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生产现状及其存在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6-6-23 17:12:00 |
花椒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香料、油料树种,具有适应性强、固土能力强、生长快、收益大、用途广等特点。宜川花椒主要分布在集义,寿峰,其它各乡镇也有零星分布,但没有较大规模。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对于繁荣山区经济,扩大出口创汇,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生产现状 陕西是我国花椒的重要产区,宜川也是陕西重要产区之一,现有椒树2 800万株,年产干椒800万kg,占全国产量的35 。20世纪8O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花椒需求量的猛增,其价格不断上涨,各地将发展花椒产业作为椒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在全省尤其是韩城、风县等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花椒已成为当地农村发家致富的“拳头”产品。 1.1 发展速度快。规模大 在花椒适生区,各地充分利用四旁地及四荒地,狠抓椒园建设,向规模要效益,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形成了以花椒为龙头的商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规模化生产。 1.2 集约化经营突出 近5年来,花椒逐渐由过去的四旁零星栽植向连片建园栽植发展。各地充分利用山坡土壤较深厚肥沃的四荒地,不断扩大椒园栽植面积。花椒连片建园后,有利于椒园统一管理及科学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在花椒适生区,广大群众充分开发利用“四荒地”栽植花椒,实现花椒的连片建园及科学管理。 1.3 科技力度加大 以科技为先导,各地普遍采取实用技术培训、广播电视宣传、发放科技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不断普及花椒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使花椒的育苗、土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椒果人工烘干等项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广大椒农普遍掌握了花椒常规栽培管理技术,收到满意的效果。 2 存在问题 近年该县花椒栽植规模、生产效益虽然都有所增加,但距离标准花椒管理还有一定距离,且管理水平各地差异较大,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重栽轻管 近年来,随着花椒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形成了许多以花椒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林生产基地,但是,从栽培到管理都没用得到充分重视,尤其是山坡建园没有开展先期细致的整地工作,致使土壤保水性能很差,苗木成活与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2008-2009年冬春季持续干旱,导致花椒大量落花落果,产量受到影响。管理上忽视了花椒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许多丛状树形主枝保留太多,一般留枝8—15个,有些多达2O个。由于没有及时拉枝与缩剪,主枝延伸过长,造成结果部位外移,光腿枝普遍存在,许多椒园出现“高、大、空”现象。经济效益低下。 2.2 病虫害居高不下 由于建园时不能遵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加之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花椒树势衰弱,病虫害相当严重,尤其是花椒窄吉丁、花椒跳甲、蝉、红蜘株、落叶病等危险性病虫害连年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花椒的生长及产量,导致大面积死亡。在渭北花椒产区,由于花椒窄吉丁的危害,10 a生椒树有虫株率达到85 以上,许多椒园每年椒树死亡率达3 以上。个别乡村由于花椒落叶病及红蜘蛛危害,导致椒叶提前1个多月脱落,致使椒树出现二次发芽,树势衰弱。2008—2009年,连续发生的花椒蝉害,致使大面积椒树枝条枯死,许多椒园1年生枝条枯死率达到4O 以上,损失较大。 2.3 晚霜长期困扰 花椒由于抗冻性较差,冬季冻害和春季晚霜危害频繁发生。近年来,尤以春季晚霜危害较为普遍,平均每3 a发生1次,2009年4月下旬的晚霜导致陕西大多数地区严重减产,尤其是栽植在山沟、山顶及河道两边的椒树受害最重。 2.4 花椒采摘和干制技术落后 目前,花椒采摘仍然延续人工手摘,每天人均采干椒3—4 kg。采摘速度慢,花费时间长,功效太低。若遇阴雨天,采下的花椒无法晒干,香味淡,色泽暗,品质差。如2006年8月份持续近1月的阴雨天气,使大部分地区花椒采摘受到影响,花椒等级下降,无法出售,损失惨重。 2.5 品种混乱。良种化程度低 现栽植的花椒品种主要有大红袍、小红袍、豆椒、小红椒、油椒等,以大红袍品质最好,在市场上颇受消费者欢迎。由于花椒的采摘、种子收集、播种没有规范化,种子混收、混播造成苗木品质混杂,无法提供优质壮苗。即使是品质优良的大红袍品种,由于一直采用有性繁殖,也出现了种质变异,品质变差,其抗虫、抗寒、抗旱性也变差,如遇灾害性天气,将造成很大损失。 3 对策 针对宜川花椒生产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在开展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花椒全面丰收。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广大椒农对管理花椒的认识不足,缺乏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花椒的生产与大面积推广。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花椒生产在当地农村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狠抓科技培训,健全产业服务体系,落实荒山拍卖政策,明晰产权,处理好政府部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椒农完全认识到花椒这一支柱产业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提高生产管理的主动性,加大投资力度,使花椒生产管理走上规范化之路。 3.2 推行科学管理,实现花椒良种化 花椒生产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单产一直较低,经济效益低下;个别乡镇花椒单产较高,但由于品质较差,售价偏低,每公斤仅售14—16元,直接影响了花椒的产业化进程。因此,花椒生产首先要狠抓良种选育及规范化育苗工作,积极开展大红袍品种的选优及优质种苗繁育推广,提高大红袍这一优良品种的抗逆性。其次,建园时要注意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减轻劳动强度,避免因天气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3 加强花椒区划,提高椒区规模效益 花椒是一种地域性较强的商品性生产树木,其品质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气候条件的适应力,尤其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这一地区花椒霜冻害发生频繁,平均每3 a发生1次。因此,必须对花椒适生区进行全面界定,对气候条件变化大的地区也应作出科学区划,合理布局,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花椒生产,克服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丰富的气候资源,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生产目的。在花椒适生区,应在大量发展,统一规划,形成规模的基础上,实现规模效益,并在产品深加工上下工夫,不断提高花椒生产的经济效益,使花椒生产持续发展。宜川县1997年就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河谷粮油、丘陵果药、浅山牧菌、深山林木”的林特产业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包括花椒在内的五大商品粮生产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资源潜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4 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 花椒生产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采用一系列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确保花椒的优质、高产、稳产。因此,当前应不断加大投人,开展花椒危险性病虫害、霜冻害的研究和花椒采收机械、人工干制系列技术以及花椒深加工技术的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研究适合当地花椒生产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不失时机地进行良种选育、品种搭配、合理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治、人工干制等单项技术的配套应用,不断提高花椒生产的科技含量。 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优势,不断培养一批花椒管理技术人员。应积极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狠抓骨干培训及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加快花椒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
相关阅读 |
西瓜炼苗有什么作用,有哪些方法? |
秋季大棚网纹甜瓜种植技术 |
胡萝卜青菜虫发生原因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