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价格是否该降的话题正逐渐被热议,而六月下旬的行情正如上周所言,主产区降价促销。但由于国内尿素市场供求局面尚未崩盘,加之各地农业需求的季节性轮动,以致尿素价格虽整体看跌,而短期降幅有限。目前,下游经销商并未放弃操作,大农资公司按需采购,随采随销;中等规模的农资公司则有自储赌后市的情况。业内更多的关注七月中旬玉米追肥预期、行业开工率复产节奏以及市场库存的释放规模。

六月底,国内尿素市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利好支撑几近被消化。以供求面为例,这一直是被业内重点炒作的对象。谈及尿素供应量,自进入六月以来便有明显增加。前期停车检修的尿素企业陆续复产,初步统计行业开工率已从51%的低谷上调至60%左右。若以往年56%的尿素开工率视为供求平衡点来看,稳步上扬的开工率势必给市场施压;内需方面正被看淡,农业夏季备肥收尾,无论是高氮肥、还是实物尿素的市场库存量均得到补充,下游观望气氛随之加重。工业需求方面则不及预期,两广市场在失去农业采购后,工业胶板行业的原料采购量可谓大失所望,由此可见二季度房地产调控政策给胶合板企业造成的压力之大。而且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抑制房价的政策暂无变数可言,胶板业同样难见好转。另外,东北市场的尿素“疯一周”行情也算“按时打卡”下班,多一天都不耽误。黑龙江市场批发价在冲击1900元/吨之后,以日跌幅50元/吨的节奏回落至1750元/吨,没带一丝留恋。而今年最无奈的失利点非尿素外贸莫属,往年内需淡季总会提到“出口”、“集港”话题,以尿素港口离岸价作为内销定价标杆;如今却变成了“回流”、“能否进口”这类话题,大幅低于内销的国际尿素主流价格已无参考意义,甚至不排除尿素进口的风险预期。
上文提到过,围绕尿素本轮涨价行情,多数大贸易商采取按需采购,随进随出的方式操作,降低风险的同时也保住了市场份额。当然,也有一部分中等规模的经销商有储备赌后市的意向。事实上,仅小编从生产企业方面了解到,这部分自储的商家不在少数。这不免令人唏嘘,试问像尿素这样一个产能明显过剩的行业,是怎么样的动力驱使“冒险者”去赌后市?小编不得不说:某官方统计数据功不可没。从尿素1~5月的实物产量统计中体现出的不仅是总产量同比的20%下滑,分月统计仍然是同比减少20%。如果说这些不能引起市场供求紧张预期的话,从四月到六月经历过的尿素行情中,局部因货源偏紧引发大涨的情况已屡见不鲜。由此便不难解释赌后市者的动机所在。但不妨参考一下2016年工业内需以及尿素出口对总产能消化能力,即使2017年确实存在20%的同比减产量,也没人敢肯定的说市场供求就一定会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