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顺应形势,夯实农药登记管理改革工作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5-7-25 8:44:00
    

  当前,我国农药管理步入法政、简政、肃政和效政的大环境,处在全面改革创新,推进发展的新阶段,政府工作理念和作风持续深入转变,农药行业产业抱定事业发展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命运共同体已然形成。

  诚如余欣荣副部长所言:“规范和创新农药管理对于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药检系统要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不断规范农药行业管理,大力促进农药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服务绿色生产,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余部长的论述,阐明了农药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指明了工作方向,更是今后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

  本文拟在总结归纳2014年工作基础上,理清脉络、分析形势,明确今年工作指向和重点,以及谈谈抓工作落实的几个重要把切。

  1.2014年农药检定工作特点

  改革创新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的主调。2014年工作归纳起来有以下8个特点:

  1.1更加注重贴近大局 这个大局是上接“天”,领导重视有位子;下接“地”,面向基层有作为。把农药管理与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紧密联系,为农药事业发展赢得有利支持。部所过去一年的工作,多次得到部领导的关心批示。浙江、山东、湖南等省都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意见措施,强化了农药管理地位。

  1.2 更加注重服务产业 组织开展“中国农药产业发展与农业应用战略研究”,从战略层面为农药管理、产业发展、农业应用等方面顶层设计和深入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持。开展为《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配套规章落地的16项专题研究,农药信用评价、电商、世贸规则等对农药产业发展影响与启示的初步研究,体现了对产业发展的前瞻引导。编印《2013年全国农药统计资料》和《2013年中国农药发展报告》等实用性资料,山东、浙江、陕西等地农药发展报告也相继完成。

  1.3 更加注重问题导向 加快破解小宗作物用药短缺问题。基本掌握小宗作物区域分布和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用药登记规定、群组目录等技术和政策储备基本到位。全年受理联合试验扩作登记申请420份,完成63个农药产品在小作物上的登记。完成28个产品在人参、杨梅等特色经济作物上的登记。山东、海南、云南、江苏等省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继续深入探索打假护农有效做法。全年对52家涉嫌违规企业进行专项抽查,配合吊销农药登记证12个。组织开展高风险农药的再评价并以此推动产品优化和替代。

  1.4 更加注重公开透明 拟批准登记前公示制度正式推出,一年来完成公示40批,涉及产品3 948个,收到异议反馈67份,否决30个,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纠错作用;登记评审企业答辩制度和面向企业服务开放日制度初步建立,登记评审公开公正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为推动新《条例》出台和落地,首次举办农药经营许可听证会和论证会,丰富了农药立法实践。开通部所“中国农药”官方微信平台,成为获取农药管理政策最新消息查询资讯的快捷窗口。

  1.5 更加注重部省联动 部省评审一体化稳步推进,联动范围动态调整,试点成效进一步显现,试点省登记申请平均审查时间缩短18天,质量明显提升。“农药进出口放行通知单”全年办理12万份,其中6个试点省所承担了78%的任务,为我国170万吨农药顺利出口到9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力支持。

  1.6 更加注重夯实基础 组建了所技术委员会,专司研究农药管理中的技术难点。《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2014版)正式实施,覆盖了387种农药在254类农产品上的3 650项限量,第46届CCPR年会上又新增我国2项农药残留国际标准,我国制订的农药残留国际标准达到8项。《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21项系列标准,在2014年“世界标准日”上,被列为国家重点推荐标准。农药环境、卫生杀虫剂居民健康和施药者职业健康等风险评估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禁限用高活性农药隐性成分检测技术,开展了较大规模的GLP管理体系培训,为推进我国农药试验GLP规范的遵从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1.7 更加注重责任担当 敢于善于“啃硬骨头”,如《条例》制修订的最大争论点是到底设不设经营许可,我们的态度一直坚定,但遇到了很大阻力,能不能说得清楚,敢不敢担当,这个时候就是考验。通过直面沟通,摆事讲理,经受住了考验。还有特别需要一提的如《危险化学品目录》修订,已经正式公布的新版目录中涉及农药种类项目由800项减少到165项,减少80%,制剂产品全部豁免,行业储运的负担预计将明显减轻。

