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种植大户等100多人参加了在郑州举办的第一届植物免疫技术“万人”培训会暨“无农药”健康农业技术培训会。此次会议邀请了中国农科院及北京农学院等科研单位与高校的农业技术专家,对生态农业及病虫害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今年全国各行各业纷纷发力,形成了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浪潮。郑州市农委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徐群堂在会议现场发言时表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握时代脉搏,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敢于向陈旧的种植模式说“不”。他说,此次培训会的意义就是要打通从科研成果到转化成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率先推广使用植物免疫新技术,引领无农药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
“我国的规模化农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现阶段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棘手的莫过于病虫害的防治。”活动主办方河南柏裕植物免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柏玉兰介绍说,在与病虫害的“持久战”中,农药使用量和频次越来越多,农残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并作出“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等重要部署。在此背景下,植物免疫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从“治病”到“防病”的技术转型,为先进的统防统治植物保护模式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是规模化种植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悉,植物疫苗通过给植物自身进行免疫,充分调动和利用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防病抗虫的能力增强;并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其自身的生长环境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在不用药、少用药的情况下使作物健康生长的目的;最终实现“优质高产”与“食品安全”的双重保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张淑香:
植物免疫——为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当下,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备受瞩目,各类种植概念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农药企业、化肥厂家正面临着不转型即被淘汰的危机。2015年10月《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更进一步为国内食品安全开启全新时代。要想彻底解决食品安全,必须从生产源头上下功夫,土壤健康了,作物健康了,才能为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农产品的安全涉及量和质的安全两个方面。目前数量安全某种程度上已经得到了解决,但相伴而生的质量问题令人担忧。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土壤亚健康、施肥不合理、水污染、雾霾天气、农药残留。
如何生产安全健康好吃的农产品?优良品种的选择、健康的土壤,以及达标的空气和水源等因素,缺一不可。在此前提下,推行生态种植,防治面源污染势在必行,要严格遵循“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原则。
“两减”,是把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减下来。肥料是把双刃剑,俗话说“肥料是个宝,增产少不了,用得好是宝,用不好不得了。”可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研发环境友好型肥料以及采取优化种植制度等措施控制和减少化肥用量。在减少农药用量方面,比较传统的做法是选用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水肥调控等均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是采取色板、诱捕等物理防护措施,或生物防治措施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最新出现的一种技术手段——植物免疫技术,则更加符合生态种植的目标,即高产高效和高稳定性。其通过充分调动和利用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达到防病抗虫的能力;并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其自身生长环境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植物在不用、少用药的情况下健康生长的目的。
北京农学院教授、北京农学院科技产业集团顾问白景云:
病虫害防治要“未病先治”
我国的规模化农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有着朝阳般的前景,但现阶段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其中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病虫害的防治。规模化农业要遵循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对于规模化种植者来说尤为重要。病虫害总是来势汹汹,他们种类繁多,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病虫害演替发生规律复杂,一些次要病虫害还有可能上升为重要病虫害。如果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通常会在农产品中残留少许农药,这不仅可以引起人的急性中毒,有的还具有慢性毒性,特别是致癌、致畸、致突变,对后代造成不良影响。
过去针对病虫害,我们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防治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由于不当施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均会造成恶劣影响。经过研究发现,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原则与中医“未病先治”的思想不谋而合,即: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治早、治小、治了。这离不开植物免疫技术的帮助。柏裕植物免疫科技有限公司抓住这一规律,加以利用,站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成功地把植物免疫疫苗研发了出来。
何谓植物免疫?植物免疫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种植方法而言的,传统农业是在农作物播种前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等对土壤具有破坏性的化学成分,与此同时,等到作物生病后再施用大量农药进行“补救性治疗”;“植物免疫”则是通过微生物技术,以微生物清理土壤中的大量病原体,增施发酵后的农家肥以添加植物生长中必需的中微量元素,限量施用必要的复合肥料,最终达到恢复作物免疫系统、增强作物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不用农药的效果。
植物免疫技术,将颠覆我国传统的作物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从“治病”为主到“防病”为主的技术转型,改变传统耕作中惯用的“见虫打药、见病防治”的习惯,为我国农药制剂行业技术转型升级拓展出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中国可持续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柏裕植物免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柏玉兰:
植物免疫让我们找回儿时“瓜甜果香”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2016年,保障食品安全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农产品质量数量齐保证”。农业生产是食品生产流通的首要环节,确保食品安全,首先要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
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很多问题: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靠化学农药,据农业部2015年统计,我国每年农药的使用量约为375万吨,其中仅有30%~40%的农药被有效利用,而真正作用于靶标生物的仅有0.1%,绝大部分农药经过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等流失掉了,这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导致我国土壤健康功能衰退和生产性能下降,且使流域水环境遭到破坏并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失衡。另外,过量施用化学农药会造成人体中毒,损害人体健康,且杀伤有益动植物,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河南柏裕植物免疫科技有限公司启动的柏裕植物免疫技术“万人”培训会项目,作为一项公益性质的农业技术培训活动,让更多的新农人参与进来,为渴求高端智慧农业的新农人带来一场颠覆性的“无农药”种植技术视听盛宴。通过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何为植物免疫技术;如何运用植物免疫技术生产出高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如何达到“无农药”种植管理模式,让农业管理更简单,让农业生产更安全!让农业生产者从化学农业的思维里走出来,真正实现有机农业全民化,捍卫舌尖上的安全,重新找回我们儿时的“瓜甜果香”!
作为柏裕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这个梦想可以说很小,也可以说很大。说它小,是因为我希望所有种植户种出来的农产品,都能放心的给最爱的人吃;说它大,我希望从农产品开始,为食品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农业现状呼唤植物免疫技术推广落地
目前,我国16.1%的土壤受到污染,其中耕地污染19.4%,0.5亿亩耕地已不适宜耕种。土壤残留的重金属、有机物农药超标20%。全国每年要用1亿吨化肥,相当于每五斤粮食用一斤化肥,超出了国际公认安全线的一倍以上。农药过量,引起作物抗病虫害力下降,破坏了生态平衡,大地变得死气沉沉:林中无鸟、河中无鱼、蜜蜂神秘失踪、土壤有益微生物锐减;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让农业生产者头疼的柑橘黄龙病、猕猴桃溃疡病、草莓红中柱根腐病、青枯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情越来越严重。而现在农业生产理念是人为地针对单一组分或多个组分进行管理与调节,如单纯使用某一农药消灭单一害虫,或单一或过量施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等。这些基于改善调节植物局部生境的措施往往“顾此失彼”,导致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如病虫害的再猖獗,地下生物与物理环境的恶化等。
近年来,针对不断恶化的农业生产现状,许多专家开始提倡一种全新的保持植物持续健康的理念——植物免疫系统。这个理念主要是纵观植物生长的地上和地下系统,着眼于平衡植物生长环境中的生物系统,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和主动防御能力,以达到保护植物健康的目的。
众所周知,健康的农作物源自健康的地下环境。地下环境的破坏直接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缺失,土壤地力、肥力的下降。健康的地下环境将显著地提高植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并增强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通过使用土壤修复精华,会直接促进地下生态环境的再平衡,恢复健康生长环境。
就植物的“地上”系统来说,植物疫苗可以抑制病菌侵染、生长,刺激植物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和对环境压力的抗逆性,刺激和调节植物快速生长,促进植物根系发达。改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植物的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产品品质。
植物免疫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无疑给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福音,但面对目前国内种植过程重“治”轻“防”的现状,植物免疫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落地还需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