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双孢蘑菇常见多发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10-23 14:47:00
    

    近年来,大棚双孢蘑菇种植业发展迅猛,受到了众多农户的青睐。然而,在种植过程中,虽然种植户已基本甚至很好的掌握了种植技术,但由于天气、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双孢蘑菇出现病害还是在所难免。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双孢蘑菇常见多发病害,详情如下:

双孢蘑菇常见多发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1、软腐病

    又叫霉菌病、菌被病。感病初期,在菌床上形成一层白色菌丝,似棉絮状,扩展后,覆盖整个床面,造成出菇减少或不出菇。

    该菌喜在有机质丰富且潮湿的土壤中生长。在高温、高湿和培养料含水量偏高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快。

    防治方法:培养料要进行高温堆积发酵;覆盖用土要取地表下层土且拌入1 %~2 %的石灰粉拌匀土粒;减少床面喷水,加强菇房通风;在患病部位撒石灰可预防本病的流行;出现该病后,及时排除病菇,并喷洒50 %多菌灵1 000倍液或2 %~5 %的甲醛溶液等杀菌剂进行处理。

    2、鱼子菌

    在培养料上长出许多圆形米黄色小颗粒,形如鱼子,故称为“鱼子菌”,该菌除了与蘑菇争夺养分外,还分泌毒素,散发出腥臭味,抑制蘑菇菌丝生长,造成减产。

    培养料发酵不良,形成“夹生料”;湿度过大,培养料偏酸性,以及培养料成团变黑变黏,就会引起鱼子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培养料要发酵彻底,堆制发酵时间不宜过短;控制好培养料水分和酸碱度,培养料含水量以手握料不滴水为宜;培养料要疏松,不黏结成团,不发黑,无臭味,pH值为7.5~7.8;出现鱼子菌后,停止喷水,用300~500倍波尔多液浇灌,抑制病原菌的扩展。

    3、木霉

    木霉又叫绿霉菌,菌丝初为白色棉絮状,产生孢子后逐渐变绿色,最后呈黑绿色。它能产生毒素,抑制蘑菇菌丝的生长,产生毒素致死幼菇。

    该病菌通过孢子传播感染,培养料堆制发酵不良和菌种生长不良时,易感染木霉类杂菌。而孢子主要靠空气传播,当接种消毒不严,栽培环境不卫生时,也极易感染病菌。

    防治方法: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严格按照堆制发酵程序进行,堆制发酵要充分,最好用1 %石灰加0.1 %多菌灵拌料;播种用菌种要求无木霉感染,生长健壮,菌丝体浓密,菌龄短;当病害点状发生时,将霉点去掉,用石灰或浓石灰水覆盖发病部位;如果木霉菌侵染严重,可用50 %多菌灵1 000倍液,或克霉灵1 000倍液进行局部浇灌,抑制木霉菌扩展。

    4、青霉

    青霉在土壤中繁殖后,与食用菌争夺营养、水分,并分泌毒素抑制双孢蘑菇菌丝体向土壤中生长,在料面上形成深绿色至蓝绿色的菌落,老的菌落表面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层膜状物,隔断料面吸收空气,从而造成不出菇。

    土壤中含有有机质和秸秆较高,并带有青霉菌是造成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通风差、湿度大、闷热,也易导致青霉的大量发生。

    防治方法:覆盖土壤应去掉表层土壤,取下层土壤覆盖;培养料用1 %石灰加0.1 %多菌灵拌匀;点状发生时,用50 %多菌灵1 000倍液浇灌感病部位,抑制青霉扩展;菌床上喷洒0.2 %的多菌灵、代森锌等;感染严重的并且面积较大时,应去掉覆盖的土壤,喷洒杀菌剂后,再覆盖新鲜土壤。

双孢蘑菇常见多发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5、褐斑病

    又叫斑点病、凹斑病。子实体感病后,首先长出白色绒毛状菌落,随后在菌盖上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其内充满分生孢子,受害的菇畸形,菌柄肿大或弯曲,最后枯死,但菇体不腐烂,无臭味。

    自然条件下,该病生长在水稻田土壤中。在温度偏高的条件下易发病,能通过覆土和喷水时传染。

    防治方法:培养料要进行充分的腐熟发酵;覆土材料要取下层土壤,用甲醛喷洒后,塑料薄膜覆盖闷杀24 h;覆盖在菌床上的草帘要经常调换覆盖面,不宜一直只用同一面覆盖,否则在草帘受潮后,孳生杂菌而传染蘑菇子实体,同时在草帘上喷洒50 %多菌灵1 000倍液等杀菌消毒;保湿用水要使用清洁井水或河水,不能使用污水;气温较高时,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出现该病后,及时去掉病菇,并停止喷水,喷洒2 %次氯酸钙或2 %~5 %甲醛或500倍多菌灵溶液。

    6、锈斑病

    蘑菇子实体上出现锈色斑点,或者为褐色斑点,与褐斑病不同的是不产生凹陷。

    病原菌生活在土壤和不清洁水中。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所喷水要使用清洁井水或河水,不能使用污水,以免水中带菌传染;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0 ℃以内,湿度保持在85 %~95 %之间;出现病害后,摘除病菇,然后喷洒多菌灵等杀菌剂。

    7、菌丝体徒长

    双孢蘑菇的料床覆土后,菌丝沿着土粒不断向表层生长,形成一层浓密的菌丝层,结果造成出菇推迟或很少出菇,从而降低质量和产量。

    发生原因:培养料腐熟过度,含氮量及含水量过高,容易引起气生型菌丝徒长。棚内通风不良,温度超过22 ℃,空气相对湿度太高等也易造成菌丝体徒长。

    防治方法:调水不要过轻,细土喷水不要太急,要在早晚凉爽时喷水;要加强通风,控制菇棚内的温度;覆土层菌丝徒长较轻的,再覆一层薄土,较重的用刀子划破菌皮,挑掉菌块,补覆细土,喷重水,增大通风。

    8、地雷菇

    子实体在土壤中生长,受到土块的压抑,菌盖上有泥土,出菇凹凸不平,降低了蘑菇质量,并影响了下一批蘑菇。

    料堆过厚,并且料中混有泥土,使幼菇在料深处形成。覆盖的土层过厚或者含水量低,抑制了菌丝向土层的生长,从而使幼菇在料内形成,出菇凹凸不平。菇层内空气湿度太低,出菇过早,结菇部位低。

    防治方法:播种时,不能在培养料中混入土粒,以免在料层中土粒上结菇,造成结菇部位低,而无法长出土表;覆盖用土粒不宜过大,以免幼菇生长无法顶破土粒而在土块下面生长,覆土也不要过厚,以3.5~4 cm为宜;诱导出菇须及时,在菌丝生长到距土壤表面1 cm时,喷水诱导出菇;结菇部位低的菇要及时采收,以免长大后变成畸形,特别是在春季,易出现地雷菇。

相关阅读
如何挑选优质蔬菜品种
番茄播种需注意问题
甘蔗绵蚜有哪些危害?农户们该怎么应对?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