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香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总结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6-10-26 14:37:00
    

    防治病虫害是香菇栽培技术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香菇的病虫害包括杂菌害、虫害、病害三大类。一旦发生病虫害,要认真分析,准确查找病因,及时采取措施防治,防止扩大传播,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香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总结

    1.常见杂菌的防治

    1.1 绿色木霉(俗称绿霉)

    绿霉是香菇生产中一种常见的、为害极大的竞争性杂菌。绿霉菌丝生长浓密,初期菌丝是白色斑块,逐渐产生鲜绿色孢子,菌落中央为深绿色,边缘呈白色,后期变为白绿色、深绿色,会使培养基全部变为墨绿色,绿霉适于在20℃~32℃温度和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受其污染后,培养基的营养物质遭到破坏,严重的会使培养基全部变成墨绿色发臭松软,以致腐烂。

    1.1.1绿霉的感染途径不纯的菌种和菌种菌龄较长已老化或未经严格消毒的菌种带入;接种时所使用的工具消毒不严格(如钳子、镊子、棉花等);种袋有破损、砂眼时易感染。绿霉菌在香菇栽培的整个过程中都极易感染,忽视每个环节都会造成重大损失。一般种户比较注意前期管理,最容易忽视造成失败的一个感染期是拔掉菌种枝条后,料袋内温度急剧上升(可达到30℃以上),又没有及时疏袋散热,造成烧袋,致使绿霉感染,难以救治,使整个香菇生产前功尽弃。

    1.1.2防治方法 料袋一定蒸熟、蒸透且杜绝生料;接种时严守无菌操作规程;双袋接种法,接种时随即在外边再套一个大于原料袋2cm的袋,是防止绿霉及其他杂菌感染的一种有效办法;若在菌袋内发现绿霉菌,可用菇霉敌或2%甲醛和石碳酸混合液或用克霉灵、菇霉灵注射受害部位;根据香菇菌丝和绿霉菌所需温度不同的特点,利用温差进行控制,把感染的菌袋处理后搬出培养室,置于20℃以下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可抑制绿霉的扩散,且香菇菌丝仍能正常生长;根据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厌氧发菌”防治绿霉菌有一定的效果,方法是把感染严重的菌袋,单层平放,上面覆盖潮湿细土3~5cm厚,待过一段时间,到香菇菌丝布满菌袋,然后取出,在此期间必须遮阴,防雨淋,常检查,防高温。

    1.2 链孢霉(俗称红色面包霉)

    1.2.1发病规律 链孢霉为害性极大,仅次于绿霉。其菌落初为白色,粉粒状,后为毛状,菌丝半透明,有分支,分隔向四周蔓延。气生菌丝不规则地向料中生长。分生孢子初为淡蓝色,后逐渐转变为橘红色。链孢霉适于高温、高湿季节繁殖,2~3天完成一代。粉红色分生孢子为粉末状、数量大、个体小、随气流漂浮在空气中四处扩散,也可随人体、衣物、工具进入培养室,传播力极强。

    1.2.2防治方法 链孢霉多经原料带入,因此木屑、麦麸、米糠等原料要新鲜、无霉变、无结块、无虫蛀。培养室要干燥、通风良好、防高温、防鼠患。一旦发现链霉菌,可用菇霉敌或甲醛注射受害部位。若分生孢子已经长到菌袋外面,可用煤油或柴油滴注涂擦,迫使萎缩致死。污染严重的菌袋可搬出室外,用土掩埋。在香菇菌丝持续萌发的条件下,链孢霉的竞争力并不及香菇,且在气温下降20℃以下时,链孢霉便逐渐消退,香菇菌丝仍可布满菌袋。受害的菌袋仍能正常出菇,但产量较低。

    1.3 毛霉(俗称长毛菌)

    菌丝生长茂盛、细长,气生菌丝如棉花状,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长毛菌发生在培养料内,破坏其养分,影响香菇菌丝的正常生长。一旦在菌袋内发现,可用75%的酒精或菇霉敌二号注射患处,数天后即可逐渐消除。

    1.4 曲霉

    常见的有黄曲霉、黑曲霉和米曲霉等种类。曲霉菌丝粗糙,初期为白色,以后逐渐出现黑、黄、红、褐等颜色,黄曲霉适宜在25℃以上,湿度偏大,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发生。黄曲霉多侵染培养料表面,与香菇菌丝争夺养分、水分,并分泌有机酸和霉素,后期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致使香菇菌丝死亡。一旦发生污染,室内应加强通风,降低相对湿度,并在受害处用1%克霉灵或菇霉灵注射,数日后即可消失。

    1.5 可变粉抱霉

    初期菌丝呈白色与香菇菌丝相似,很难辨认。后期变为白色斑块,分生孢子成熟后散发出粉末并随空气飘散,遇到适宜的环境萌发繁殖,并产生霉素。粉抱霉与香菇菌丝竞争的养分、水分,后期造成各居一方的局势,直接影响香菇子实体的形成或造成畸形菇。局部发生的可用5%石碳酸溶液涂抹,也可用消毒后的不锈钢刀或竹片剔除后再用甲醛溶液涂抹处理。

