题 提出依据

  此次会议的主旨和修订方向获得了相关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以及参会企业的一致认同。会上,农业推广应用方面的专家不仅将推广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数据与大家分享,国际企业代表和专家将国外经验提供给与会者作为参考,特别是青海地区的生产企业将实际生产中可能涉及的生产成本、技术水平、资源特点等实际问题提出作为修订的依据,有效地为后期修订工作的启动提供了支撑。生产企业代表一致赞同修订现行氯化钾行业标准,使下一步《氯化钾国家标准GB6549-2011》修订工作的快速启动成为可能。同时,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标准限定的具体范围提出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将修订范围和指标直接指向影响产品质量、品位、成本等指标的氧化钾含量、水分以及可能对土壤造成危害的氯化钠含量,纷纷表示提升标准对于技术改进、提高产品品质将十分有利。

  此次会议开启了中国钾盐行业新的发展历程,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研讨会获得了《氯化钾国家标准》的最初起草者——中蓝连海设计院专家的首肯,以及后期即将接手修订标准的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的大力支持。同时,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举企业之力、倾听行业声音、获得行业共识的义举,也获得氯化钾主流生产企业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也成为展示青海国产钾肥整体实力的一次机会,不仅直接反映了我国氯化钾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更反映了青海盐湖地区企业管理水平和责任担当意识的整体提高。

  主动提升 立意深远

  近年来,中国钾盐行业迎来多重成就,产能释放、市场增量、产品价格回归理性。与此同时,低含量钾肥扩张,行业发展在资源与环境之间徘徊;新兴企业开发的低成本钾肥亟待打开市场大门。产业矛盾日渐突出,重构行业秩序尤为迫切。特别是当前国家环境保护的压力逐渐加大,随着《土壤污染治理规划》的出台,污染治理即将进入立法阶段。

  中国农资传媒在通过企业走访和实际调研发现,在生态环境日益受到关注的大背景下,反观钾盐行业标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背离,却是整个产业发展的“痼疾”。随着中国钾盐产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行业标准滞后行业发展,限制生产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目前正在执行的《氯化钾国家标准(GB6549-2011)》并未对Ⅱ类农用氯化钾中的氯化钠做出限定,可能导致土壤板结、土地盐化的不利影响。同时,对于农业氯化钾第三类合格品中的氧化钾质量分数含量限定较低,导致部分杂质进入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资源高效甚至造成浪费;此外,低品位氯化钾充斥市场、企业生存环境恶劣,行业进步难以为继、产业提升步伐沉重、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中国农资传媒的观察结论,也得到了标准参与机构和主流企业的声援。

  毫无疑问,“化被动为主动”已经成为行业不得不为的顺应之举。随着生产技术的逐渐成熟,行业标准应当在带动行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技术方面有所建树。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的健康理念,需要行业标准在发挥其规范和管理作用的同时,成为引导市场的正能量,为行业提升、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发展空间。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优质产品生存环境恶劣”折射出的中国钾肥市场整体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偏离,行业标准更应当充分发挥其市场引导和行业规范作用,针对市场上“重价格、轻性价”的不良消费观予以“纠偏”,起到良好的市场促进作用。

  正像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孙立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农资传媒经过多方沟通,站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净化市场的角度,呼吁针对《氯化钾国家标准(GB6549-2011)》进行修订。通过完善标准提升行业进步、规范和引导市场健康消费观,为行业提升、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发展空间。”

  共同取向 营造和谐

  一个行业“大法”的出台和修订,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特别是任何既得利益和固化利益的破解,都需要艰难的权衡。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提高行业技术门槛、可能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研讨,却获得了行业和企业的一致认可。此次会议的最大的亮点,恰恰在于会议主旨体现了目前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未来国家标准修订机构以及行业专家、众多企业之间的共同愿望。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富表示,盐湖股份公司一直致力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生产工艺的发展创新。“作为钾肥生产企业,我们有责任来提升钾肥的品质,有责任刷新钾肥的品牌,维护青海盐湖钾肥的形象。”他认为,这种责任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一是水分问题。“我国现在每年有750万吨钾肥产能,按目前标准的水分限量,30多万吨是水分,无疑这是对社会运输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氯化钾品位与国外产品相差8个点,也就是说100万吨产品有8万吨运出去的是杂质,而不是养分。“两项加起来,13%是无效资源,国产750万吨钾肥中有接近100万吨是废物。再者,无效养分对于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都有巨大影响。”王兴富说:“中国的钾肥发展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我们不一定一步达到国际标准,但是起码要反映中国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钾肥水平的提升和现实,而不能让标准再落后于行业发展的现状。”王兴富希望通过青海盐湖和其他钾盐企业的有效合作,共同推动行业标准的提升,推动中国钾盐产业的进步。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介绍说,即将启动的标准修订将在产品结构、安全标准、基础性标准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对氧化钾、钠离子和水分含量等做出限定。“标准修订已经放入三年规划中,明年是最后一年,我们会积极推定这个标准的修订。”商照聪表示:“目前在肥料标委会之下专门成立了一个钾肥分技术委员会。作为秘书长,修订标准责无旁贷。”此外,他对于未来国标修订的大致构架进行了介绍。

