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生态农业建设,中国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差距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6-5-28 9:13:00
    

  生态农业最早在欧洲兴起,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国得到发展;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随后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直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在生态农业方面,中国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却十分迅速,但是我们依然要看到,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

生态农业建设,中国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差距

  美国

  完善的“法律型”生态农业

  据悉,美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有一套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早在1990年,美颁布的《污染预防法》中就对生态农业作出明确规定,经国会通过的《美国的1990年农业法》,通过立法形式选择研究和教育途径来建立一种可持续的、有利可图的保护资源的农业生产体系。为了实施低投入发展模式,以法规形式制定了农药、化肥等投放量标准,规定对生产、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环境污染者,采用投资课税的方式征收农药税和化学肥料税。美国的一般农产品种植必须遵循7项法律、法规,即《种子法》、《物种保护法》、《肥料使用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土地资源保护法》、《植物保护法》、《垃圾处理法》和《水资源管理条例》。

  为了确保生态农产品质量,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美国还制定了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主要有自愿性认证的有机食品认证、公平贸易认证、安格斯牛肉认证和强制性认证的食品GMP认证、HACCP认证、GAP认证等)。其中就有机认证就规定有机农作物在认证前必须停止使用禁用物3年,在执行有机栽培时必须符合有机计划,申请发照的农民必须向认证机构递交有机农作物生产计划,农民要记录所有栽培过程并保持5年。

  美国目前已有约2万多个生态农场,这些生态农场成为美国生态农业财政扶持的主要对象。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开始了农业“绿色补贴”的试点,设置一些强制性的条件,要求受补贴农民必须检查自身环保行为,定期调查其农场所属区域的野生资源、森林、植被情况,检验土壤、水、空气,并根据农民的环保实施质量,政府决定是否补贴以及补贴额度,对表现出色的农民除提供“绿色补贴”外还暂行减免农业所得税;在生态农作制度改革过程中,为了引导农场采用休闲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与保持水土,美国政府制定了休种补贴政策,对占全美耕地24%的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地,实行10~15年休耕,休耕还林还草的农户获得政府的补助金;鉴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美国近年来显著加大了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

  德国

  尖端的“科技型”生态农业

  据了解,在德国生态农产品因环保安全备受德国消费者青睐。无论是在普通超市,还是露天市场,随处可见带有“BIO”(生态产品)标识的商品。此外,还有很多专营生态产品的商店。尽管许多生态产品的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不少,但由于产品绿色、健康、无公害,民众的购买热情丝毫不受影响,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德国是欧盟境内最大的生态农产品销售市场,巨大的需求使得生态农产品的生产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趋势。2000年,德国生态农业占地面积仅有54.6万公顷,如今这一数据已经翻倍。德国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几年德国用于生态农业耕作的土地面积达103.4万公顷,同比增长1.8%,占全部耕作土地面积的6.2%。同时,生态农产品企业数量为22932家,同比增长2.2%,占全部农产品企业的7.7%。生态农产品的年销售额也由2000年的20.5亿欧元增至66亿欧元。

  德国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市场和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的结果。由于生态农业市场前景广阔,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欧盟、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的措施,推动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并向从事生态农业的企业和农民提供大量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

  德国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严格控制产品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生态产品除了要符合德国针对传统食品的食品法和饲料法的规定,还要符合欧盟生态条例的要求。条例规定,欧盟成员国有权从以下三种监管法方式中自主选择:由国有机构直接检验、由受国家监管的私人机构进行检验和两者并行检验。德国选择的是第二种模式,目前德国有16家州监管局负责管理22家获批准的私人检验机构。私人检验机构负责实地考察生态企业遵守欧盟生态条例的情况。检验机构事先与企业签订检验合同。按规定,农场、加工企业和进口企业每年至少要接受一次全面检查,检查费用由企业承担。此外,还要接受风险评估和不定期的抽查。检查内容以生产加工过程为主,辅以成品检查。检查方式采取抽样调查形式,如有可疑,也会进行土壤和植物检查以及残渣分析。农场、加工企业和进口企业要执行严格的产品生产和加工情况登记制度,以保证生态产品的来源有迹可查。农场需要登记作物种植土地、生产数量、销售去向等;生产商和加工商必须记录产品原料来源、生产厂房、加工设备等相关情况。

  中国

  要发展“复合型”生态农业

  由于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国外的先进经验如果直接应用,必然会适得其反。然而,如果可以把国外的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必然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

  总结各个国家的生态农业模式,无论是美国的“法律型”,还是德国的“科技型”,其共通点都是在于可以尽可能减少化肥以及农药的投入,美国通过立法规定废弃物的排除和过度施肥,而德国通过科技降低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地多人少的情况,而像我们一样的一些地少人多的发达国家,则是依靠生物技术的突破,提高土地生产率,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农业。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应该发挥劳动力充足的资源又是,走劳动密集型的集约农业道路,同时在引进适用于我国土地的先进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上下足功夫。

  目前,我国各地在发展生态农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了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的现状。所以,我国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入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资金方面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制定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应政策法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首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多数项目,在短期内没有直接利润产出,因此市场无法予以有效调控,同时,环境净化与生态建设的对象多系公共资源,对该类资源的浪费具有无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法制手段,对有关环境方面的诸多问题予以有效约束,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外部氛围及其内部软环境整合。其次,优化投资结构,构建其制度根基,讲究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序融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识别和尊重该特定层次区域的环境容忍度,其核心是承认在处理环境波动时的地区灵活性#必须构建有效的制度根基,明确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化制度,其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外部经济内在化,即某一区域的废弃物应汇集到企业,予以集中净化处理,使其资源化。这样既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额外的资源补给,又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且可以优化社会投资结构,从而有利于实现生态与社会的双重效益。再次,完善管理体制,构建其产权根基,力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整合。由于我国长期按行政区划发展农业经济,并调配水资源等农业所需资源,其做法在客观上分割了生态经济系统内部的联系性与有机整体性,导致抢占资源,破坏环境的事件屡有发生,使整个生态系统陷入恶性循环的不良状态。我们应当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其规律有效地配置资源,组织生态环境建设,尽快建立符合区域实际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补偿机制,组建权威性的农业资源配置与环境利用。

相关阅读
“新网工程”助力农村市场
43个品种获推!2021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现场观摩会在邛崃举行
河北省农资企业100%复工,确保春耕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