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化肥行业热点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2-1-4 |
耕地质量建设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保障。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4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我国长期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导致耕地土壤养分供应失衡比较严重、土壤生物区系失调和土壤生态功能变差。区域性耕地退化问题逐步显现,东北平原耕地黑土层和土壤有机质下降明显,耕层变薄;南方大部分地区土壤酸化愈趋严重。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仅为50%,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约20个百分点。 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是弥补我国耕地数量不足的重要方面,也是确保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各方有识之士建言:一是要尽快启动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切实推进耕地质量依法管理;二是要开展一次耕地质量普查,为国家制定农业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三是要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全面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的动态趋势;四是要强化耕地质量科技支撑,提出培肥土壤的新技术途径;五是要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投入,统一制定建设规划、建设标准等,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11.150.181.64%)质量安全。 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 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补贴资金8亿元,支持2489个项目县(场、单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各级农业部门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采取整村、整乡、整县等整建制推进的方式,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上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各地在整建制推进试点中,通过组织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和服务手段创新,吸引了一批大中型化肥企业生产供应配方肥,为技术熟化、物化提供了载体,逐步实现了企业和农民均受益的良性循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入户率和到位率明显提高,整建制推进的模式和机制初步确立。各地以推动农民“按方施肥”和“施用配方肥”为路径,探索示范了“政府主导合力推进、合作社带动、配方肥直供、定点供销服务、统测统配统供、现场混配供肥”等六大典型模式,带动全国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以上,为1.7亿农户提供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为粮食“八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 2011年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扎实推进,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土壤监测数据,完成657个项目县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采集土样132万个,分析化验1000多万项次,绘制耕地地力等级、土壤养分分布等各类专题图件7000多幅,形成专题报告2000多篇,建立县域耕地资源数据管理信息系统657个,涉及耕地3.2亿亩。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累计完成1857个县(场)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采集土样370多万个,分析化验3000多万项次,绘制各类专题图件2万余幅,形成专题报告6300余篇,在1857个县(场)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涉及耕地14亿亩。评价成果在土壤改良、科学施肥、种植业结构调整、土壤污染防治、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广泛应用,为各地耕地质量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壤有机质提升 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补贴资金7亿元,支持545个县(市、区)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工作。项目区重点实施补贴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施用商品有机肥、障碍土壤改良等技术模式。截至2011年,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已覆盖30个省(区、市)的545个县,补贴面积3200多万亩。 项目实施6年来,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日益成熟,推广队伍得到锻炼,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培肥改土成效明显。通过使用秸秆腐熟剂,大幅度缩短了农作物秸秆腐熟时间,项目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8%以上,化肥用量减少10%,作物产量增加,产品品质改善,农作物单产增幅8%左右。通过利用冬闲田推广种植绿肥,有效避免了表土裸露,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项目区下茬作物平均减少化肥使用量10%以上。