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穗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6-8-26 9:27:00 |
水稻白穗常常给农户带来不小的损失,其主要是由病害、虫害和气候等几方面因素所导致。表现为水稻在抽穗过程中或者抽穗后一段时间内,稻穗发育终止,茎秆组织中无法继续输送水分和养分到穗部,稻穗因失水产生的谷壳颜色发白。在生产过程中,只有正确识别才能防治和减少水稻白穗的发生。 病害造成的白穗 病害引起白穗主要是稻瘟病、纹枯病、水稻菌核秆腐病、恶苗病等。 稻瘟病 造成水稻白穗的稻瘟病主要有节瘟、穗茎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天气,该病易暴发流行。发病初期在稻节、穗颈部、枝梗上产生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如气候条件适宜,病斑扩大出现灰绿色霉层,易形成白穗。 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初发病时,在稻基部的叶鞘上产生灰绿色的病斑。一般污水灌溉、生长茂盛及老稻田纹枯病发生较重,如遇上高温高湿天气,抽穗期易造成“冒穿”形成白穗。 恶苗病 恶苗病田间的表现症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徒长型病株,植株细高,叶窄,叶片淡绿色,高出健株 1/3 左右;另一种是非徒长性病株 , 发病初期病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部茎节上长出倒生根,严重的病株不抽穗,发病轻的病株提前抽穗,穗短小,籽粒不实,易造成白穗。 菌核秆腐病 在水稻的乳熟期到黄熟期气候条件合适,病害发生严重,会导致水稻叶片发黄、病组织变软,进而发生白穗现象;菌核秆腐病田间表现纵剖后可见菌核。 虫害造成的白穗 虫害引起白穗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飞虱、稻秆潜蝇等。 二化螟 二化螟为害稻株,受害茎上有蛀孔,钻蛀孔圆形,孔外常有少量虫粪,秆内虫粪较多。抽穗期为害则造成白穗。 大螟 为害症状与二化螟相似,但蛀孔比二化螟大,一般多在田边危害产生白穗,基部茎秆有较多而粗的虫粪排出。 三化螟 多从剑叶苞缝隙或咬孔蛀入,先在穗苞里取食,再逐渐向下蛀食,在咬穿稻节的同时而咬断穗茎,造成白穗。从一个卵块孵化出来的蚁螟约能造成30~50根白穗而形成白穗团,因此常在田间呈明显的团状分布。 稻飞虱 稻飞虱的种类有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容易造成飞虱暴发。灰飞虱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片,褐飞虱一般群集于稻丛基部,白背飞虱分布位置较褐飞虱高,白背飞虱与褐飞虱为害症状相似。虫口大时,稻株或穗颈基部汁液大量丧失而枯黄,出现枯孕穗的症状。 气候引起的白穗 低温造成白穗 在拔节孕穗期,连续出现5~6天低温天气,影响花粉粒的发育,授粉机能减弱,使稻穗部分枝梗小穗形成空壳产生白穗。特别是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到寒露风,产生障碍性冷害,稻穗难以抽出,开花减少,授粉受阻,形成大量白穗。 干旱造成白穗 当抽穗开花期严重干旱缺水,相对湿度低于50%以下时,也可能导致白穗的形成。 高温热害造成白穗 水稻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期间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而抽穗前后10天对温度特别敏感,当日平均温度达到30℃以上时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孕穗期如遇35℃以上持续高温,会造成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影响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秕粒即“花而不实”, 在恒温38℃下抽穗的水稻全部不结实,高温还能直接杀死花粉;实践表明,在水稻开花期,35℃以上高温持续1小时,就会引起颖花的严重不育,其中正在开放的花朵受害最大。 水稻白穗的预防措施 1 选择高产抗病品种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同时做好种子处理,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 2 合理施肥 施肥掌握的原则是控氮、增磷、补钾、调锌,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纹枯病、稻飞虱、稻瘟病等发生较重。 一般每公顷施尿素氮肥300~320公斤、二铵磷肥130~150公斤,其中二铵硫酸钾和硅肥500公斤在耕前作底肥一次全层施入,尿素可按底、蘖、穗分期施入。 叶面追施磷钾源库,既可壮秆促粒,又可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 3 科学管水 插秧后 3 ~ 4天适当加深水层,如遇低温、大风天气,以不没顶为原则,达到缓苗快,培育壮苗的目的。 分蘖前期保持浅水层,水深 3 ~ 5cm,根据品种长势,在亩总茎数达到计划亩穗数时进行烤田。 孕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稻田应保持2~3寸水层,确保穗大粒多,应对高温热害。 灌浆至乳熟期间,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方法,就是灌一次浅水后自然落干过一天再灌水;黄熟期间灌浅水后落干,三天后再灌一次水,黄熟末期以灌“跑马水”为主,即灌即排。 4 病虫害防治 水稻稻曲病发生流行原因之灼见稻典病[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又名青粉病,由病原真菌寄生引起。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厚垣孢子。 稻典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又名青粉病,由病原真菌寄生引起。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厚垣孢子在病粒上越冬,次年夏秋季节,菌核内生出子囊孢子;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在水稻抽穗开花期侵入花器和幼颖。 病菌在颖壳内繁殖生长,使谷粒膨大裂开,最后包裹全颖壳,病粒形状比健粒大3-4倍,墨绿色,表面平滑,后期裂开散发出墨绿色粉末,即厚垣孢子。 2002年、2004年、2014年,湖南某些区域中、晚稻稻曲病大流行,尤以2014年中稻为甚,中稻发生面积0.2万h㎡,最高病穗率达64.7%,全县损失稻谷212100公斤。破口抽穗期可选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井岗霉素等药剂提前预防。 |
相关阅读 |
栽培秋播大蒜注意事项 |
芝麻黑斑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
蔬菜有哪些控棵方法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