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疫病发生特点、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措施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11-17 16:41:00 |
板栗疫病主要有大树主干腐烂型和幼树枝枯型两种类型,前者多发生在10年生以上的栗树,主干、主枝的皮层组织腐烂,有紫褐色汁液流出,后期皮层干缩龟裂;树冠上部1-2年生枝皮孔尖状突出,芽不能正常萌发,由上而下干枯死亡。幼树枝枯型主要发生在3-4年生树上,萌芽期1年生枝皮孔呈现灰褐色尖状突出,密生、粗糙似皮疹,随后突起皮层变褐凹陷,病枝上的芽不能萌发而枯死,病枝从上而下干枯,严重者整株枯死。为了更好的防治板栗疫病,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其发生特点、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措施,供大家参考。 发生特点 板栗疫病的病原菌为真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间座壳科的寄生内座壳菌。苗木、幼树和结果树均可感染发病。该病发生具有以下特点:①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若不进行有效防治,可导致绝产毁园;②早春气温回升至栗树萌芽时是该病发生高峰期;③幼树当年发病和枯死率高,老龄树相对较低;④不同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发病程度不同,土壤条件差、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种植密度过大、枝条过密、光照不良的园片发病重;⑤不同品种的发病程度有明显差异。九家种、处暑红、特早栗等品种抗性较差,发病较严重;油栗表现中等抗性;毛板红、魁栗、上光栗、马齿青等品种抗性较强,感染发病较少。 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对病源传播控制不力 板栗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栗农随意购买苗木,在未经检疫的情况下造林;育苗户任意采集接穗嫁接出售;苗木市场杂乱,非检疫苗木充斥市场;检疫设备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病源传播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2.防治意识不强 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果农认为板栗是广种薄收的经济作物,对该病的危害严重性及冬季清园和生长季节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参加培训和学习,不能及时防治。 3.管理粗放 不少果园有机肥不足,单施化肥或不施肥,进行掠夺性经营,致使土壤板结、树势衰弱、抗病能力差,发病严重。 4.分散经营,难以统一防治 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山区果园大多地处中低山甚至高山地区,分户经营,因立地条件、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重视程度等影响,很难进行统一、有效的防治,果园相互感染交叉蔓延,严重影响了防治效果。 防治对策 1.加强检疫,严格管理苗木市场 必须加强苗圃、苗木市场管理,认真检疫,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育苗户必须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接穗;在苗木生长期(3、6、9月)喷洒400倍液“402”抗菌剂(10%甲乙基大蒜素溶液)。嫁接苗经过产地检疫合格后才能上市交易,杜绝带病苗木出圃、运输、销售和造林。 2.加强综合防治 冬季实行清园,春季萌芽前用石硫合剂涂刷枝干,铲除越冬病菌。统一行动,对发生严重的病株连根挖除,将病株和所有枯枝落叶全部清出果园集中烧毁。对发病较轻的病株,刮除枝干病斑处的老翘皮及受病菌侵害的表皮组织,统一集中烧毁;对病斑组织及其周围用“402”抗菌剂15-20倍液涂刷,1周后再处理1次。对枝枯类型的植株,剪除感病枝梢,带出果园集中烧毁,并喷布“402”抗菌剂200倍液,1周后再处理1次;对无病果园或植株,要进行预防保护,5-6月份新梢生长期,喷布“402”抗菌剂200倍液,或除菌通800倍液,隔半月喷1次,连喷2-3次,防止病菌侵入。 3.加强管理,增强树体抗病力 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少施单一化肥,改良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肥力;合理密植,合理修剪,改善栗园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抗菌防病能力。 |
相关阅读 |
棉花大蓑娥该怎么防治?具体措施有哪些? |
花椒玉带风蝶的特点、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
黄花菜如何科学采摘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