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产品不断进化,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6-5-31 9:29:00 |
肥料产品是农业生产中的必备产品之一,对于农作物生长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肥料产品也出现了显而易见的进化。从农家肥到化学肥料;从氨水到碳铵、硝铵,再到尿素;从进口二铵到国产二铵,从进口复合肥到国产复合肥;复合肥在工艺上也一直在进化,氯基、硫基、尿基、硝基,到今天的可以对接灌溉设备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液体复合肥等。那么,下一步肥料产品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肥料生产企业的科研应该往哪里投? 现状是,国内差不多每一家生产企业都有自己所谓的“研发室”,试管、烧瓶、白大褂等“道具”一应俱全,但是具体做点什么工作呢?说是“科研”,大家都有点不好意思。更多的是化验采购的原料含量是否充足,自己的肥料产品是否含量充足,顺便研究一下同行的含量是否充足。所以我们的 “科研室”都是“化验室”,没有什么技术积累和沉淀,更谈不上什么科技创新。 近10年来,氮肥、复合肥行业的产品创新,基本都体现在各类“包膜和添加剂”上。我们不能否认,包膜和添加剂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必须还得承认,我们夸大了该类产品的功能和效果。为什么大家都一窝蜂喜欢如此的科技创新?首先,个别企业依靠此类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并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一时风光无二。这类企业其实把行业带进了一个坑,所以炒作概念、夸大产品功能一时成风。经过三五年的疯狂模仿和跟进,我们终于冷静下来了,明白依靠产品概念的发展并不能持续。其次,产能过剩造成了产品同质化现象,寻求差异化把大家逼到了这条路上。产品差异化是符合渠道需求的,但是概念的差异化并不等于产品的差异化,而且是难以持续的。我们该如何去追求产品的差异化? 复合肥企业上大量元素水溶肥属于追求产品差异化吗?不属于。只是延伸产品链而已。而且近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大量元素的市场容量有限,而且我们的复合肥团队卖大量元素水溶肥有点难度,并不匹配,反而是农药企业卖得比我们好。 我们该如何去追求真正的产品差异化,而不是简单的延伸产品链?当然,必须从我们的消费者入手。必须再次声明:我们的消费者不是农民,而是作物。我们应该围绕某一个作物(有限的区域内)进行数据积累,通过产品配方的改进、中微量元素配比的优化、土壤酸碱性的测量、植保管理细节优化等方法,进行小批次的产品调整,通过实验或者农户施用效果进行数据积累。为什么强调某一个作物或者某一个区域?因为样本集中才能更有价值。 有人问:“你说的就是所谓的大数据吧?”“不是。”这两年“大数据”这个词非常热,一些肥料企业也扬言要建立大数据平台,他们要么是在扯淡、要么是在骗人。大数据属于“始创新”,投入巨大、见效缓慢,要么是国家的科研平台在做,要么是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的巨头企业在做,一个肥料企业要做一个农业的大数据平台,目前还不现实。 这里所谓的数据积累和沉淀,说白一点,就是集中精力去研究用户,就是所谓的“用户思维”。不是我们生产什么产品,就卖什么产品;市场上什么产品好卖,就生产什么产品。而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调整、优化、改进等手段提升产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积累和沉淀,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理念。这种理念不是容易简单模仿的,它将有严格的技术壁垒,让别人可望而不可及。一旦掌握了某一项作物的核心秘密,生产什么形态的肥料倒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无论什么土地流转、大户时代,都会更加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才是企业“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思维。 再换一个说法,也就是化肥行业的“工业制造时代”即将过去(大部分行业都是如此),“用户时代”或者“作物时代”正在来临,这才是真正的有技术含量、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旦形成就让别人无法追赶,是真正的科研。肥料企业需要这样的科研投入,而且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现在的积累或许还不起眼,10年后、20年后,他们才是真正的肥料巨人。 |
相关阅读 |
中国尿素在印标中中标80万吨以上,尿素涨价就顺理成章了? |
氯化铵行情继续疲软,价格“厮杀”较激烈 |
2016年上半年复合肥行情回顾及后期行情分析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