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供给侧改革中的农村金融新机遇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6-5-20 17:38: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早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并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详细阐述和确定为今后经济社会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工作。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改革中的农村金融新机遇

  供给总是落后于不断增长和多元化的需求,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势不可挡,群体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金融服务需求差异化、多元化日益明显,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与民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银行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直接供给者,需要通过提高效率,创新服务,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和个人最主要的融资渠道,银行需要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原由

  作为我国金融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农村地区金融的中坚力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国家政策推动和自身努力发展下,通过改革发展,服务地方,在金融服务供给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金融同业相比,农合机构与先进商业银行有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与服务落后,市场触觉不灵敏等,不能满足客户的多元金融服务需求;发展定位偏差,资源配置不合理,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导致可持续发展受阻。

  偏离“三农”、小微定位,业务结构不平衡。随着农合机构改革发展,一些农合机构改制为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范围逐步拓宽的情况下,加上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农村区域缩减,部分农合机构在向城市区域拓展的同时,发展定位出现偏差,偏离了“三农”和小微定位,支农支小服务弱化。在先进商业银行日益重视“三农”和小微市场,不断向农村地区渗透的形势下,部分农合机构放弃传统的优势领地,让出市场,出现了地区服务的不平衡。

  重规模,轻质量,资产负债结构不平衡。随着改制升级带来的快速发展机遇,农合机构各项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部分农合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在业务发展、服务供给时重规模、轻质量,片面追求大客户、大项目,轻视客户群体的扩展、客户基础的巩固和服务覆盖面的扩大,不利于实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也容易造成业绩波动。

  产品服务单一,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农合机构扎根地方经济发展,开展金融创新,推出了一批有特色、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客户群体的成长,金融服务需求升级和多元化,农合机构由于发展起步晚、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产品创新步伐落后,产品种类单一,抱残守缺,存在大量无效供给,无法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导致资产质量恶化,可持续发展和服务能力难以保障。在前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部分农合机构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轻视风险防控,未能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在经济下行趋势下,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盈利能力严重下降的同时,自身持续发展难以保障,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内部管理不完善导致低效率,影响农合机构服务供给的效率。随着业务发展,规模扩大,由于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和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部分农合机构出现了管理边际效率递减问题,出现了“大机构病”、部门职责不清、决策流程过长、效率低下、曾经的独立法人机构高效率优势不复存在。

  机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供给侧对农合机构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农合机构更应在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中找准自身的科学定位和优势所在,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消费升级的机遇。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必然推动需求的优化升级,在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和中产阶级崛起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的需求向高层次多样化消费转变,必然催生对信用卡、消费信贷、跨境支付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大量新增需求,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产业升级的机遇。产业优化升级转型同样有利于农合机构拓展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和行业整合,企业并购重组将会加快,对并购贷款、投行服务需求巨大。

  服务升级的机遇。在供给侧改革的带动下,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除信贷需求外,对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也将非常迫切,是银行调整优化业务机构,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良好机会。

  实施策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等,改革的目的侧重于企业微观机制的重构,提高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生产率。作为金融服务的直接供给者和作为企业融资重要供给者的银行机构,实施供给侧改革,既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自身转型升级的主观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求银行作为供给者自身降低经营成本,补强短板,也要通过向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结算成本等经营成本。

  坚持“三农”、小微定位,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农合机构应清醒认识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宗旨,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网点布局,扩大服务覆盖。坚定支农支小和践行普惠金融,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障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构建合理的金融服务供需结构。

  坚持市场导向,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创新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金融服务需求升级要求农合机构必须大力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科技对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支持,提高客户获得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避免无效供给。

  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堵塞风险漏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结构性改革的保障,农合机构应牢固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仅重视信贷风险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进而提升服务效率。完善内部管理架构,实现管理的规模效应,建立清晰、流畅、高效的内部管理流程,大力推进流程银行体系建设,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审批环节和审批范围,切实提升管理效率,恢复农合机构灵活、高效的特色优势。

  抓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遇,积极推行绿色信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要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技产业、绿色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作为农村地区的主要金融力量;同时也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合金融机构必须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绿色信贷工作,在国家和地区的绿色信贷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绿色产业这个风口上找到一席之地。

相关阅读
秸秆还田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户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坚守耕地18亿亩,是2021年农资行业最大的一颗定心丸!
多地区受冰雹侵袭,果农损失惨重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