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有机黄连病虫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7-11 16:43:00 |
近几年来有机黄连的病虫为害逐渐加重,给黄连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影响了药农的收益和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科学指导药农生产,本文归纳了有机黄连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并提出防治方法。 一、有机黄连的病害及防治 (一)白粉病 1. 为害症状 药农称为“冬瓜粉”,在黄连产区发生普遍而严重,常引起黄连死苗缺株,一般减产50%以上。干旱年份病重,相反则病轻。5月下旬发病,7-8月为害严重。主要为害黄连叶,发病时如遇干旱,在黄连叶背面呈现红黄不规则病斑,其上撒播小黑点,渐次扩大成大病斑,直径大小为2-25mm,叶的正面呈现黄褐色不规则的病斑,有时误认为日灼病,严重者迅速引起叶片枯死。如遇潮湿,叶的正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叶背仍为一种红黄不规则病斑,以后变成水泽状暗褐斑点,严重时叶子凋落枯死。轻者次年可生新叶,重者死亡缺株。 2. 防治方法 防治时间为5~6月。 农业防治:(1)3~4月第一次锄草时仔细将上年留下的枯叶和一些老叶除去,以减少初次侵染源;(2)发病初期及时将病株移出棚外烧毁,防止蔓延;(3)调节荫蔽度,适当增加光照并注意排水;(4)采取适宜的种植密度,密度大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如在施肥充足的前提下,可采用7寸3兜的种植密度。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哈茨木霉菌叶部型或锐真(枯草芽孢杆菌)300倍每5-7天喷雾一次。 (二)炭疽病 1. 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在叶脉上产生褐色略下陷的小斑,病斑扩大后呈黑褐色,中部褐色,并有不规则的轮纹,上面生有黑色下点。叶柄基部常出现深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略向内陷,造成柄枯、叶落。天气潮湿时,病部可产生粉红色粘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堆。病原菌以菌丝附着在病残组织和病菌上越冬。次年4~6月,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发病。在温度25~30℃、相对湿度80%时易发生。 2. 防治方法 防治时间为3~4月。 农业防治:(1)发病后即摘除病叶,消灭发病中心,将病叶集中烧毁;(2)第一次锄草时仔细将上年留下的枯叶和一些老叶除去,集中深埋和烧毁,以减少初次侵染源;(3)对荫蔽度过大、积水较多的地块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调节透光度,拆除棚边,及时排水,以降低湿度减轻病害的流行和蔓延;(4)加强肥水管理,增强黄连的长势,适当施用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5)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系—肉质叶,增强黄连的抗病性。 药剂防治:(1)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喷雾,做到早匀透,间隔5-7天左右连喷3次;(2)12%松脂酸铜乳油800倍液进行喷雾,间隔10-15天,连喷2-3次。 (三)白绢病 1. 为害症状 黄连发病初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病症状,后期随着温度的增高,根茎内的菌丝穿出土层,向土表伸展,菌丝密布于根茎及四周的土表,最后在根茎和近土表上形成先为乳白色、淡黄色,最后为茶褐色油菜籽大小的菌核。由于菌丝破坏了黄连的根茎皮层及输导组织,被害株顶稍凋萎、下垂,最后整株枯死。 2. 防治方法 防治时间为7~8月, 农业防治:(1)采收黄连后的土地可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实行熟土轮作栽培的,可用生石灰500kg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2)棚块发病初期,可采用50%的石灰水浇灌;(3)发现病株,及时带土移出黄连棚外深埋或者焚烧掉,并在病害周围撒生石灰进行消毒。 药剂防治:(1)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进行拌种,1kg种子用50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进行拌种;(2)移栽时,使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稀释50倍蘸根移植,移栽1个月后内,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灌根或者拌土均匀撒施,用量为200-300克/亩,以后每隔3个月,施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一次,每次200g/亩。 (四)根腐病 1. 为害症状 发病时须根变成黑褐色,干腐,再干枯脱落。初时根茎、叶柄无病变,叶面初期从叶尖、叶缘变成紫红色不规则病斑,逐渐变成暗紫红色,布满全叶;叶背由黄绿色变成紫红色,叶缘紫红色。病变从外叶渐渐发展到心叶,病情继续发展,枝叶呈萎蔫状。初早期,尚能恢复,后期则不能恢复,干枯致死。这种病株很易从土中拔起。 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熟土栽连,一般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3-5年以后才能再栽黄连。