通过推广商品有机肥,带动了有机肥的生产使用,对于培肥土壤地力、消纳有机废弃物、改善生态环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全膜覆盖集雨保墒 全膜覆盖集雨保墒技术是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加以集成,在地膜技术的基础上,变半膜为全膜,变平铺为沟垄,变春覆膜为秋覆膜,实现从单纯增温向集雨、保墒和抗旱转变,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2011年,针对该技术覆膜劳动强度大、中后期追肥难等问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集中力量,在三北地区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 全膜覆盖集雨保墒技术适合年降雨量250~45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潜力巨大,据初步测算,仅“三北地区”适宜面积在8000万亩以上。农业部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开展农田节水示范区建设,集中展示示范全膜覆盖集雨保墒技术。8月在青海省召开全国农田节水现场观摩会,推动该技术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带动全国应用面积超过2000万亩,增产粮食30亿公斤。 膜下滴灌 膜下滴灌是集地膜覆盖、滴灌、施肥为一体的节水农业新技术,通过滴灌大幅度节约灌溉水,地膜覆盖减少蒸发,同时借助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具有明显的抗旱、节水、节肥、增产、增效作用。2011年,针对不少人认为膜下滴灌成本高、易堵管、技术难度大,只适合经济作物、只适合旱区等问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攻关,集成创新了有中国特色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 膜下滴灌技术适宜地区非常广泛,尤其适合蒸发量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果蔬等优势作物。据初步测算,仅西北、华北、东北等地适宜面积就在1亿亩以上。农业部在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和新疆等地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开展农田节水示范区建设,集中示范展示膜下滴灌技术,带动全国膜下滴灌应用面积达到2000万亩,其中80%都是玉米、小麦、马铃薯和棉花等大田作物。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粮食作物大幅增产20%~50%,最高增产一倍。 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成为2011年业内一个温度不降的热词。国家倡导高效节水农业及增产、经济、环保施肥,新型肥料发展迅猛,微量元素肥料、复合型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生物有机肥料、腐殖酸肥料等越来越被农民所接受。 凡能应用新型材料,更新产品形态,转变施用方式,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功效、拓展功能的肥料都可称为新型肥料。新型肥料的主要作用是能够直接或间接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养分;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改善肥料品质和性质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目前,新型肥料的发展表现出高效化、复合化、长效化的趋势。虽然新型肥料具有众多优点,但是所占的比例只占肥料总量(折纯量)的1%~1.2%,并且品种多样、功能各异、作用效果差异大、市场监管困难,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需要理性看待。 全年产量平稳增长 2011年我国农用化学品保障能力继续提高,化肥产量总体平稳增长,为全年农业生产、农民用肥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1年11月,化肥产量总计(折纯)5560.89万吨,同比增长11.6%。氮肥(折含N100%)3845.0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尿素(折含N100%)2451.8万吨,同比增长4.1%。磷肥(折含P2O5100%)1355.8万吨,同比增长24.3%。钾肥(折含K2O100%)360.0万吨,同比增长12.1%。截至2011年10月,磷酸一铵(实物量)916.4万吨,同比增长30.7%。磷酸二铵(实物量)960.2万吨,同比增长26.6%。 多家肥料企业上市 今年化肥行业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多家肥料企业成功上市。1月18日,成都市新都化工(10.500.323.14%)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司尔特(22.801.095.02%)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在业界引起轰动。3月2日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6月10日以高塔肥著称的史丹利(微博)(36.000.361.01%)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深交所上市。 截至2010年末,化肥上市企业只有24家,其中纯复合肥企业只有芭田与金正大(12.830.241.91%)两家。当前肥料产业整合大势所趋,可以看出在某一细分肥料市场占据领头羊地位的企业或许更具融资资质。 市场高位运行 与2010年极度低迷的化肥市场相比,今年化肥市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价格比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上升。2010年底,我国与国际钾肥供应商签订的2011年上半年钾肥进口合同价为CFR400美元/吨,比去年的350美元/吨的价格上涨了50美元/吨,这直接为2011年肥料涨价做了铺垫。 自2011年伊始,尿素、磷铵等各种化肥的价格就涨声不断。尿素出厂价由去年的1600元/吨上涨到2100元/吨以上,磷酸一铵出厂价由去年1800元/吨上涨到3000元/吨,氯化铵出厂价由去年500元/吨飙升至1100元/吨。对于尿素价格上涨的原因,除了受煤炭等生产成本影响之外,整个流通环节储肥不足和出口增长也是重要因素。另外,尿素应用于工业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及农民用肥习惯的改变也是其价格高位运行的因素之一。以往农民都习惯提前很久备肥,而现在备肥期缩短很多。 今年国内化肥市场全年都处于高价位运行。从整体上看,化肥涨价致使生产企业效益较好。不过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目前化肥价格已快接近农户能够承受的极限,再涨价将会影响农民投肥积极性。 关税政策稳定 2010年12月,国家出台一系列抑制化肥出口的政策。