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投放浪费在哪里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4-12-27 |
目前,随着电视机在农村的大面积普及,农民的业余生活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许多农资企业利用电视媒体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形式生动的特点,投纷纷放电视农资广告,以期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并促进产品销售量的提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企业进行电视广告宣传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浪费了一半,但是却不知道哪一半浪费了”,这是农资企业广告主经常说的一句话。 其实许多农资企业在电视广告的投放上存在很多误区,他们或者对媒体和受众缺少分析、盲目投放,或者迷信权威媒体的传播效果,结果往往致使广告费打了水漂。企业如果能够避免这些误区,将会尽可能减少浪费,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误区一,迷信央视的广告效果 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电视传媒业界的航空母舰,它的权威性强、覆盖面广、信息传递强势,和其他媒体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因此,央视也成为国内众多企业的首选电视广告发布媒体。宝洁公司大中华区媒介总监庞志毅曾经说:“中央电视台把宝洁公司变成了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央视在企业广告发布媒体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误区二,迷信黄金时段的广告效果 一直以来,专家和媒体都在向企业传递这样的概念:做广告一定要做黄金时段广告。什么是黄金时段呢?专家和电视台会告诉你:晚上18:46~22:30是黄金时段,尤以央视新闻联播时段为“黄金时段中的黄金时段”,被称为“特A时段”。因此,这些黄金时段称为个大企业争夺的稀缺资源,每年央视广告投放招标会上“特A时段”竞拍的热闹场面,更使这种竞争达到白热化。 但是农资广告也非得挤这个黄金时段吗?我看未必。这是因为第一,黄金时段的收视对象特指过着“朝九晚五”生活的城市家庭,农民的收视习惯与城市居民相差很大。第二,黄金时段的广告产品特指大众消费品。第三,既然是稀缺资源,竞争必然激烈,价格也相对高昂,这就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率的问题。第四,黄金时段是企业抢夺的资源,必然引起企业的扎堆,大量的广告必然引起受众注意力的分散,影响传播效果。第五,黄金时段广告大多数都是“滚动字幕”广告或者“30秒版本”广告,信息量极为有限,对于技术性强的农资产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区三,迷信收视率高的节目 收视率高的节目,意味着收看的人多,受众面广,产品被观众认知的几率就高。因此,很多收视率高的优秀节目也成为众多企业争夺的广告发布媒介资源,而很多企业也通过收视率高的栏目扩大了自己的品牌在受众中的知名度,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例如,由蒙牛集团冠名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曾经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率,而蒙牛集团也通过《超级女声》那“想唱就唱,唱得响亮”的主题歌迅速飞进了千家万户,建立起中国乳制品行业老大的江湖地位。 然而,收视率高不代表有效到达率高。收视率讲得是收看的人数,而到达率讲得是广告到达企业的目标受众的人数。还拿《超级女声》来说,如果是一家复合肥企业冠名播出的话,那么这个以城市中少男少女为主要收视群体的节目,对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目标客户的化肥销售会起到多大作用呢?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误区四,只在销售旺季进行投放 农资企业的销售旺季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很多企业的产品旺季销量占到了绝大比重。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很重视旺季的广告投放,很多企业甚至只在销售旺季进行广告投放,淡季就完全停止。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农资的销售旺季也是农忙时节,这个时候,农民们大都忙于田里的劳作,根本顾不上看电视,所以企业花费财力物力做的电视广告很多时候并不能传播到农民那里,就更不要说起到拉动销售的作用了。另外,消费者购买行为是长期形成的,只有持续的向他传达企业和品牌的信息,才能在他们的大脑中树立起品牌形象。 误区五,广告投放浅尝辄止 任何广告主都要追求广告投入的回报率,农资企业也不例外。如果花了钱做广告,却没有效果,恐怕没有企业会愿意继续投放下去。现实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农资企业在投放广告一段时间之内没有见到成效,就很快停止了广告投放。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1986年春都集团率先生产出火腿肠,准备到央视做广告。当时春都的利润是120万,准备拿出20万做广告,没想到却被央视广告部拒绝:“广告每天做3遍,连做3个月,才能有成效,不然广告费就只能打水漂。你们这种情况至少要100万。”春都咬咬牙答应了广告投放。但是两个月过去,都没什么成效,很多工人都埋怨领导是“败家子”。但是到了第三个月的月底,奇迹出现了,大批客户带着现金开车来提货,排成了长队! |
相关阅读 |
农资人必须要掌握的经营思维,你竟然还不知道吗? |
农资销售“火”从哪里来 |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做农业电商?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