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6-7-1 14:58:00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的开局,预示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因此,要全面把握机遇,争取扶贫工作跃上新台阶。但是,《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按2011年的贫困标准,中国还有1.28亿贫困人口。”我国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

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出路

  长期以来,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纷纷将营业网点从农村撤离,使得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萎缩,造成农村金融供给缺位。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由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截至2013年初,全国250家商业银行机构发起设立了93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876家、贷款公司1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9家),并且全国31个省(市、区)都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共有6080家,从业人员7.03万人,注册资本金5146.97亿元,贷款余 额5921亿元。可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消除金融空白乡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户的金融需求缺乏弹性,金融扶贫资金总供给相对不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严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面临困境

  金融机构数量有限,民间借贷普遍存在。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功能受限。新创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如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所供资金有限,不能填补涉农资金的巨大缺口。这样,在国有商业金融结构服务缺位的情况下,对涉农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就出现了大量的民间借贷现象。同时,高利贷借贷现象也时有发生,但由于其容易导致纠纷、风险较大,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加以引导和规范。

  涉农金融产品单一,涉农金融机制落后。目前,城市地区普遍应用的汇兑、租赁、投资理财、网上银行等方便快捷的中间业务,在农村有限,农村金融结构所提供主要金融产品仅有储蓄、小额借贷、结算、借贷等。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服务品种有限、贷款金额不大、还贷时间紧迫等特点,和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对农业贷款期限要求也长的情况完全不相适应,很难为需要中长期投资的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不仅如此,农村金融改革还存在金融机制滞后的问题:一是农村金融组织其主要作用为单一的银行信用,无法和证券、保险等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二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申请程序复杂、耗时长、费用高,和涉农资金的需求点面广、灵活机动等特点不相吻合。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农村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及攻坚力度,使得金融机构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今后还需要不断加强机制设计、风险控制、金融供给及金融政策等方面的工作。

  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各级领导是扶贫开发及扶贫攻坚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首先,建立严密的绩效考核体系,增强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确保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机制,增强考核结果的公正性。最后,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增强干部考核的严肃性,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对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关系。准确地把握风险控制与产品创新的关系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新产品的推出要基于合理的投资者定位。二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各区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经营类型有较大差异,需要金融机构因地制宜,通过多元化创新满足其融资需求。三是创新要基于风险可控原则,仔细研究创新的可行性、条件和能力是否具备。在创新过程中,要加大技术投入,多角度、多方法进行创新,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创新过程中的风险。

  健全多层次金融扶贫供给体系。增强国有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能力。部分国有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进一步增强国有金融组织服务“三农”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要纠正农业银行偏离服务“三农”倾向,切实加大中国农业银行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使其回归扎根“三农”的本质;其次,改变农业发展银行仅对棉粮油三个优先领域的发放贷款的现状,拓宽其服务“三农”的业务范围,增强其支持“三农”的工作职能;最后,加大发挥邮储银行的支农能力。

  加强对民间金融活动的规范和引导。一要认识到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相对于正规金融活动而言,是有益的必要补充,承认其合法性;同时,严格限制和取缔非法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二要对具有一定规模和管理制度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短期内可限定其利率浮动范围,长期内则可以完全放开利率,以自由浮动。三要不断加强各类非正规金融产品的开发,增加农村居民的融资方式。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第一,大力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政府可给予适当的保费补贴或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第二,增加商业保险公司通过经营涉农商业保险弥补政策性保险产生损失的能力,比如:通过经营农户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险种来弥补种植业、畜牧业所引发的损失。

  开发创新新型扶贫性产品。金融机构或组织应开发创新面向农村地区的新型扶贫性金融产品,扩大抵押担保范围,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信用担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扩大金融扶贫的覆盖面,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短缺。

  贫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不仅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而且存在严重的金融供求失衡甚至金融空白,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实现金融扶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动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关阅读
农业农村部:尽快实施农药经营处方制和购买实名制,完善电子商务经营农药管理制度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发布,给了农业服务业一个支点
“互联网+茶”金融平台助推白茶产业升级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