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2017年十大农作物病虫害在以下地区多发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1-12 15:34:00 |
2016年12月,全国农技中心依据病虫害发生基数、作物布局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分析,预计2017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年份,全国累计发生面积约52亿亩次。 一、水稻“两迁”害虫 2017年春季,雷州半岛、海南、广西西部和西南南部降水偏多、气温略偏低,有利于“两迁”害虫迁入发生为害;其他早稻种植区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或偏少,对“两迁”害虫迁入无明显不利影响。 我国南方稻区单、双季稻混栽,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品种为主,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且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于“两迁”害虫辗转为害。 预计2017年稻飞虱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稻区局部大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9亿亩次。 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福建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江南沿江和湖库稻区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6亿亩次。 二、水稻螟虫 冬前调查,二化螟2016年越冬虫源基数偏高,全国虫源面积接近上年。华南、江南稻区有效虫源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8.1%和6.1%。华南、江南、长江中游、东北大部稻区亩活虫数为2500-4400头,湘中南局部地区二化螟亩幼虫量高达4万-5万头。 2016/2017冬春季,华南大部、西南局部气温略偏低,其他稻区气温正常或偏高,对螟虫越冬无明显不利影响。我国主产稻区机收面积大、残留稻桩高,粗秆品种比例高,有利于水稻螟虫的越冬、繁殖和发生为害。 预计2017年水稻螟虫总体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7亿亩次。 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混栽区和西南北部、江淮西北部稻区偏重发生,湘中南、鄂南、赣中北局部大发生;三化螟在华南和西南稻区中等发生;大螟在长江中下游部分稻区呈上升趋势。 三、水稻纹枯病 我国主产稻区纹枯病连年发生,田间菌源基数不断积累,大部稻区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菌源基础。 据预测, 2017年春季华南、西南部分稻区气温偏低,其他大部稻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目前我国各稻区主栽的粗秆大穗高产品种多为感病品种,气象条件和种植制度适合水稻主产区纹枯病越冬和发生为害。 预计2017年水稻纹枯病在南方稻区总体偏重发生,其中湖南、湖北等局部稻区大发生,北方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6亿亩。 四、小麦蚜虫 冬前调查,大部麦区蚜量低于常年和上年。江淮、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普遍发生,发生面积1709万亩,同比增加13%。2017年春季,华北南部、黄淮等地偏高1~2℃,对蚜虫越冬和发生有利。江淮、黄淮和华北主产麦区主栽品种对蚜虫的抗性普遍较差,有利于蚜虫发生为害。 预计2017年小麦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山东、河北大发生,黄淮和华北的其他麦区、四川、宁夏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大部麦区、西南和西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亿亩。 五、小麦条锈病 冬前调查,条锈病秋苗发生面积小、总体病情偏轻。甘肃、宁夏、陕西等西北秋苗主发区发生面积190万亩,是2001年以来最小的一年。但河南和湖北12月中下旬始陆续见病,发病明显偏早、病点偏多、发生区域广、程度重。四川在嘉陵江流域、涪江、甘孜州和攀西地区的6个县零星发生。新疆在阿克苏4个县发病0.5万亩,重于2012-2015年同期。 2017年春季,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有利于条锈病春季流行。大部麦区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较差,且常发区因病菌新致病类群频率上升,品种抗锈性丧失加快,部分品种发病加重。 预计2017年小麦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000万亩。 其中甘肃陇南及陇中高山晚熟麦区、四川沿江河流域、河南南部、鄂西北汉江两岸、新疆伊犁河谷及塔城盆地局部地区呈偏重流行态势。 湖北江汉平原和鄂西北大部、西南其他麦区、甘肃南部和中部、陕西南部及关中西部、宁夏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其他麦区中等流行。 陕西其他地区、河南中北部、山东南部和东部、山西和河北的南部偏轻发生。 六、玉米螟 2017年春季,除黑龙江大部、西南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外,其他大部产区降水偏少,对玉米螟羽化有一定不利影响。 预计2017年玉米螟发生面积为3.42亿亩次。 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大部偏重发生,华北、黄淮和西南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1.2亿亩;二代玉米螟在东北、西北、西南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为1.5亿亩;三代玉米螟在黄淮海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7200万亩。 七、黏虫 2016年三代黏虫总体为害程度明显轻于上年,回迁虫源量显著少于2013-2015年; 2017年春季,江淮、黄淮等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黏虫种群春季繁衍和发生不太有利。 预计2017年一代黏虫在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轻发生,发生面积为800万亩;二、三代黏虫在黄淮、华北和东北玉米产区总体偏轻发生,部分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田块,发生面积为4000万亩次。 八、飞蝗 据调查, 2017年春季,大部蝗区气温正常或偏高,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各蝗区生态环境无明显变化,对蝗虫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预计2017年东亚飞蝗、西藏飞蝗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亚洲飞蝗偏轻发生,不排除境外飞蝗迁飞入境为害的可能,黑龙江和吉林局部苇塘湿地可能发生高密度群居型蝗蝻点片。东亚飞蝗、西藏飞蝗和亚洲飞蝗分别发生面积1950万亩、160万亩和50万亩,达标面积分别为1050万亩、110万亩和25万亩。 九、草地螟 近几年我国草地螟种群处于间歇期,呈持续轻发趋势,俄罗斯等境外虫源区同样处于发生周期的低谷。 2017年春季,西北、华北、东北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对寄主植物生长、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宿留、繁殖和一代幼虫发生无不利影响。 预计2017年草地螟一代在西北、华北、东北大部轻发生,发生面积约50万亩。如夏季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境外有虫源迁入,不排除二代幼虫发生为害的可能。 十、气候型流行性病害 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上发生最严重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 目前,我国主栽品种多为感病或抗病性差的品种,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和华北麦区主推品种90%为赤霉病感病品种;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抗病性参差不齐,西南、东北稻区感病品种达50%-60%;马铃薯主产区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在70%以上。 已有的抗病品种由于连年种植,病菌群体变异加快,导致品种抗性减弱、退化甚至丧失。小麦和水稻等作物均存在品种跨区域种植,使得品种抗性表现差。作物高产区高肥水管理,致使群体大、田间郁闭,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2017年春季,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长江中下游、黄淮大部抽穗扬花期出现连阴雨天气概率高,且霾日偏多,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且部分常发省份赤霉病菌对常用药剂抗性不断发展,影响预防效果,会加重赤霉病流行的程度。 水稻分蘖和抽穗期、小麦抽穗扬花期、玉米拔节至抽穗期和马铃薯蕾花期是易感病期,此时期的气温条件多适合,降水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而常发区此期易遇到阴雨连绵或多雾天气,造成病害严重流行。 预计2017年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其中安徽和江苏沿淮及其以南、湖北江汉平原、浙江北部、上海沿海麦区有大流行的风险;长江中下游其他麦区、黄淮麦区有偏重流行的可能;华北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可达中等流行。发生面积1亿亩。 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其中西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稻区有偏重流行风险,发生面积7000万亩次。 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南大部为中等发生,东北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000万亩。 马铃薯晚疫病总体中等发生,西南东部、东北北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偏重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3000万亩。 |
相关阅读 |
2014年农药行业未来走势分析 |
河北巨鹿开展金银花蛴螬防治药效试验 |
133家企业申请的209个农药产品登记延续获批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