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农药管理条例》及五个配套规章农药企业培训班在北京举办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6-30 10:43:00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颁布至今快满月了,5个配套规章上周正式公布,新时期农药管理的整体框架已经清晰,农药行业发展的新蓝图正在徐徐打开。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植保(中国)协会于6月29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农药管理条例》及五个配套规章农药企业培训班。

《农药管理条例》及五个配套规章农药企业培训班在北京举办

    参加这次培训班的企业多达300多家,还有部分省所和省里有关协会,在场人数更是超过700人。这充分体现了广大企业对新《条例》及配套规章的期盼。相信在管理部门、协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药行业将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周普国所长在本次会议上就新《条例》的颁布实施顺应大势、《条例》及配套规章的创新点和落实《条例》及配套规章的主要取向进行了具体介绍。

    新《条例》的颁布实施顺应大势

    1、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问题,突出体现在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日益凸显,产能过剩导致的利润下滑、投资萎缩,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阻力和风险。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先导,推进“三去一补一降”,取得了显著成效。回看农药行业,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同样突出,集中表现为“两多、两少”。即登记产品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各类企业多,具有国际影响的企业少。我国现有登记产品35000多个,同质化比例超过90%;产量全球第一,但全球农药企业前20强国内企业仅占4席。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制和市场环境,以解决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等供给侧结构问题,成为促进农药产业做大做强的迫切需要和必由之路。

    2、顺应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大势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造“服务型政府”。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放管服”,重点在简政放权,关键在放管结合,目标是优化服务。该放的要充分放开,该管的要管得高效。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原《条例》很多规定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药管理工作的需要,该管的管不顺,该放的放不开,难以从根本上落实“放管服”的要求。例如,在生产管理上,农业部、工信部、质检总局等共同负责,存在重复审批、管理分散等问题。在经营管理上规定七类主体经营农药,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刀刃向内”、强化服务,不断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顺应绿色发展全面引领的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正全面引领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绿色就是农业的底色,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紧迫性尤为突出,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一次聚焦“三农”,明确提出“质量兴农”战略,强调绿色发展要突出一个“绿”字。对农业和农产品来说,绿色不仅意味着生态环保,也意味着放心安全。这两个方面都与农药密切相关。近年来,围绕农药的安全风险问题,农业部在产品登记、市场监管、使用指导等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有序退出一批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这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值得提炼和上升为制度。

    4、顺应“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大势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出口拉动对国内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入新时期,面对国际贸易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订了合作协议。搭乘这辆快车,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我国农业“走出去”带来极大的市场。一方面,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目前出口量已经占到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二,“走出去”已经在路上。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农药产业也不可能偏安一隅。这就要求农药管理和行业打好政策和市场的组合拳,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出发,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进中国农药更好地“走出去”。

    5、顺应农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势

    我国农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在座各位企业家几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我们也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农药梦”的目标。一是我们的生产能力全球领先。可生产近500种有效成分的原药和制剂,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一。二是我们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企业数量822家,上市农药公司数量近60家。三是我们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制出一批新品种和关键技术,绿色生产工艺开发、生产装备的集成化、环保剂型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得到成熟应用。四是我们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农药产品出口到180多个国家(地区),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之后,我国农药产业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关键节点,迫切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挖掘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条例》及配套规章的创新点

    新《条例》把握大势,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思路和方式的转变,全面落实“放管服”的精神和要求,向创新要动力,促进农药行业焕发新的生机。

    1、理顺了管理体制

    新《条例》在农药管理体制上进行了重大突破和创新。一是理顺了农药生产管理体制。取消工信部、质检总局实施的农药生产企业设立审批和产品生产许可,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将生产管理职责统一划归农业部门。二是界定了各级农业部门职责。大框架是登记试验单位认定、登记许可仍由农业部负责,省里负责生产许可,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负责经营许可,其中限制使用农药经营由省里负责,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还要开展农药销售使用情况调查。三是明确了药检机构的定位。除明确部所职能外,特别是明确了省级药检机构协助省级农业部门做好登记具体工作,并承担农药登记初审、登记试验备案及监管,已登记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等工作。

    2、转变了管理理念

    《条例》及配套规章实现了农药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更加注重创新、绿色和安全。一是在创新方面。《条例》明确鼓励和支持农药研制,允许新农药研制者申请登记,设立了表彰奖励制度,为产品和工艺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在绿色方面。登记环节对农药登记试验风险加以管控,生产环节企业搬迁要进入化工园区或工业园区,使用环节将使用量“零增长”上升为管理目标,并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制度,全方位控制农药环境影响。三是在安全方面。新《条例》及配套规章积极对接《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引入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经营环节的技术力量配备,并明确使用者义务和责任,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夯实了基础。

    3、创设了管理政策

    适应发展形势和产业需要,新《条例》及配套规章创设了一系列农药管理政策,为农药行业发展建立了新秩序。一是设立登记试验单位认定及新农药试验许可制度,提高登记试验单位要求,严格登记试验过程管理,旨在提高登记试验质量,从根源上把好入口。二是仅境外使用农药登记由农业部另行规定,回应了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强烈期盼。三是设立经营许可。取消七类主体的农药专营,实施经营许可制度,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和行业实际。四是建立农药可追溯体系。从生产、经营到使用,建立全程记录档案,确保追溯可查,并明确了可追溯电子信息码标注。