  1.8 更加注重工作规范 2014年,对外影响较大的是对登记试验单位进行的量化考核规范,共审查试验单位原始记录517份,完成4个领域424家农药登记试验申请单位的考核。制订了登记评审指南、试验准则等技术性规范,统一了标准和要求。在内部规范方面,组织开展了两次所内全员培训,在依法行政和廉洁行政上受到了良好教育,出台了药检所工作规则等规范,加强了干部行为准则约束。

  一年下来,有以下方面的感受在进一步加深。

  必须加快转变理念。给自己找准定位比什么都重要!要明确工作取向,服务农业和农民大局,从产品管理转向产业服务,不要让自己成为“孤岛”或被边缘化;正确理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做好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只有在服务实践中才能更高地感受自身价值;面向国际多使劲、多发力,到外边的世界去竞争。

  必须摒弃工作任性。改革发展深刻变化,从严要求步步紧逼!传统的、习惯的、不求甚解的、孤芳自赏的想法、做法和作风已不可持续!大家地位没有高低、可以互让互谅,只是岗位、座位不同而已。依法行政不允许任性,技术审评不可以任性。

  必须夯实发展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是致远的奠基石!是技术基础、数据基础、人气基础的总称!技术需要学习、数据需要挖掘、人气需要文化。有了殷实的基础,才有工作自信、才长工作底气、才能话语硬气。我们提倡面向大局,但履行好大局职责,更需要坚实的基础支撑,二者相辅相成,不是对立排斥。

  必须强化透明规范。透明就是自信,规范就是自律,自信加自律就是公信!透明规范犹如阳光雨露,缺少照耀滋润,必会面容憔悴、弱不禁风、没精没彩。透明规范需要担当勇气,需要厚积实力,需要心底无私!透明规范是国际通行准则,是政府行为要求,是市场主体企盼,必须作为我们坚定不移的取向。

  必须善于凝心聚力。身处开放关联的世界,既要看到自身的有限,更要善用周围的无限,包打天下无异于孤立自绝。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个体,甚至一个体系,应该有一种基本认识,即自己什么都不是,能做的就是发现他人好的想法做法,把其凝练提升为我所用,必须学好用好借力发力、借台唱戏、合衷共济。

  2. 新常态下农药管理的新指向

  当下,最热的词是新常态、“四个全面”、“四化”变“五化”。准确把握新常态的特征、“四个全面”和“五化”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围绕农业部党组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主线,全国农药检定机构要立足本职、着眼长远,结合我国农药产业发展实际,在引导农药产业更好服务农业、促进农药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农药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上深化认识、解放思想、明确指向。

  2.1 药政的主动引导要加快发力 多年来实施的登记管理方式对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药产品的同质化和结构失衡问题十分乏力,引导农药产品的开发和登记需要面向农业生产,有药可用,更要有好药可用,需要转变农药登记管理方式,变被动评审为主动引导。引导将侧重用好三个手段:一是规划引导,分析预警农药产品与农业生产的适配和调整,即让登记管理更加贴近农业发展。二是登记引导,通过改造登记流程和构建技术体系,优化农药产品结构和生命周期。三是再评价引导,通过再评价加快老旧、高用量和高风险农药的退出和替代,用好续展登记管理关口。

  2.2 信息化追溯监管的措施要加快实施 随着电子商务的无限延伸,传统的“生产-经销-零售”的农药营销体系或模式将受到极大冲击,农药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快探索有效的蜕变方式和实现形式。在农药市场经营体系发生变革的态势下,市场监管的主体和链条也将不断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或谁变,作为流通核心的农药产品是不变的。因此,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应该抓住产品这个关键、用好信息化这个手段,只有做好农药产品的跟踪和监管,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加强产品管理,在终端销售和使用时,要能够查询到生产厂家、甚至每一包装的详细信息,出现问题时能够追溯到责任主体,才可以理清规范农药市场的秩序。

