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2016年种业有哪些变化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1-3 10:54:00
    

    2013-2015年3年时间,我国种企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增加了28%,达到146家。同时,种业企业经营能力显著增强,种子销售收入和种子销售利润分别较2010年增长85%、67%。在玉米上,我们自主选育品种已经占到85%以上,蔬菜87%以上,水稻、小麦等全部都是自主品种。”目前,我国现代种业的发展,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

2016年种业有哪些变化

    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

    事件:

    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就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相关工作提出意见。种业改革单位包括种业科研领域的中央级和各省(区、市)属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要整体推进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北京、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等省(市)作为改革重点省份,要发挥科研和产业优势,深入推进,率先突破;其他省(区、市)要结合实际,选择部分科研教学单位开展试点,根据进展情况,逐步扩大范围。

    实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种业科研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单位同意到种子企业兼职从事科研育种工作,或者离岗创业,从事科研创新和转化工作,在原则上不超过3年时间内保留人事关系。明确种业科研成果权益。种业科研成果覆盖育种创新全过程,包括植物新品种权、专利、著作权、技术秘密等。

    【点评】

    扩大试点是贯彻中央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当前世界种业正孕育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抓住发展机遇,建设现代种业,关键是人才,重点在改革。要按照中央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进一步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创新潜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认识扩大改革试点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改革要求,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将改革推向深入,为种业强国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改革单位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或完善相关规定,明确科研成果完成单位、科研团队及完成人相应权益;要全面梳理已有科研成果,依据规定明确权益到人。要严格界定成果完成人范围,成果完成人必须对成果实质性特点做出创造性贡献。

    今年,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明确:种业权益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赋权、让利”,对科研人员在成果中所占的比例划出了最低线,新品种权的权益比例应不低于40%,育种材料的权益比例应不低于60%,大大高于当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的不低于20%的规定。

    多项政策扶持种企发展

    事件:

    针对制种基地和生产风险问题,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制种大县奖励、制种保险试点等政策,在甘肃、四川、海南三大国家级基地和58个制种大县(市)推开,中央财政已安排制种大县奖励资金9亿多元,杂交水稻、玉米和小麦制种保险试点达160万亩以上,显著增强优势制种基地抗风险能力。

    【点评】

    今年,国家通过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政策接力扶持种企发展。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农业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现代种业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从创新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来源、完善配套体制机制等方面对现代种业发展给予金融扶持。为支持企业育种创新,国家种子工程、生物育种能力建设等专项先后投入近10亿元,引导企业构建商业化育种研发体系。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研发经营所得、资产重组等给予税收减免,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种子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资本市场与种子企业结合更加紧密。

    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

    事件:

    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范围包括杂交小麦、马铃薯、棉花、大豆、油菜、蔬菜、西甜瓜、柑橘、苹果、甘蔗、梨、葡萄、桃、茶等作物种子基地,以及冬繁夏繁等特色育制种基地。按照“宜县则县、宜市则市”的原则,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可以基地县(基地所在行政区域为县级)为单位,或以基地市(基地所在行政区域为地级)为单位分别申报。原则上,以基地市为单位申报的,其辖区内所有基地县不得重复申报认定同类作物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申报认定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应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条件较好、基地集中稳定、监管能力较强、当地政府重视。

    【点评】

    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是保障良种有效供应的基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开展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工作,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粮食、经济和特色作物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贯彻《种子法》推进优势种子繁育基地永久保护的具体措施。同时,通过基地认定,有利于构建基地优质品牌,有利于引导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向基地集聚,有利于提升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对提高供种保障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农业增产良种贡献率超四成

    事件: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表示,良种在我国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四成。主要农作物良种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畜禽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例逐年提升,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

    【点评】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源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构建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平台,解析了多种重要农作物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促进了品种改良方法和理论进步。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持续提高,对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提高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种企数量减一半 十强企业翻一倍

    事件:

    近年来,我国种子企业兼并和创新步伐持续提速,今年中国种子协会评选出的十家种业信用明星企业2015年净资产126亿元、科研投入6.8亿元,分别是五年前的2.3倍、2.6倍,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有种子企业4300家,比2011年减少一半,但种企多、创新弱的现状还未彻底扭转。

    【点评】

    为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杜邦先锋与陶氏益农、孟山都与拜耳等跨国公司正掀起重组热潮,种业与农化、大数据深度融合,市场垄断格局进一步加强。要增强民族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就需要种子企业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

    种子企业更贴近市场、亲近农民,种企主导或参与科技攻关、育种研发,可以让种业创新更“接地气”。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运用资本等手段,可以有机整合人才、技术、育种材料等种业创新必不可少的资源要素,逐步做大规模,做优布局,做强实力。

    面对开放环境,种企不仅要适应形势,更要善于抢抓机遇,利用全球资源,加快走出去,在国外就地研发、就地推广,国际国内市场互动。

    民族种业已经开始走出去,隆平高科、中种集团、奥瑞金、荃银高科等不仅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种子企业,在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中国的种子也已经扎根。山东省已形成了以登海的玉米、鲁研的小麦、圣丰的大豆、华盛的蔬菜种子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种业品牌,享誉省内外。其中鲁研、华盛等企业的良种已经走出国门,在海外享有较高声誉。

相关阅读
廖西元调研江门种业并对广东鲜美种苗提建议
山西2015年种子检验人员考核工作顺利结束
江西农业厅公布水稻、玉米、棉花新品种通过审定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