  首先,从产品结构来说,将进一步关注改善土壤酸化具有较好作用的产品技术进步。第二,从安全质量来讲,对于原来的标准体系要补充完善,对于标准中涉及的物质都需要进行分析、筛选有害物质。例如钠离子在有些地方造成“烧苗”,钠离子含量很高,9%含量就相当于往地里撒盐,土壤的承载力有限,将来地不长庄稼,再好的肥料也没用。三是关于水分,含量过高从结块、含量方面都存在使用过程中的不便,要适当加以严格。

  产量提高带动技术发展,技术进步也推动着标准升级。中蓝连海设计院院长助理张宝全指出,《国标6549》对钾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86年我国制订了氯化钾的第一个标准,当时我国国产氯化钾的产量只有5万吨,大约占世界产量的1.5%左右。1996年第二次修订,当时产量大约有40-50万吨,大约占世界产量的10.23%左右。2013年中国氯化钾产量排在世界第四的位置,占世界产量的12.7%。”从产量的发展来看,其中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当然也是标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张保全说:“氯化钠有一个正确定量对于行业有发展促进作用,更适合国情和行业的发展。在有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收益方面也将有一些好的作用。”他建议,根据我国资源特点、结合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产品登记分类,符合大家共同的利益。同时,根据市场对于杂质含量的要求做出相关规定。他说:“技术含量提高对行业健康发展将十分有利。我们希望氯化钾的标准一步比一步好。”

  规范标准 百年应对

  会议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从各个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为进一步修订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副会长刘富昌点评道:“研讨会氛围和谐、富有成效。”他说:“我赞同一些专家的意见,不论什么标准,都要追求先进、并结合实际,特别是钾盐行业与国际接轨是势在必行。”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指出,修订标准的目的在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生产规范,而不是单纯地提高门槛。他说:“我国的钾肥资源稀缺,要谨慎地开发这些宝贵的资源,从发展策略上我们应该做‘百年应对’战略,保证我国在一百年以后,还有钾矿的开发和利用。”他说,科学制定钾肥标准非常必要。第一既要考虑质量含量,就是关键物质的含量,也要考虑肥料的整体增产、增收效应,还要考虑企业的生产效益。第二是要有利于降低成本。第三要努力限制有害因子,一是重金属不能忽视,二是钠离子应引起高度重视。三是放射性指标也要有所要求。要多搜集生产行业的信息,还要多开展试验,多方面权衡才能制定符合实际的标准。

  此外,上海化研院化肥所副所长结合标准的修订对钾盐生产工艺进行分析。陈明良认为,标准可能不会将所有的指标都写进去。生产过程控制可以有各种方法,但是,标准的一个重要支撑是出厂检验。他说:“相关规定的检测方法可能采取仲裁法,但是有些方法快速、方便,可以由企业标准做补充。”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研究员涂仕华对西南、南方地区钾肥效应进行回顾和展望,并据此对标准提出建议。他认为,镁对作物生长是有利的,但是,高量摄入可能会导致作物中毒。钠也是有些作物的必要元素,但是会加速土壤自身盐渍化,施用多了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对于标准修订,他指出:“随着行业逐步提升,行业标准也要不断提高,以推进技术进步。”

  无疑,这是一次相关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和钾盐企业,为了产业提升而形成的一次协同一致和行业联合,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相信此次会议,在取得一定共识的基础上,能够顺利实施、快速完成一次行业再提升、产业新转型!