    1.6 青霉

    青霉在自然界分布极广,菌丝前期为白色,与香菇菌丝相似,难以辨认,后期转为绿色、蓝色、灰色,青霉的菌丝亦与曲霉相似,但没有细胞。青霉一般侵染培养料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大小不同的青色菌斑,并不断蔓延,适宜温度为20℃~25℃,在弱酸性环境中繁殖迅速,与菇类菌丝争夺养分,并产生毒素,隔绝空气,破坏菇类菌丝生长,影响子实体生长。防治方法:加强通风、保持场所清洁、定期消毒、注意降低温度以控制病害发生。若局部发生时可用菇霉敌注射患处,3天即可消除,也可用甲醛注射患处并进行封闭。

    2. 常见虫害的防治

    2.1 螨类

    螨类有粉螨和蒲螨两种,俗称菌虱,体积很小,肉眼不易看到。螨多生在料面上且集中成团,呈咖啡色,粉螨体积较大些,白色发亮,不成团,数量多呈粉状。螨类发生后繁殖很快,多潜藏在接种穴周围,以蚕食香菇菌丝为主,被蚕食过的菌丝不萌发、萎缩,被螨为害后,菌丝变的稀疏、退化,直接影响出菇。如果菌袋内发现大量螨虫,可用20%杀螨醇5000倍液浸泡5~8小时即可灭杀。

    2.2 线虫

    线虫是一种粉红色线状螨虫,体长仅1mm左右,繁殖很快。线虫蛀食香菇子实体,并带细菌,造成烂菇,致使小菇蕾萎缩和死亡。线虫发生时,用1%生石灰与1%食盐水浸泡菌袋12小时即可杀灭。

    2.3 跳虫

    幼虫白色,成虫灰蓝色,弹跳如蚤,繁殖极快,常聚集在接种穴周围或聚集在菌柄和菌褶交界处为害菌丝,致使菇蕾和菇体枯萎死亡。如果发现跳虫,可用除虫菊脂类药物杀灭。

    2.4 蛞蝓

    蛞蝓身体柔软,呈黄色或灰褐色,有少数不明显的暗带或斑点,一对触角呈暗黑色,体长2.5cm左右,爬行过处留下一条白色粘液条带,平时潜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夜晚出来活动,咬食菇体。防治方法:在蛞蝓经常出现的地方撒些生石灰或白碱,蛞蝓身体只要沾上粉末即会死亡,也可人工捕杀。

香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总结

    3. 常见病害的防治

    3.1 病毒性病害

    3.1.1发病症状 菌丝退化,生长不良,逐渐腐烂。子实体感染后腐烂,引起畸形菇的发生。

    3.1.2防治方法 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可在患处注射1:500苯来特(50%可湿性粉剂),并用代森锌粉剂500倍液喷洒菇场,防止扩大传染。

    3.2 褐腐病

    3.2.1发生与为害 多发生在含水较多的菌袋上,在气温20℃时发病明显增多,气温降低后发病轻微,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者接触病菇和工具传播。受害香菇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的组织和菌褶变褐色,最后腐烂发臭。

    3.2.2防治方法 搞好菇场卫生和消毒,接触过病菇的手、工具要严格消毒,及时清除发生病变的菇体,然后用链霉素1:5喷洒菌袋,杀灭潜藏在菌袋上的病菌,防止第二茬菇生长时复发。

    3.3 细菌斑点病

    3.3.1为害症状 病原菌侵染子实体,会使菇体畸形、腐烂,菇盖产生褐色斑点,纵向凹陷成为凹斑。若侵染培养料时,会使基料变粘并发出臭味。

    3.3.2防治方法 培养基灭菌时的温度和时间都要达到要求,接种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若发现病菌污染时可用1:600次氯酸钙溶液(漂白粉)喷施。子实体被侵染后,立即摘除,并喷液消毒,防止传播。

    4. 畸形菇的防治

    4.1 发生原因

    在袋栽香菇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常有畸形菇出现,这一现象的发生与香菇品种、菌种质量、营养成分、环境条件和生产工艺等密切相关。

    4.2 防治措施

    4.2.1了解种性,防止引种失误

    栽培者必须弄清楚菌种特性,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品种,以此安排接种季节,推算预计出菇时间。

    4.2.2掌握转色规律,防止温度失控

    转色期间要注意气温变化,在22℃~25℃的正常情况下12天左右转色基本结束。转色的深浅要根据香菇品种间的差异灵活掌握,在最适宜条件下进行催蕾出菇。

    4.2.3及时适量浸水,防止水量过低或过高

    菌袋含水量低于40%时出菇难,小型香菇多。菌袋的重量比原来下降30%时可进行浸水,吸收水后达到制袋时重量的95%即可。吸水过多易造成菌丝复壮难,影响正常出菇。

    4.2.4催蕾方法要适当,防止偏干或偏湿

    每采完一茬菇后,一定要养菌7~8天,以恢复菌丝生长力,然后再浸水,催促下一茬菌蕾发生。

    4.2.5适时采收,防止过晚

    在菇盖有卷边、菇柄适中时采收,每天采菇一次,春季是产菇高峰期且气温又高,应早晚各采收一次。

相关阅读
芦笋冠腐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无籽西瓜芽率低、成苗率低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水稻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方法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