  2.3 农药使用服务的通行要求要积极顺应 农药使用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工作,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将是新《条例》的新要求。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对包括选药、购药、用药等在内的服务需求更大、要求更高,服务将成为农药经营者的重要竞争力。随着经营体系的变革,农药供应有可能打破行政和形态的局限,竞争更加激烈,农药经营收入将从产品盈利转为服务盈利,向使用者提供系列服务要成为自觉行为。在农药使用服务兴起的同时,更需要对服务秩序加以规范。一方面,在农药经营许可的框架下,需要对其服务能力进行资格认定;另一方面,还要引导整合政府及社会服务资源,加强对专业服务的开发利用。

  2.4 农药引发的负面影响要倍加重视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以及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引发的生态环境冲击不容忽视。违规用药、过量施药、次生药害等造成的面源污染,田间农药废弃物等重要点源污染,必须有全方位的处置办法。随着整个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视,做到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安全的风险可控,要成为继续应用和发展农药的底限。在现有状态下,使用农药引发负面影响的情况难以完全避免或消除。在新的期待下,对此必须予以更高重视。特别是在我国农业生产较为集约、生态较为脆弱、公众关切较为敏感的区域,抓紧构建农药使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体系,尤为重要和急迫。此外,还应研究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义务担当。

  2.5 法政、简政、效政、肃政的软环境要通力打造。简政放权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农药管理部省联动试点就是顺应大势要求。工作推进的步子大了可以缓一缓,但绝不能回退,更不要反复,要进一步做好资源、技术和信息的共享,强化指导检查,巩固试点成果。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政务公开“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要求我们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保障合法知情权,减少人为裁量权,提高公信影响。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要求,还需要我们严明制度、纪律和规矩。对产业发展而言,这些都是利好之举。

  当然,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药管理与服务的有效落实更需要法规、政策、措施的协同发力。一些存在于农药产业或行业的重疾沉疴,仅靠单一手段难以奏效。综观中国农药情势,引导诚信发展、创新发展和合作发展,农药管理既责无旁贷,又时不我待,更要善作善成。

  3. 今年要着重推进的五件事

  农药管理与服务头绪多、任务重,工作选择与推进必须要紧贴中心大局、紧贴产业发展、紧贴致力长远,有的需要整体推进、有的需要重点突破、有的需要率先突破。以下着重谈谈今年希望能有所作为的五件事。

  3.1 《条例》配套规章制修订 配套规章的制订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统筹兼顾我国农业发展、农药产业发展和社会公众关切要求的协同一致;二是秉持科学态度,遵从国际通行技术规范和主流作法;三是突出农药管理各个链条环节的关联和均衡;四是坚持开放立法,让市场主体也就是企业有充分的话语权;五是分清缓急轻重,对缺少经验做法可鉴的规章制订,宜粗不宜细或让地方在新《条例》框架下试点先行。要对现行配套规章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适用性等进行梳理分析,制定规范、科学、严谨的登记审批法规体系。通过合理提出技术要求和建立资料补偿机制,鼓励新产品创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正确引导农药产业健康发展。

  3.2 农药登记管理流程再造 为科学、公正、高效审批,今年将全面启动农药登记流程再造,建立包括农药登记试验管理、企业申请与查询,行政审批办理、部省联动评审、行政批准公告全程一体化的农药登记审批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全程实现电子化审批,试验报告溯源管理,技术评审与行政审批信息共享,全面提高农药登记信息化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为农药登记管理与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当下,马上要启动的是集中审评,这是今年农药登记管理改革的重点工作。目的是通过整合审批流程,优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减少资料传递环节,确保资料安全,增加部门之间审批的协调性,提高审批效率,保证审批质量,防范廉政风险。同时,在现行拟批准登记产品公示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受理时间和资料授权信息公示内容,扩大相互监督,提高农药登记审批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3.3 农药登记技术体系构建 借鉴WTO/TBT、SPS、TRIPs的理念做法,研究掌握国际组织农药管理政策和技术框架,发达国家农药技术体系主要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强化风险评估技术运用,掌握技术调控关键点设置。

