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和小宗作物怎么才能有药可用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1-3 11:46:00 |
农药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对保障农业及粮食生产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农药本身具有两面性,施用于农田后,一部分作用于病虫草等靶标生物,起到防治作用,另一部分附着在农作物上,或进入水、土壤和大气中,而进入食物链,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为此,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农药实施严格的登记许可制度。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农药品种只在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上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国家农药登记,而类似于蔬菜、食用菌、中草药等特色和小宗作物却没有农药在其上进行过试验,也没有取得合法登记证,面临着无药可用和无残留标准的现状。 一、什么是特色作物和小宗作物农药使用? 小作物(minor crops)含义包含种植面积小或农药“少量使用”或特殊用作物。目前国际上对小作物还没有统一定义,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第4l届会议对小作物的建议定义为,少量使用是指种植面积较少、企业在这些作物上登记的农药通常不能获得经济回报,甚至很难从登记产品的销售中收回登记费用的作物,包括小作物上农药使用和一些农药品种在主要作物(major crop)上的限制性或低频次使用。特殊用作物是指种植面积小、经济价值高且农药使用少的作物。从此可以看出,小作物用农药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盟国家的农药管理机构都有相应政策与部门具体进行扶持和治理。 二、小宗作物用药缺失的原因和根源,为什么无药可用? (一)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尤其是我省特色农业和“一村一品”迅猛发展,作物种类的多样化与农药品种同质化矛盾日益突出,农药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突出表现在大宗作物上使用的农药“泛滥成灾”,而小宗作物及局部种植的特色作物却“无药可用”,农户乱用、滥用现象严重,药害、安全事故多发,对种植业农产品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二)要获得登记和使用标签以及相应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通常需要进行几十或上百项试验研究,其中为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制定MRL,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生物测定、毒理学、残留和环境影响等试验数据支持,这些试验一般需要几年时间研究,而且试验费昂贵。鉴于试验时间长及投资同报率低,许多农药企业不愿意在种植面积小或农药用量少的作物进行登记。例如登记一个制剂产品需要50万元以上,试验及登记耗时一般在24个月以上,但由于小作物面积小,农药登记效益往往是“得不偿失”。 三、目前特色作物和小宗作物上已经登记产品的现状 在我国,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登记产品34315个,登记作物集中在前十位的作物依次为:水稻(18%)、棉花(7%)、柑橘(6%)、小麦(6%)、甘蓝(5.7%)、苹果(5.6%)、黄瓜(5%)、玉米(5%)、大豆(3%)、十字花科蔬菜(3%),占到总数量的67.3%,油菜、香蕉、葡萄等局部种植的作物只有1%产品在其上登记。2013年,据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调查的用于249 种小作物 911 种农药产品中,仅有 190 种是在小作物上登记过的,没有在小作物上登记的达到 721 种。 在山东,根据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在2012~2014年持续三年对全省17地市40多个调查点进行的小宗及特色作物及病虫害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绝大部分小宗作物以及特色作物无登记农药可用或虽有品种登记但却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这些作物包括: 蔬菜中的大蒜、马铃薯、大白菜、黄瓜、甜(辣)椒、番茄、茄子、大葱、菠菜、生姜、萝卜、菜豆、芹菜、甜瓜、韭菜、西葫芦、豇豆、洋葱、山药、牛蒡、芫荽、西兰花、香葱等 果树中的板栗、大樱桃、山楂、柿子、杏、核桃、石榴,地域性较强的有滨州沾化县冬枣,泰安肥城的肥城桃,淄博、青岛等地种植的蓝莓。 食用菌中的草菇、平菇、双孢菇、平菇、鸡腿菇、草菇、杏鲍菇、白灵菇、香菇、猴头菇、榆黄蘑、金针菇、黑木耳、灵芝、灰树花、茶树菇、滑菇、黄伞、蛹虫草等30余种。 中草药中 的金银花、山楂、丹参、桔梗、黄芩、西洋参、黄芪、板蓝根。 以上作物均是我省特色作物,在全国的产量均居于前列。根据调查,这些作物上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但由于无登记的正规农药品种进行防治,农户用药水平差,导致安全隐患极大 四、小宗作物无药可用的危害是什么 无药可用,直接导致农户乱用、滥用农药,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无法保证与控制。由于没有在该种作物上登记的农药,农户往往根据其他类似的作物上登记的农药,“借鉴”到小作物品种上,这种不经过严格的试验验证而进行的病虫害防治行为,其剂量、用量、次数往往大大高于常规;安全间隔更无依据,肆意施药。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刚刚施药后不久就进行采摘上市的,极易导致作物残留超标,安全隐患极大。当遇到极难防治的病虫害时,有的农户在低毒农药不管用的情况下,违法、违规使用高、剧毒农药。如海南“毒豇豆”事件,福建“毒乌龙茶”事件,山东“毒韭菜”事件,湖南“毒金银花”事件。2013 年 5 月 4 日晚,央视焦点访谈以《管不住的“神农丹”》为题,曝光了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姜农在种植生姜时违规使用剧毒农药涕灭威事件,使用剂量之大、使用面积之广,令人望而生畏。这些问题蔬菜事件,其根源之一就是农户无登记农药而肆意用药导致的后果。具体后果表现在: (一)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危害群众的身心健康。例如我国规定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和茶叶上使用,而在生产中发现一些农民单纯追求杀虫效果好,擅自在蔬菜上使用氧化乐果等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二)导致作物产生药害,农药使用范围的确定需经过严格的试验,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明确产品对作物的安全性,按照农药登记作物范围和使用方法使用农药,一般不会出现药害,但是擅自扩大农药使用范围,往往容易导致作物产生药害。 (三)导致生态环境遭受污染。农药是有毒的物质,如使用不当,既对环境生物有直接毒害作用,同时其环境行为也导致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我国对农药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技术有严格规定,按农药登记范围和使用技术使用农药,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控制的危害,否则易造成环境生物中毒、污染环境。同时,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大量有毒的农药及助剂在生态环境如水、土中的残留和积蓄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导致有害生物抗药性增加。为了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发生,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农药使用的合理规划,并根据农业生产实际中有害生物抗药性的监测研究结果,及时调整农药的登记使用范围,出台相关管理政策等,如不不加节制的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会造成防治对象的抗性的不断上升。 (五)监管部门监管无依据。例如在冬枣种植中,因没有农药登记,农户就按苹果树上用药,执法部门抽检发现冬枣含有10多种农药,但是不能判定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冬枣是否合格。 五、如何解决小宗作物无药可用的现状 国外的经验: 世界粮农组织(FAO)于2007年和2012年组织了全球小作物峰会(Global Minor Use Sumimit),专题研究分析鲜食农产品小作物农药管理经验。美国、加拿大在此领域成绩巨大,其中美国IR-4项目是目前最成功、历史实践最长的小作物用药管理项目。 美国IR-4项目 IR-4全称“跨区域研究项目第4号”,项目名称“特色经济作物有害生物治理”。1963年起,IR-4项目就一直是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目标是为小作物种植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农药选择。该项目由美国农业部、州农业试验站为“小作物用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设立的财政专项,每年预算由农业部向总统申报,国会批准。涉及部门有“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美国食品和农业研究所”、“美国环保署”、“州农业试验站”和相关企业,共有25名全职和兼职科学家、协调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资金来源,每年直接资助总计达到1800万美元,主要来源于农业部、国防部、州农业试验站以及行业资助,其他间接资助每年也不少于1800万元美元。每年,定期召开的IR-4会议,确定项目内容,规划进行田间试验、实验室残留分析,评估结束,齐全数据后,报环保署进行产品登记。自项目设立开始,IR-4项目已经为美国环保署(EPA)制定了10000多个农药允许限量值,提供了在粮食作物和园艺作物上残留试验数据,近10年,每年为制定500~1000个小作物上允许限量值提供所需的试验数据。 加拿大Minor Use Pesticide Programe项目加拿大政府从2002年设立小作物农药项目,政府每6年投入5450万美元用于开展田间和实验室残留试验,取得小作物农药登记的数据。 国内经验和山东省以往做法: 从目前各省的情况看,农药生产和使用大省,浙江、江苏省财政厅每年分别安排1300万元、300万元用于本省特色和小宗农作物用药登记试验,解决了杨梅、藕、芋头等作物用药问题。 山东省农药制剂生产和使用全国第一,特色和小宗作物品种多,产量大,同时山东蔬菜、水果、中药材的在全国乃至世界极具优势,出口、外销量大,没有必要的、合规的、科学的农药保驾护航,难以形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登记的农药品种多,需要试验补贴的资金也多。按照《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省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扶持政策,组织农药生产企业开展小宗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农药登记试验”的规定和我省的实际,我省自2012年起,由山东省农药检定所牵头组织,通过政策、资金以及技术三位一体的支撑,组织省内企业开展联合试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带动多方资金,使我省在解决小作物无药可用的问题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摸索出一整套运行体制。自小作物联合试验项目开展以来,省财政共计支持财政资金350万元,2016年年底自筹贴补经费150万元,目前投入到小作物联合试验补贴公用经费达到500万元,同时带动企业投入资金1200万元,两项相加共动用资金1700万元组织了5批次试验91个产品,在资金使用和组织工作效率上都是非常高的,这些产品成功登记将有助于解决我省韭菜、葱、姜、蒜、冬枣、大樱桃、金银花7种作物上无药可用的问题,基本形成一套完整化学防控体系。 但相对于我省特色和小宗作物还有百种以上作物无药可用的现状,目前的工作还仅仅是个开局,人员、资金、技术远不能满足要求,社会相关各方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度更是亟待提高。因此小作物无药可用的持续解决,是需要以下几方面共同促进的。 一是持续增加省财政增加资金投入,强化项目公益性质。每年安排资金500万以上,按照20%~50%的试验经费配给,每年解决2~3种特色和小宗作物登记用药。 二是在济南、烟台、菏泽、滨州、临沂建立特色和小宗作物农药试验和高风险农药监测点,保证试验和监测数据准确性和科学性,保障农业生产用药和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安全。 三是,整合资源、做好平台,尽快做好从技术到实践转换。建议以适当形式公布特色作物研究名录,做好信息集合平台,整合资源,广泛集合科研力量的支持,盘活技术资源,同时搭建好技术转化平台,确保项目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展。 四是,多层次贴合企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应根据特色作物的特点、分布以及农药品种的特性,分档次、分层次动态的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并定期公布特色作物已登记产品名录,保护企业市场利益。政策的优惠应当既能贴合企业发展需求,保护市场利益,同时还应设置对应门槛,确保优质企业加入或优质农药产品登记。 |
相关阅读 |
除草剂的类型 |
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 |
农药供应“五要点”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