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肥料——肥料产业发展更健康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5-7-25 8:43:00 |
占全国缓控释肥市场份额总量的85%以上的稳定性肥料,因其具有延长氮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一次性施肥免追肥、减少农业成本、使农民增收等优点而备受市场好评。截止目前,我国稳定性肥料已累计生产500万吨,推广面积1.25亿亩,实现农民增收69.85亿元。稳定性肥料能取得如此迅猛发展,源于该技术的研发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多年来始终秉承的勤于服务、敢于创新的研发理念。 稳定性肥料采用的是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NAM长效缓释免追肥专利技术,产品含有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磷素活化剂。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主要用来调节壤微生物的活性,减缓尿素的水解和对铵态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从而达到肥料氮素缓慢释放和减少损失目的的一类肥料,其中抑制剂是稳定性肥料的核心,该技术于200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稳定性肥料根据土壤酶学原理,利用环境友好的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协同增效作用和增铵营养原理,通过控制进入土壤氮的形态比例,提高氮的同化效率,控制氮损失,延长肥效期,提高氮肥利用率,进而使作物增产。采用磷活化技术,活化释放土壤中的磷,使之保持更长的有效期,满足绝大多数作物生长期的需求。 2009年至今,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牵头,结合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布局,联合了22个省级农科院校,先后在河南、山东、辽宁、福建、新疆、江苏等22个省区建立稳定性肥料试验示范网络,涉及玉米、水稻、棉花、马铃薯等60多种作物,共设立269个示范点,示范面积累计3904.28亩,研制新的专用肥配方64个,平均增产202.45公斤/亩,增产率达14.7%,比农民常规施肥平均少投入17.14元/亩,平均增收188.35元/亩,为推动我国农业施肥方式做出突出贡献。 为使稳定性肥料在不用区域、不同土壤环境、不同作物上有稳定的表现,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合作企业、各地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试验示范,研制出科学合理的化肥配方,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开拓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他们针对合作企业的市场特点,仔细分析企业优劣势,结合多年来积累的试验示范数据,通过设立样板田、召开现场会以及各类培训等举措和田间实践历练的实战经验,为企业提供“教练式”的服务,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技术支撑。仅在2011年—2012年,研究所联合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农科院,根据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市场情况,在东北地区建立试验示范点31个,面积达229.6亩,平均增产62.39公斤/亩,增产率达10.54%,增收112.45元/亩。 “2004年以来,我们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实施了东北春玉米深施免追肥技术,并得到普遍推广,目前已有50%以上的农民采用此项技术,实现春玉米增产331.9—816.9kg/hm2,增产率为5.72%—13.5%,减少追肥用工0.5个/亩,增收87.4元/亩。”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卢宗云说。目前,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中原地区推广的夏玉米“两免”施肥播种技术,可实现麦茬免耕翻,长效免追、营养足量均衡、肥料利用率高,不仅省时省力,经济效益也显着提高,平均增产率达到13.39%,增收125.75元/亩;在安徽、河南、甘肃的水稻、小麦等作物上,应用的节氮技术可在节氮20%情况下不减产,部分可实现地区冬小麦一次施肥,小麦冬前不旺长,冬后返青快,该技术平均增产率达到14.53%,增收达到1820元/公顷。 经过多年的推广和试验示范,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研制出多种稳定性肥料施肥技术并申报相关专利,为稳定性肥料生产企业的后备技术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高效环保、省时省工,为改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起到助推作用,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相关阅读 |
区域性国钾存货量上升 进口钾出货难 |
化肥行业呼唤政策促发展 |
湖北中农:中加水溶性硫酸钾畅销钾肥市场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