  推进农药技术体系建设的总体考虑:一是把技术措施作为鼓励和保护农药企业良性竞争的调控杠杆,促进优势企业率先成长,引导农药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扮演好 “顾问”和“警察”角色;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明确企业为突破技术关口第一责任人。三是以落实政府工作主线如“农药零增长”为目标,紧密结合农业发展要求,把技术措施上升为依法治药的技术法规和调控管理的技术政策,引导农药产业更好地服务农业。四是以开拓更大国际空间为导向,积极推进GLP建设,分步推动试验数据互认和信息共享,加快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理念和做法的药政管理,把倡导安全、健康和环境责任关怀贯穿到农药全产业链条。

  3.4 农药产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总的思路是:借鉴人民银行等信用建设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农药产业发展与管理期待,用好信用评价这把“双刃剑”,把信用评价结果与创新管理模式紧密结合,综合并用法规政策、技术措施、已有相关信用资源、信息化手段,让信用成为资本,让信用好的企业有口碑、树品牌、快速成长,让差的企业不得不选择退出或转型。

  推进的步骤:一是结合产业特征和企业分析,以上市和代表性农药企业为主,开展信用评价指标构成调研;二是开展类别指标权重及评级测算,构建相关信用数据库及软件平台,推演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度;三是把信用评价结果与农药管理措施、农业支持政策关联挂钩,并选择某个省份或上述参与企业为率先,开展试点应用,以此完善信用激励与约束制度。此后,面向产业主体实际运用。

  3.5 农药信息化管理及产品可追溯 在移动互联、离开数据就几近寸步难行的信息化时代,没有一套能拿得出手的农药管理信息系统,无论搞研究、交流和服务都会被动低效。关于农药产品可追溯,其重要性怎么讲也不过分,但离开信息化,可追溯几乎就是空谈。还有产业和产品分析预警,这不仅是政策决策制定需要,更与产业发展和企业利益关系密切。构建中国农药管理信息系统,已具有设计基础,今年的重点首要是规范整合数据库、实现登记流程再造的信息化。产品可追溯建设,首先从登记产品标签的修改抓起,可强制从高毒农药起步。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化可追溯,要充分调研各地的经验做法,抓紧为实施经营许可管理后的可追溯做准备。分析预警,产业上要关注运行的关联性、区域性和趋势性,产品上要偏重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结果和管理建议。

  4. 抓落实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4.1 解决“思维”问题 要学会用好三种方式,即换位思考、同步思考、超前思考。换位思考能增进理解,急他人所急,提高工作效率;同步思考能开阔视野,找准发力点,提高工作价值;超前思考能致力长远,增强使命感,提高工作动力。

  4.2 解决“接地气”问题 政策法规要接地气,处理好“字面”与“地面”的关系,以使管理起来应手、执行起来顺手、配合起来握手。所以,出主意、做决策千万不宜简单地“意气风发”。领导干部要接地气,处理好“口气”与“底气”的关系,以此做到“你说他听、你呼他应、你推他动”。所以,要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而且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4.3 解决“乱作为”问题 “乱作为”这个词不好听,但现实中确实存在,而且有的地方还挺严重。我们一定要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部所决定,每位干部职工都要做出并书面签署承诺在登记管理上不乱作为,否则后果自负。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严厉查处登记试验作假的行为,对乱作为者将不给予更正的机会。

  4.4 解决“做法”问题 这里讲的做法主要指处理事情的方法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招法。做法的考量应是办成事的质量、时效和代价的总成。就我们自身而言,做法上我看中的是三点。首先,配置人力。把合适的人用在恰当的岗位,尽扬其才,尽补其缺。其次,优化职能。“化零为整”利于统筹,“化整为零”利于均衡,这也是我们有的事归位一处,有的事拆解分担的考虑,马上进行的登记集中审评也是如此着眼。最后,用好外力。这个“外”是相对有别的,如部省联动一体化,就是狭义的“外”,其实不“外”;借力社会第三方,是真正的“外”,但这个真正的外力所为,符合做法的考量,而且随着市场化改革,特别是法政、简政、效政和肃政的深入推进,“花钱买服务”会越来越常态。

相关阅读
“草甘膦致癌”诉讼闹得沸沸扬扬,拜耳提交107份安全性研究报告自证清白
农化巨头们积极涉足航空植保领域
小宗作物的面积不断增加,加快小宗作物农药登记的呼声越来越高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