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进口合同敲定,下半年何去何从?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7-19 8:54:00 |
经过半年的艰难谈判,2017年钾肥进口大合同终于尘埃落定,价格为230美元/吨到岸,较2016年上涨11美元/吨。此轮谈判成功让国内钾企们有了底气,伴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钾肥行业的机遇来临了,有望给低迷了近两年的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大合同价格将如何左右下半年钾肥市场走向,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行业如何做大做强?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副秘书长、钾盐(肥)与中微量产业联盟秘书长亓昭英。 进口大合同落地保持“价格洼地” 7月13日下午,经过半年的艰难谈判,中方联合谈判小组与供应商乌拉尔钾肥公司就2017年氯化钾进口大合同达成了一致,价格为230美元/吨到岸,此价格较2016年219美元/吨的合同价格上涨了11美元/吨,其它条款不变。 自2017年初以来,国际钾肥市场触底并持续快速反弹,钾肥需求旺盛,有消息说,国际供应商挺价意愿强烈,希望今年大合同价比去年上涨30美元,而中方的谈判底线是最多上涨10~15美元。在此情况下,中方谈判小组通过艰苦谈判,最终以世界最低的市场价格与供应商达成了一致,继续保持了中国在世界钾肥“价格洼地”的地位,为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副秘书长、钾盐(肥)与中微量产业联盟秘书长亓昭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口大合同涨价在预料之内,因为在谈判结果落定之前,国际钾肥已经开始上涨了,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把60%氯化钾实际成交第一到站价从1860元/吨上调到1930元/吨。而11美元/吨的涨幅说明我国的钾肥谈判话语权越来越大,能够保持“价格洼地”和可持续供应来之不易。 进口大合同价格是个标杆,意味着下半年钾肥行情有了方向,不会低于230美元/吨,但具体价格还是取决于市场供需。据了解,当前市场上,60%红粉和62%白钾的主流报价分别在1900元/吨和2000~2020元/吨左右。 今年上半年钾肥行业低迷,在成本的压力下,很多生产企业被迫停产或者减产,5月份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省份青海的钾肥产量下降13.2%,引起市场关注,业界担心下半年钾肥供应会出现问题。 亓昭英坦言,2017年钾肥整体供应情况与2016年截然不同,减产已成定局,预计全年钾肥产量将下降到850~900万吨KCl(2016年产量高达952万吨KCl);上半年钾肥进口量较大,1~5月累计进口氯化钾381.3万吨,同比增长26.3%,预计全年进口700~800万吨KCl。 需求方面,亓昭英说,在化肥、农药零增长和土壤保护等实施政策下,2016年需求量出现下降,消费1541万吨KCl,预计2017年消费量略有增长,在1600~1650万吨左右。钾肥市场整体供应偏紧,价格上涨预期强烈,可能涨到2300元/吨左右。企业开工率会有所回升,但真正恢复还需时日。 钾肥迎来拐点如何做大做强? 这两年,我国钾肥产量和用肥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据国土资源部2015年最新钾资源数据,我国可溶性钾资源可采储量从2012年到2015年3年内下降22%。2012年我国钾肥产能与产量两个数据的差额为259万吨KCl(折);而到2016年钾肥产能与产量两个数据差额为397万吨KCl(折)。“这个差额数据增大,表明目前我国可溶性钾资源量可承载的钾肥产量规模已经比较可观。”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副秘书长、钾盐(肥)与中微量产业联盟秘书长亓昭英说。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近年连续到青海和新疆实地考察我国钾矿的采矿成本已经大大提高;到2016年我国钾肥生产集中度大大增加,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大生产企业的产量份额,从2013年的占总产量65%左右提高到2016年的85%,主要原因是成本因素对钾肥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中、小型钾肥企业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我国钾肥在今后10年、20年甚至50年的可持续发展“困境”已经迫在眉睫,接下来怎么办?如何保证我国科学地、低成本地、源源不断地供应钾肥?已经成为摆在行业和企业面前的严峻考验。“随着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的出台,对土壤中成分的检测会越来越科学合理,缺什么?缺多少?怎么补?未来都会越来越明晰,意味着我国化肥行业正处在全面科学施用配方肥替代传统复合肥的转变期。对钾肥的需求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也将对钾肥价格形成支撑。”亓昭英说,尤其是难溶性钾肥,有利于改良土壤污染。因此要加快加大难溶性钾资源制肥业的产业进程和推广力度,对难溶性钾资源生产制肥企业和销售企业实行优先优惠贷款、减免税等各项鼓励政策。 亓昭英同时强调,从90年代规模生产钾肥以来,2016年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产量比2015年下降了-1%,虽然这个负数还比较小,但却是一个较强烈的信号——中国的钾肥产量发展到一定高度了,在这种情况下,境外钾肥建设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国产钾肥的产量维持50%左右的自给率,这是给我们境外钾肥项目最黄金的建设期,需要牢牢把握这个时间段,以保持我们谈判桌上的话语权。有条件的大型钾肥企业要积极行动起来,对接现有境外钾肥基地项目。”亓昭英语重心长地说。 此外,亓昭英指出,从我国钾资源的实际禀赋条件看出,我国青海、新疆的现有的钾肥装置能力,已经达到现有资源量的上限规模,为了钾肥行业国产部分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慎上新的和扩建新的资源型氯化钾、硫酸钾和硫酸钾镁肥项目,把现有装置利用好,维持好,达到较高的开工率。 为了保持国产钾肥产量的可持续发展,亓昭英建议,在国家限定产量前提下,每生产一吨钾肥,国家重金直补,超过限定产量,加大惩罚力度;同时对食品级氯化钾、工业级硫酸钾等深加工钾盐产品的出口关税降低为零。 颗粒钾肥标准提上日程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副秘书长、钾盐(肥)与中微量产业联盟秘书长亓昭英指出,我国钾盐(肥)行业发展几十年来已成规模,钾矿开采方法、加工方法、各产品质量规格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必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磷酸二氢钾、食品级氯化钾、钾硅钙肥等产品的标准都需举行业之力进行认真的修订;颗粒钾肥、钾硅钙肥(调理剂)、钾矿开采方法等都需要编制国家标准或团体标准。 行业对于颗粒钾肥这片“蓝海”给予了厚望。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规模种植面积的加大和种植业施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颗粒钾肥的需求逐渐增大。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颗粒钾肥生产企业有66家,总产能558万吨/年(KCl),总产量282万吨/年(KCl)。不规则造粒技术与圆颗粒造粒技术作为行业重大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相关钾肥造粒助剂、连续式造粒工艺均实现国产化,造粒设备及造粒企业也在不断增多。 但是下游需求如何与标准完美结合一直是颗粒行业关注的焦点,制定相关的标准也已经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市场上产生了供需情况较大的落差——颗粒钾肥生产企业无标准可依,需求方买不到需要的质量要求的颗粒钾肥产品。“目前市场上的颗粒钾肥产品还是五花八门,而《氯化钾》国家标准对颗粒氯化钾的技术要求做出要求不足以满足市场要求,因此急需出台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亓昭英向记者透露,目前颗粒钾肥团体标准制定的意见征求函已由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组织推动,中国化工学会即将立项,有望在年底发布。 亓昭英表示,未来钾肥中小企业会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大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装备水平,加快步伐加大力度提高行业整体智能化水平,降低整体成本。可以预见,在未来价格回暖之后,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会更足。 |
相关阅读 |
涨涨跌跌,硫酸铵后市如何? |
硫酸铵:利好难现 市场继续走软 |
钾盐钾肥行业年会即将召开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