切忌连作或与易感此病的药材或农作物轮作;(2)移栽前结合整地,每亩施用生石灰粉500kg消毒土壤;(3)在黄连生长期,要注意防治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以减少发病机会;(4)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在病穴中施石灰粉 药剂防治:同白绢病。 (五)紫纹羽病 1. 为害症状 近年来此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一般病地减产20%左右,重病地可致绝收。一般苗期可发病,通常是在生长3~4年后,黄连植株地上部才表现出明显症状。发病地块黄连蔸分布稀疏。染病植株地上部分长势弱,叶片稀少,近边缘的叶片早枯,植株极易拔起。染病初期,地下部分土壤深处还存留部分新发须根,暂时维持地上部分生长;严重时,须根全部脱落,导致整株死亡。主根受害,仅存黄色维管束组织,内部中空,质地变轻。主根和须根根系表面,常有白色和紫色的戎状菌丝层;后期菌丝形成膜状菌丝或网状菌索。病菌以菌索或菌丝块在病根及土壤中越冬,可存活多年。林地或开垦后未熟化的旱地、坡地容易发病;山岗顶或土壤被严重冲刷的山坡砾质沙地也易发病。随着旱田和坡地进一步熟化,紫纹羽病逐渐减轻。 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选择无病田种植,勿从病区调入种苗;(2)轮作,发病田块可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实行5年以上轮作;(3)使用微生物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率,减轻病虫害发生;(4)施草木灰中和土壤酸性,改善土壤环境,将土壤pH值调到6~7,对防治此病有良好效果。 药剂防治:同白绢病。 二、有机黄连的虫害及防治 (一)蛴螬 1. 为害症状 蛴螬主要有大黑金龟子、铜绿丽金龟和黑绒金龟子三种。一般在比较肥沃的土壤中较多,咬食叶柄基部,严重时,成片幼苗被咬断。 2. 防治方法 防治时间为7-9月。 农业防治:(1)栽连前,冬季清除杂草,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虫卵;(2)施用腐熟的厩肥、堆肥、施后覆土、减少产卵量;(3)栽植前半月,每亩用500kg生石灰撒于土面,翻入土中,杀死幼虫。 药剂防治:(1)播种期使用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500-1000g/亩,播种后使用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1000-2000g/亩。使用前,将白僵菌与细土或沙混匀,或与草木灰、谷壳、麦麸等混匀,进行沟施、穴施或撒施于作物根部四周;(2)30%印楝油,拌土撒施,780-1250毫升/亩,兑水2kg,与干细土按1:25的比例拌匀撒施;(3)30%印楝油,稀释600-1000倍灌根。 物理防治:(1)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白炽灯对成虫进行诱杀;(2)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可以进行人工捕捉。 (二)小地老虎 1. 为害症状 常从地面咬断幼苗,并拖入洞内继续咬食,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芽,造成断苗缺株。 2. 防治方法 防治时间为3-4月。 农业防治:(1)在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清除黄连棚周围杂草和枯枝落叶,消灭越冬幼虫和蛹;(2)清早日出之前,检查黄连地,发现新被害苗附近土面有小孔,立即挖出捕杀。 药剂防治:(1)播种期使用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500-1000g/亩,播种后使用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1000-2000g/亩。使用前,将白僵菌与细土或沙混匀,或与草木灰、谷壳、麦麸等混匀,进行沟施、穴施或撒施于作物根部四周;(2)30%印楝油,拌土撒施,780-1250毫升/亩,兑水2kg,与干细土按1:25的比例拌匀撒施;(3)30%印楝油,稀释600-1000倍灌根。 物理防治:(1)利用草堆诱杀幼虫,在一年生黄连地旁边,堆放新鲜杂草,每隔6米左右放一堆,幼虫喜欢白天藏在草堆里,每天翻查草堆,杀死幼虫;(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对成虫进行诱杀;(3)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的配制是: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混合调匀装在罐或盆中置于田间,盆离地66-100cm,可诱杀成虫。 (三)粘虫 1. 为害症状 幼虫为害嫩叶片,吃成不规则的缺刻,也为害花苔。大发生时,可将黄连叶片吃光,严重影响黄连生长。 2. 防治方法 防治时间5-6月,粘虫一旦发生就是毁灭性的。所以在防治工作上应该做好预测预报和两查两定的工作(即查幼虫数量和幼虫龄期),掌握诱蛾、灭卵、杀幼虫三个有利环节,将蛾子消灭在产卵之前,将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 物理防治:在蛾子数量开始上升时,用糖、酒、醋液或其他发酵有酸甜的食物配成诱杀剂(红糖3份、白酒1份、醋4份、水2份混匀),盛于盆中,每5-10米放一盆,盆要高出黄连一尺,诱剂保持1寸深左右,每天早晨检查,取出蛾,白天用盖将盆盖好,傍晚打开5-7天换诱剂一次,连续20-30天,掌握幼虫入土化蛹期,挖土灭蛹。 释放天敌:利用赤眼蜂幼虫对粘虫卵的寄生,释放赤眼蜂。 |
相关阅读 |
黄姜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
几种葡萄病虫害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
防治草莓疫霉果腐病可采取的措施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