如将化肥出口窗口期缩短,磷肥产品和尿素产品由2010年的6个半月、6个月均缩短至4个月。同时还将化肥产品的出口税收基准价下调,其中尿素的离岸征税基准价由去年的每吨2300元下调至今年的2100元,二铵由每吨4000元下调至3400元,一铵由每吨3700元下调至每吨2900元。 出口窗期的缩短旨在控制国内用肥旺季出口。税收基准价的下调意味着如果化肥产品的出口离岸价越高,税率也将逐渐提高,大大降低企业出口的利润,甚至亏损,从而迫使企业不得不减少出口。尽管如此,2011年的化肥出口量仍大幅上涨。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化肥累计出口达1224.0万吨,同比增长18.4%。 正是由于今年出口量较大,导致国内市场化肥明显供应偏紧,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因此,为保证2012年春耕农业生产、稳定国内化肥市场供应及价格,2012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将比2011年更加严格,小品种化肥出口政策收紧将首当其冲。 出口火了小品种 化肥出口关税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内化肥的价格以及供应。历年来,国家都是本着供应国内为主、保护国内资源的原则来制定国内的出口政策。但是受2010年二元复合肥等化肥小品种出口量较为理想的影响,导致国内部分化肥产品价格过高。 由于2011年政策限制的对象是大品种化肥,因此2011年以来,含氮磷两种元素的复合肥、硫酸铵、重过磷酸钙等小品种化肥出口量较大,而这些品类肥低关税或者零关税。近期2012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明朗,根据最新的税率,明年大品种化肥的基价已明确不含关税,这在业内看来将有利于企业出口。而2011年大放异彩的小品种则将在出口旺季变数增加,仅淡季仍有作为。 肥料营销模式创新 在农资行业面临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赊销严重等诸多瓶颈的今天,什么样的流通方式能更具发展后劲、得到农资消费者的认可? 2011年肥料营销模式亮点纷呈多有创新。陕西荔民农资连锁公司找准公益农技与农资销售结合点,探索出一条“政府出人、农民点餐、企业买单”的路子,常年面向农民开展近距离免费服务。由四川美丰(6.300.091.45%)控股的四川德科公司在射洪县注册开通了“中国农购网”,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起了一条“农资商品直接进村入户,农副产品包装进城入市”的“高速公路”。目前,中国农购网这种经营模式正迅速从射洪辐射到省内12个市(州)的38个县(区)。今年9月,四川省农业厅在西昌市召开四川省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工作会,会议高度评价中国农购网的模式和运行机制。中国农购网连锁直配模式正在成为四川省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的主要模式。 农资直销遭遇“李鬼” 8月,贵州开磷集团开通绿色农资供应“直通车”,其生产的磷复肥直达北大荒(8.66-0.02-0.23%)。与此形似的是,近年来大量“忽悠团”送假劣化肥下乡,如同“李鬼”冒充李逵,让不少农民上当受骗以至于对正规企业直销农资疑虑重重。 目前,我国农资流通环节依次为生产企业、省级(地市级)代理商、县级批发商、零售商,如果减去所有的流通环节,像开磷集团一样直供农户,每吨可以为农民节省开支400多元;如果仅减少零售这一环节,每吨化肥可以为农民节省开支200多元。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加速,农业经营规模扩大,使得化肥生产企业直供种植大户成为可能,农资直销模式将渐成气候。业内期待更多正规的化肥企业先在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地区尝试直销,大型农资批发商试着绕开零售商,直接服务种植大户。 市场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2011年以来,农业部的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狠抓审批、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监管,积极会同公安、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开展春耕备耕、“三夏”和秋冬种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强化重大案件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农业投入品行为,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看,各地农资打假工作进展顺利,农资市场秩序总体良好。 据了解,各地农业部门、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局4个系统的业务环环相扣,形成一张执法大网,让不法分子无处可逃。 “拉网式”排查 春耕、“三夏”时节都是肥料等农资产品销售旺季,为了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料,今年各级农业执法部门启动“拉网式”排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产品的行为,维护农民权益,保障春耕顺利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10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137万家次,整顿农资市场33万个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3.6万余件,查获假劣农资4.6万余吨,假劣农机具3.7万台件,捣毁制售假窝点120个,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亿元。 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2011年农业部继续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建设,确定了31个放心农资下乡示范单位。目前,全国的示范单位总数达到191个。各地积极探索,逐渐形成农资连锁加盟经营、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农资信用监管、农资防伪等成功经验和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从源头上保障了农资产品的质量,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
相关阅读 |
一铵市场平稳为主 |
尿素期货主力合约单边大幅上涨,后期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炒作 |
化肥生产业务将被彻底剥离,这家大企业出了啥问题?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