  与会代表建言献策: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李辉林:

  一是建议提高氯化钾产品质量,建议《氯化钾国家标准GB6549-2011》农业用合格品技术指标中氧化钾含量大于55%修订为大于57%,一等品氧化钾含量大于57%修订为大于59%。

  二是建议降低氯化钾产品水分。首先,降低氯化钾产品中水分含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提高肥效。氯化钾生产企业只需增加离心设备和干燥设备,产品水分含量均能由小于等于6%降到小于等于2%。其次,如果氯化钾国家标准GB6549-2011仍然继续保留水分小于6%,按多余的4%水分计,每百万吨氯化钾产品计算多运出4万吨水分,铁路运输每吨约200元计算为 800万元,势必给消费者增加了不应承担的4万吨水分的经济负担,也降低了氯化钾产品质量和肥效,增加了铁路运输压力,影响了产品信誉。

  三是建议制订氯化钾产品中氯化钠含量。氯化钠是钾肥中的杂质,对于农业用肥,氯化钠含量偏高,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应合理加以限制。

  此外,建议增加氯化钾中氧化钾含量多种分析方法。盐湖股份公司经多次对照实验,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快速测定氯化钾产品中钾、钠、钙、镁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氯化钾产品质量检验的出厂快速测定和生产控制分析,目前已正式申请了地方标准,并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复,建议纳入国家标准。

  青海霍布逊地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滕明天:

  此次会议将我们聚在一起,听听小企业的意见,对大部分企业很有益。

  北京昆龙伟业格尔木有限公司、地矿集团格尔木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是地矿集团的三个分公司,今年产量在16万吨左右。水分涉及更多的是成本问题,从6%下降到2%的水分,每吨成本增加30元左右。但是水分降低对企业有利,因为水分运到市场是白掏钱,产品价格也有差异。其二,从耗能来说,无论是天然气还是煤加工的工艺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其三,从生产环节来说,氧化钾含量、产品质量、色泽、品位,氯化钾含量在90%以上没有问题。其四,今年氧化钾59%、氯化钾93%含量的产品有市场,原来国标中没有这个含量的产品,建议加入标准。

  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技术部长张萍:

  藏格钾肥年产160万吨左右,明年产量达到200万吨时,公司的技术、人员培训都在相应地提高。经过资源利用、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整合,今年的产品基本上氯化钾含量90%已经是最低含量。这次修改我觉得应该把氯化钾含量93%的产品加进去,我们在销售中也出现这种问题,从90%跨度到95%的产品中间产品不知如何界定,有时为了满足国家标准,甚至在销售的时候还需要配货,比较麻烦。

  关于水分,我们的产品都上烘干装置,如果单纯从生产技术上考虑,水分2%的标准肯定是能达到,唯一就是成本问题。对于氯化钠指标,察尔汗盐湖的资源特征,除了氯化钾之外主要就是钠和镁,氯化钾品位提高了,氯化钠自然就下降了,特别是将水分加以限制,自然能降下去。我觉得,在氯化钠指标的控制问题,可以根据生产的情况和国内矿产的赋存条件,是否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等级进行限定。

  深圳中航资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灿先:

  氯化钾指标提升,氯化钠指标自然会降低。对于氯化钠“烧苗”等现象还需要经过一系列试验等工作,我认为氯化钠的限定这次需要做一些准备,不一定这次这么匆忙将氯化钠的限定放进去。

  深圳德钾盐贸易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黄高强:

  德钾盐的技术全部出自德国。国际硫酸钾镁指标是德国人制定的,水分在1%以下,德钾盐企业内部标准控制在0.8%以下,所以我们为了对企业负责,不仅使产品质量高于国标,也高于企业标准。对于氯化钾标准的修订,我认为是必要的,毕竟从生产来看,施用到地里的钠离子指标确实应当加以限制,因为钠离子对土壤的影响非常大。其次对于水分,我们对于氯化钾结块是加了结块剂,国内产品需要根据生产方式而定。

  此次行业标准的改革意义重大。标准的修订要具有普遍性,在对于农业没有影响的情况下,照顾到市场和企业,会议主办方做得非常好。

  中蓝连海设计院化学矿标委会副秘书长张晓梅:

  氯化钾要考虑养分等级、水分,在成本核算方面能否也考虑一下。有些企业经过工艺改进、技术创新、设备更换能否达到规定水平,在合适的情况下考虑水分指标。

  青海柴达木盐湖化工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李军亮:

  在同等条件下,氯化钾比氯化钠水溶性更大,即想更好的提高产品就要牺牲氯化钾。我认为,如果我们的生产仅注重产量效益,对于资源的一次性利用率就比较低。另外,在养分上分了几个级别,能否在水分上也分级。并且,小型技术设备比较落后,氯化钠的限定能不能考虑照顾下企业的现状。

相关阅读
需求均未达预期,尿素行情疲软经销商望而却步
全国土地都需要施用碱性肥料?明确:碱性肥料并不是碱性有机肥!
化肥涨价之根源——失信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