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化肥市场重回理性,企业新单成交依旧不佳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5-12 8:56:00 |
立夏之后,国内化肥市场重回理性,局部地区因减产检修推涨的行情小幅回落,企业新单成交依旧不佳。本周,国内64%二铵主流出厂报价为2350-2400元/吨,市场止跌弱稳,不排除进一步下探的可能。而在国际市场,外商相继向我国发起采购,需求激增,但在目前的价格下,成交可能性偏低。业内专家认为,企业在等待行情之余,应从自身多找问题,提高生产服务能力,降本增效,打开盈利的大门。 二铵价格有下行趋势 国内二铵市场彻底进入购销淡季,部分中小型企业暂时检修退市,整体来看,化肥市场需求支撑不强,二铵价格有下滑趋势。有经销商表示,化肥市场即将迎来一次价格下调,幅度不会很小,而且下行周期可能会持续到6-7月份。 实际上,目前国内二铵走销状况日渐疲软,交投情况十分清淡。下游经销商采购仍持谨慎态度,基层拿货积极性尚低。东北、西北地区存在抛货现象,华北地区新单成交不足,企业陆续进入停产检修阶段,具体复工时间大多依后市运行状况来定。 价格方面,西南地区64%二铵出厂报价2300—2350元/吨。西北地区64%二铵出厂报价2500元/吨,60%二铵出厂报价2350—2400元/吨,华中地区64%二铵成交价2400元/吨左右,64%二铵东北到站价格2700元/吨,64%二铵新疆到站价2750元/吨。 出口市场上有利好传来。自上周起,国际需求激增,外商购销急切,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相继向我国发起采购。国内企业集港力度逐渐加大,接单积极性提涨。国内二铵离岸价在352—355美元/吨,报价并未松动。目前国际采销双方在价格上尚有僵持,不过在需求支撑下,出口大单走势乐观。短期来看,增值税降税、开工率下滑等因素对于国内二铵市场影响不大,出口已经成为市场重心。随着印度大单启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二铵价格尚存盘整空间。 智能制造助力效益提升 “目前磷复肥资源(原料)利用率普遍不太高,多数企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半水-二水磷酸工艺已有成功的经验,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借鉴用来改造二水磷酸工艺。”在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郑秀兴看来,目前国内磷复肥行业总体上产能过剩,继续提高产能没有实际意义,提高装置单产可以节约电耗,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 实际上,在与国际同行竞争中,国内磷肥企业主要的劣势并非在于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而是在于过高的成本。郑秀兴介绍说:“2015年我曾到北非、欧洲考察,有一家工厂的年产30万吨磷酸二铵装置,通过操作优化和技改,日产量已从1000吨提高到了2200吨。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已得出了初步结论,国内转鼓氨化造粒的二铵或复合肥装置,包括复混肥及其各种改进型的‘半料浆法’的装置,大幅度提高单产节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此外,在智能制造植入磷复肥产业的方式上,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汤健伟提出在服务过程中纳入智能制造,颇具新意。汤健伟说:“磷复肥产品差异化及服务竞争成为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而需求的异质性成为产业发展不竭动力,智能制造为实现需求优先奠定了基础。市场需求正从‘产品’转变为‘产品+服务’,企业增值从‘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客户交易从‘短期’转变为‘长期’交易。” 汤健伟认为,未来国内磷复肥企业应当建设智能工厂,从磷复肥生产原料采购到产品使用全流程服务,构建与生产流程相连接的面向服务的运营平台和交互网络,实现由互联网支撑和覆盖,全过程智能化、网络化服务方式,扁平化、虚拟化生产组织,以及定制化、服务化产品,实现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互联互通。快速实现由基础肥料作为原料向优化配方的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生产。 汤健伟说:“企业提高自身利润,必须大力发展精准农业系统,利用基于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支持,包括农田信息采集、农田遥感监测、农田地理信息、农业专家、智能化农机具、环境监测、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等,与磷复肥智能工厂实现互联互通,实现‘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同时,企业还必须推动产品和服务共享企业资源,建立配送高效精准、交易服务便捷全面,产品质量保障和跟踪能力强大的服务体系,这是企业节约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利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真正捷径。” |
相关阅读 |
解密两家大型国企如何在肥料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中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
复合肥市场行情:原料利空 短期维稳 |
全球钾肥价格上涨态势持续,资本市场钾肥板块市值创新高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