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是什么原因,小麦倒伏怎么办?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8-28 17:25:00 |
小麦倒伏是种植小麦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小麦倒伏是什么原因呢?小麦倒伏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小麦倒伏是什么原因 由于风、雨天等恶劣天气,对小麦茎秆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茎秆承受有限,导致小麦倒伏。而支撑整个植株的主要结构是茎秆,所以植株茎杆和倒伏有密切联系。 1、小麦基部茎节形态结构特征与抗倒伏的关系 1.1茎秆粗细 茎秆承受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株是否倒伏。在农业生产中,小麦一般是在基部节间处发生折断从而出现倒伏现象,所以两者之间关系紧密。由于茎秆类似圆柱体的外形,从力学的角度得出茎秆越粗,则越不易弯曲。 1.2基部节间长度 当小麦基部的两节间总长度相同时,第二节间越短,小麦越抗倒伏,因此第二节间的长度与小麦倒伏紧密相关。 1.3基部节间的健壮水平 若小麦基部第二节间的健壮水平比相邻的两节间高,则小麦倒伏可能性逐渐减小。 1.4茎秆健壮程度因素 在影响倒伏指数的茎秆健壮程度各因素中,细胞壁厚度对其影响最大的,次之为节间长度,最后为节间内径,而节间外径与其关系不大。 1.5茎秆活力 即使倒伏指数较小的小麦,其灌浆后期茎秆活力较强,但两者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1.6小麦基部节间茎秆鲜、干密度 植株茎秆的鲜、干密度之间变化较大的小麦易倒伏。抗倒伏可通过提高基部节间干密度来完成,是因为其数值越大,节间干物质越多,茎秆承受力越大。 2、茎秆的显微结构与抗倒伏的关系 2.1茎秆组成 小麦茎秆不是一种均匀介质的结构,其中间是髓腔,外周是表皮、机械组织、薄壁组织和维管束4种组织构成的茎壁。包括表皮细胞、厚壁细胞、薄壁细胞、维管束鞘细胞等细胞。 2.2髓腔 茎秆的中央是髓腔,抗倒伏小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有小髓腔。相关资料显示,空干小麦抗倒伏能力相对于实干小麦较弱。 2.3维管束 茎秆的大维管束数量多,且交替状排列,使单位面积大维管束数量及密度增加,进而小麦抗倒伏指数较小。维管束数目越多,表明机械组织越厚和木质化程度越高,小麦抗倒伏能力越强。 2.4机械组织 由厚壁细胞组成的机械组织,位于表皮下层,其细胞又小又紧密相挨。机械组织越发达,小麦不易倒伏。综合分析表明,基部茎秆的维管束数量越多,壁越厚,抗倒伏能力越强。 3、茎秆生理因素 3.1茎秆木质素与抗倒性的关系 茎秆中木质素不足可致使小麦倒伏的发生。并且其中木质素含量越高,抗倒伏能力越强。 3.2PAL、TAL和CAD活性与抗倒性 茎秆木质素含量增加的前提是CAD、TAL 和PAL活性的提高。因而CAD、TAL 和PAL活性强弱会影响小麦抗倒性,其基础是它们影响了木质素的生成。 4、植株外形与倒伏的关系 4.1株高、重心高度与倒伏 影响小麦倒伏主要因素是株高,小麦株高较低具有好的抗倒性。影响倒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重心高度,在缩短基部第二节间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重心高度,能够显著提高小麦抗倒能力。 4.2根部特征与倒伏 植物正常生长和抵御外部不良环境的基础是根系的发达。根系发育不良、扎根不深、次生根少而细弱支持不住地上部分的重量容易引起倒伏。 5、栽培与倒伏关系 5.1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差,播种较浅,土壤积水影响种子的发育,通气不好影响呼吸作用,导致小麦根系不发达,根少根弱根浅,易倒伏。 5.2播种量 土地较为肥沃时,播种数量越大,小麦分蘖较多,若前期天气风多,后期阴雨天气多,易倒伏。 5.3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越大,茎秆节间内径逐渐增大,增加了小麦倒伏的可能性。随植株播种密度增加,植株倒伏越易发生. 5.4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 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抗倒伏指数显著高于高氮处理。相同氮肥水平时,高密度种植的抗倒伏指数显著低于低密度种植,并且显著的互作效应在两者之间存在。 6、生长抑制剂与倒伏的关系 生长抑制剂可以降低小麦株高,提高茎秆强度,进而降低倒伏风险,稳定产量。例如矮壮素可以抑制二萜类激素前提的合成,进而节间长度变短,茎壁加厚,抗倒伏能力增强。 小麦倒伏怎么办 1、选用抗倒品种 在高产区选用矮秆或半矮秆,株型紧凑,能形成强大根系的丰产抗倒品种。不同品种的株高、茎杆机械组织发达程度及其韧性有很大差别,根系长势强弱也不同。目前高产条件下抗倒的优质品种有郑麦366、百农矮抗58等。 2、提高整地质量 整地质量不好是造成根倒伏的原因之一,因此,逐年增加土壤耕层,耕后必须细耱,机耕要配套,达到上虚下实,有利根系向纵深发展。特别是秸秆还田的田块,要早切秆、早还田,在收获后及时把秸秆切碎,667平方米撒上5千克尿素,然后深埋。加入尿素能使碎秸秆在土壤中温度更高,以便秸秆及早彻底腐熟,让所整田块达到“早、深、细、实、平”。 3、采取合理播种方式 高肥麦田多采用宽窄行相间或等距离条播。采用精播量或半精播量技术,控制基本苗。中产田块单株成穗,667平方米基本苗应控制在15万~18万株。多穗型品种667平方米基本苗应控制在12万~15万株。500千克以上的高产田块,667平方米基本苗应控制在7万~9万株。 4、科学管理 对越冬前群体偏大,长势强的旺苗,特别是晚播,底肥足的晚播麦田,冬季和返青期均应控制肥水,结合深锄镇压,以免返青后滋生大量春蘖,造成群体过大。另外,还可化控,对起身拔节期群体偏大,两极分化,叶色深绿发亮,叶片宽大,旺长,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在拔节前用50克多效唑加水25千克喷施,也能很好地控制株高,防倒伏。大穗型品种群体控制在每667平方米45万左右,多穗型品种55万株左右,一般不会倒伏,又能保证足够的穗数。小麦抽穗后,水分不能过足,遇阴雨连绵的天气,及时排涝,不使地面积水,如土壤过干时,浇水尤其应控制水量,以防水量过大,土壤形成泥浆,造成根倒伏,并影响土壤通气条件,促使早衰,降低粒重。总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科学管理,会大大降低小麦倒伏,使麦田能正常旺盛生长,也是促进我县小麦高产稳产的保障之一。 |
相关阅读 |
绿菜花黑腐病的病害诊断、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
猕猴桃白粉病怎样才能治愈 |
畸形蒜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总结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