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用刑或用情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1-11-3
    

  李勋刚刚跳槽到一家外企,担任部门经理。刚上班就受到上司鼓励,点拨他只要好好干,前途不可限量,同事和下属也很友好。李勋对新公司说不出地满意,自上班第一天起就信心爆棚、埋头苦干,似乎机会就在眼前。然而只过了三个月,李勋便清楚地感觉到情况似乎在起变化,上司渐渐冷落了他,同事都客气却生分,下属似乎总是按捺着不满。这是为什么呢?李勋百思不得其解。

  一个朋友听了他的诉苦后指点说,首先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是不是工作太努力而显得别人很懒惰?是不是应该与人合作的事情却自己大包大揽?是不是太过锋芒毕露,挤掉了别人的表现机会?

  李勋这才恍然大悟,这三种情况的确在自己身上都存在着。工作时间加长,受上司表扬时难见显得准时下班的同事缺乏责任心,下属也被迫跟着加班,敢怒不敢言;一味追求能者多劳,就陷同事于尴尬的境地,也加大下属的工作量;希望体现新人的积极性,就在会议前后过度准备、大出风头,招致其他人的羡慕嫉妒恨。

  许多经理人跟李勋一样,以为只要注重提高工作技能就能赢得上升机会,以为只要用自我高标准去要求下属就能带动整个团队的成功,殊不知正是因为忽视了情商的智慧,而陷入“工作越努力却越受排挤”的怪圈。

  更好地让自己被他人接受并理解,是职场情商管理的精髓。如果你忽视它,成功就必然忽视你。与注重自我管理的内部情商相比,强调与人相处的外部情商,是管理者要好好学习和提高的能力。

  “带人”就是“带共识”

  管理者要带队伍带下属,其实核心在于“带心”。这个心是指内心藏识的心,也就是他们内心的认知、想法、目标和期许。如果内心的想法、期许一致,心识作用觉识所发挥显现出来的情绪体会也会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共识或共同的企业文化。

  带人就要带起大家的认知,就要先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让自己的属下心甘情愿地归心于自己。如果管理者很任性,不能让员工为自己的忧而忧,为自己的乐而乐,那么,他的管理一定是很失败的,这样的团队也是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位年薪过百万的企业管理者--美国钢铁公司总经理--曾经被记者问到:“你能领超过百万美元的年薪,到底有什么本事呢?”

  他回答说:“我对钢铁懂得并不多,我最大的本事就是我很了解员工的需求,了解每位管理者的脾气,我很懂得他们的心,我能使员工工作起来有激情。”

  将员工的干劲鼓舞起来,任何一个企业和团队想不出色都难。可是,很多管理人员正好相反,他们只是把员工当做工具或机器,在他们面前放任自己的情绪,那就很难引起共识。

  处理矛盾学会“推、拖、拉”

  有一些管理者,对下属实行高压政策,我行我素,没一点商量的余地。尤其当下属一旦做错事,他们马上跳脚骂人,不但失了风度,管理成效也大打折扣。

  一个人只有彻底了解自己的情绪,才有办法去合理地处置它,所以一个人遇到事情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冷静、不要冲动。当外部刺激到来的时候,先冷静一下,学会“推、拖、拉”,把所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判断,再做出反应。这时的反应往往才是合理的,人不容易后悔。

  盲目的“推、拖、拉”只是一味拖延时间,是非常可恶的,这里号召“推、拖、拉”的目的是让人们去冷静思考,争取在很短暂的时间考虑外界状况和内在情形,再加上态度与思考,做一个综合的判断,然后做出合理的选择。“中国式管理”专家曾仕强就很推崇中国人对待礼物的态度,以此来说明“推、拖、拉”的真谛:一个人不推、不拖、不拉,立即反应是否接受别人给的东西,就是目中无人;别人给他东西,他推一下、拖一下,慢慢再想要还是不要,就是合理的。如果送西方人东西,想要就收,不要就拒绝;而中国人不会,他们会先说“不用……客气……用不着这样……就摆在那里好了……”摆在那里时他也还没决定要还是不要,彻底搞清楚状况以后他才会决定。

  所以有人认为中国人很虚伪,其实不是虚伪,他只是在这个“推、拖、拉”的过程中,去寻找一个合理的情绪反应。

  一个脾气不好的上级会经常很冲动,喜欢立即反应和主观判断,这对他是不利的。当一个员工做错事时,马上责骂他只会有反效果。上级应该冷静一下,也给下属一个冷静的空间,稍过一点时间,他会自己主动来找领导解释,这个时候再做处理,下属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冷静是最好的态度。

  谈判中的默照攻防心法

  谈判是管理者必经的阵势。不论是跟商业伙伴计较公司利益,还是向老板争取资源支持,又或是挽留一个得力却想跳槽的下属,默照心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默是默止,静止、静心;照是照明,清楚、明白之意,心静而后能清楚明白当下的状态,方能止乱。谈判时应用默照心法可以静心、清楚谈判局势,达到知己心、知彼心的目的。

  心静

  心静,气才不会乱,不受周边环境影响,不理会周围多少人,不被对方刺激,静心倾听,听话时不对号入座,不被气话刺激,不被酸话所苦,不与对方随之起舞,不被对方话题缠住,不马上辩驳,保持心静、以静制动。

  清楚、明白

  谈判时要弄清楚对方谈话的主题。话题与谈话内容不易分辨,如果聊天时只注意对方谈话的内容而忽略了主题,一个话题接一个话题,从天南地北聊到天涯海角,那么数小时后,连一共聊了几个话题都数不清楚了。

  因此,谈判时除了听懂对方谈话的内容,还要去体察对方谈话的主题是什么,是寒暄还是抱怨,是辩解还是吹牛,要及时观察话题是否已改变,否则,就可能丧失主动权,被对方牵着走。

  沟通过度胜过沟通不足

  麦肯锡的一条着名原则是“让信息流动起来”,沟通的重要性从中可见一斑。在职场上,误解比比皆是。沟通是门艺术,处处有推理,时时有旁敲侧击,微妙无处不在。要如愿传递信息,其实非常困难。而个性、文化背景和各自安排的不同,又使得这些问题更加复杂。为了减少团队间的误解,麦肯锡建立了一套人际技能培训计划,主要由三方面构成:第一年为角色扮演互动培训,第二年或第三年为高级人际交往技能培训(ISW),同时还有广泛运用于大多数项目团队的MBTI 职业性格测试。

  我们都有一些源于抚养、教育和培训等习惯的沟通方式,我们的用词和语调,会对与同事和客户的日常交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好好认识自己的沟通方式,有时候还得改变改变。MBTI 职业性格测试被很多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应用,以平衡个性和工作风格的多元化。

  熟悉自己的沟通风格,理解他人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我们往往就能听出弦外之音,知道别人真正在说什么。

  沟通过度的代价通常要小得多。没错,当你提供太多的信息,忙碌的老板会心烦,但整个组织要付出的代价并不高。在信息流动中增加一些人,边际成本很小,特别是现在的通讯工具如此发达。

  此外,沟通过度的代价大多是“机会成本”,高管会因为过滤和吸收信息而牺牲掉一些开展增值工作的时间。但是沟通不足却可能会失去客户、发生意外,甚至惹出官司。与这种价值的损毁程度相比,信息多了总比少了要好。当然错误总是难免,非要犯错的话,那还是犯沟通过度的错误吧。

相关阅读
农资营销2022:在反脆弱中寻找生存法则
农资营销为何越来越难,因为底层逻辑错了!
如何让农村电商在农友圈里“热”起来?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