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7—2026)》(以下简称报告),以中国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制品、水产品、饲料等产品为对象,回顾分析了2016年市场形势,以大量农业日常监测数据为支撑,对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作了展望预测,勾勒出未来十年的中国农业图景。

据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介绍,当前中国谷物总产量达到5.65亿吨,为历史次高水平,库存则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展望未来十年,中国稻米、小麦和玉米等谷物的总产量仍将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26年将达到5.73亿吨,消费总量将呈刚性增长态势,但出口将有所增加,进口总体将呈下降趋势。粮食供需形势由阶段性供大于求向基本平衡格局转变,能够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生产目标。
报告指出,经过产业调整与发展,未来十年中国肉类和原料奶产量大幅增加,稻谷、小麦、食用油和猪肉进口量下降,蔬菜、水果、禽蛋将继续保持净出口。
报告预计,未来10年,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条件下,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稳中有升,粮食、蔬菜、禽蛋、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速0.5%-1%,水果、肉类和奶制品产量年均增速1.2%-2.0%。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趋于合理。稻谷、小麦产量保持基本稳定,产品结构持续升级;玉米种植面积到2020年将调减至5.13亿亩,比2015年减少约6000万亩,高库存压力明显缓解,玉米供需实现基本平衡;2026年大豆种植面积将恢复到1.41亿亩,比2015年增加约4300万亩;“菜篮子”产品区域布局结构继续调整,畜产品生产向粮食主产区转移,奶类和蔬菜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单产水平等核心指标将显著提高。
据了解,农业展望报告的撰写以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为基础。从2016年底开始,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在日常持续监测的中国农产品市场海量数据基础上,利用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模型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运算得出未来十年农产品基线预测结果。最后依据预测主要结论会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等单位共计数十位专家进行会商研讨,审定形成未来十年的农业展望报告,具有高度权威性。这一展望成果,将成为引导市场预期和生产的“风向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