    4、激发了市场活力

    新《条例》及配套规章以落实“放管服”要求为指引,在把控风险的基础上,尽量放宽条件,简化程序要求。一是登记试验方面。非新农药登记试验仅需在试验所在地备案,免去了繁琐的审批程序;二是登记方面。允许新农药研制者和生产企业转让登记资料,促进闲置资源的流动,减少了重复试验,更为企业节约了时间;三是生产方面。放开了委托加工、分装,避免了重复投资,减少了运营成本,给企业充分的发展空间;四是经营方面。为符合条件的单位经营农药开放了市场,并对连锁经营企业制定了优惠政策;五是使用环节。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人员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服务,扶持设立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促进新型业态发展。

    5、提高了准入门槛

    我国农药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秩序乱,到了必须出重典、下猛药,解决行业沉疴旧疾的关键时期。为此,《条例》及配套规章提高了准入门槛。一是在农药登记方面。强化风险评估和经济性评价的要求,及时淘汰落后的配方和剂型。将原来单制剂五个含量梯度减少为三个,增加混配制剂配比和含量梯度的限制,减少同质化。二是在生产许可方面。农药生产企业要符合产业政策,实现自动化生产,管理制度要完备,新增化学农药厂址要在省级以上化工园区。三是在经营许可方面。经营者必须经过专业学习或培训,要有可追溯电子码扫描设备和管理系统,限制使用农药经营条件更高,互联网经营农药应有实体店。

    6、加大了违法违规的惩戒

    新《条例》及配套规章坚持从严管理,突出农药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明确假劣农药的界定。首次规定了登记评审委员会成员的法律责任,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权力行使。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生产企业、经营者的罚款金额从按违法所得计改为按货值计,明确吊销证件,并设立了违法企业暂停受理、违法人员禁止从业等管理措施。首次对农药使用者设立了罚则,禁限用措施落地更有依据。此外,《条例》还对赔偿行为作出了规定,明确了赔偿主体和追偿权利。

    落实《条例》及配套规章的主要取向

    《条例》和配套规章已经为大家制定好了规则。接下来,就是如何理解、运用好规则,以促进农药管理和行业健康发展。我认为,贯彻落实条例和配套规章需要做好“四个统筹”。

    1、统筹农药产业发展大局

    一是从企业的维度统筹,为企业创造公开、公平的发展环境。在制定管理政策或落实管理举措时,统筹考虑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和需求,既考虑原药企业、也考虑制剂企业,既考虑大型企业、也考虑中小企业,既考虑国内企业、也考虑境外企业,确保大家的关切都被科学和温柔以待。二是从部门的维度统筹,确保质量把控、安全生产、环保等管理一盘棋。虽然农业部门主要把控产品质量关口,但是必须加强与安监、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包括在制定政策时要统筹考虑各个方面的要求,给企业定好向、引好路。三是从地区的维度统筹,协调各省、县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下一步要加强对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的指导协调,协助各地做好管理,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

    在座各位企业代表也要正确地理解公平、统一。《条例》及配套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充分考虑了各类企业的实际情况,也尽量照顾到各方的利益。但是,严格管理必然会对部分企业造成冲击,重典治乱必然会触及一些利益。希望大家能以全局和战略的眼光,将《条例》与配套规章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领会,不要局限在一两句条文、不要断章取义,更不要穿新鞋走老路,钻制度和法律的空子。

    2、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农药行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行业。我国农药除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求外,多数份额用于出口,是众多国际农药公司的原料供应商,也是很多国家所需农药的来源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首先,要统筹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谋划好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要立足国内,为国内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优质、充足的产品,同时也要瞄准国外农业生产需要,主动开拓国际市场。其次,要用好国内和国际资源,提高“走出去”的竞争力。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推动国内产业资源整合,同时抓住国际农药市场调整的机遇,积极并购国际产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此外,在“走出去”的路径选择上,要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努力开发沿线国家市场,同时提高“走出去”的集团化、规模化水平,增强我国农药产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

    3、统筹农药生产流通全程

    前面讲到,新《条例》理顺了农药管理的体制,农业部门一家管、管全程。下一步必须以农药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监管的角度,去思考和推进农药管理工作。一是更加注重全程的政策衔接。不能再局限于就登记谈登记,就监管谈监管,制定登记政策同时也要考虑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必须与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的政策协同一致,坚决避免前后抵触。二是更加注重全程的协同发展。通过各环节管理政策、各主体的组合发力,提高产品研发端和销售使用端的发展能力,着力解决农药行业“中间强、两头弱”的现状。三是更加注重全程的信息共享。着力将各环节的信息打通,建立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使用环节的信息可以给登记评价做支撑,销售环节的信息也可以给生产决策作依据,从而提高全程管理能力和全链条协同水平。

    4、统筹数字农药建设的全方位

    在研究落实新《条例》的过程中,余欣荣副部长要求推动农药行业数字化发展,提出了“数字农药”的概念。种植业司与我们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决定建设集农药追溯管理、行政许可审批、执法监管、调查统计、大数据分析及农药一张图为一体的中国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实现农药管理的全要素数字化、全流程数字化和全系统数字化。

    周普国所长强调说,“数字农药”不是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整个行业共建共享。大家一定要认识到,信息化、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止更不可逆转,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农药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已经有些落伍了,如果我们还不能抓住这次机遇,必定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刘绍仁处长、赵永辉处长、林荣华副处长,孙艳萍副处长,李友顺副处长分别带来了《农药管理条例》五个配套规章的培训。此外,关于新《农药管理条例》及五个配套规章,参会代表现场提交了很多问题,部分问题有领导专家现场进行了解答。

相关阅读
病毒性病害防治药剂大汇总,建议收藏!
全球农药发展正处在发展上升期,中国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杀虫剂:1~10月浙江出口累计增长135%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