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枸杞质量偏低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11-24 16:38:00
    

    枸杞味甘甜,色泽红艳,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但很多种植枸杞的地区,由于缺乏对优质枸杞生产的配套技术认识,枸杞果粒偏小,色泽不艳,等级偏低,经济效益受到了影响。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为大家总结了枸杞质量偏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枸杞质量偏低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1、枸杞质量偏低的原因

    1.1 田间管理技术不科学、不配套

    茨园施肥量不足,不及时灌水,不及时喷药,导致土壤贫瘠,树体营养不足,开花坐果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枸杞坐果率、果粒大小等品质及经济性状。此外,枸杞采收不及时,也严重影响枸杞质量。

    1.2 枸杞生产劳动力结构不合理

    茨农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且劳动力年龄偏高,掌握的枸杞生产技术不到位,管理水平较低,严重影响枸杞的产量和品质。

枸杞质量偏低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2、提高枸杞质量的措施

    2.1 增加茨园施肥量

    (1)基肥。做好枸杞园的肥水管理是获得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每年秋冬季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要施大量有机肥,如牛羊猪鸡粪、炕土、油渣等(鸡粪营养最全)。经过一冬的冻溶分解,肥料可以充分腐熟,利于第2年树体充分吸收养分。一般成年枸杞园施厩肥45 t/hm2、饼肥3.75 t/hm2,艳阳天复合肥450~750 kg/hm2,幼树施肥量为成年树施肥量的1/3~1/2。具体施肥方法:在树的周围挖一个与树冠直径大致相等、深20~25 cm、宽约40 cm的环型沟,将肥料施于沟内,后用土盖好压实。

    (2)追肥。在生长期间的不同生长发育期也要进行多次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在5月上旬春枝和老眼枝(二年生以上结果枝)开花结果期,要追施化肥,以氮磷钾配合施用为宜。可施用艳阳天复合肥150~225 kg/hm2。6月上旬是7寸枝(当年春季生长的结果枝)开花结果和老眼枝果实生长发育期,6月下旬是7寸枝果实生长发育期,也是为秋果生产打基础的时期,每次应分别施艳阳天复合肥225~300 kg/hm2,幼树施105~150 kg/hm2。施肥方法可以采用穴施或环状撒施,后于沟内浇水,待水下渗后盖土,以促进根系对肥料的吸收。宜选择阴天或晴天11:00以前或16:00以后进行叶面喷肥。

    2.2 灌水

    4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枸杞新枝生长和开花结果期,需及时浇水。一般在5月上旬灌头水;6月上旬灌二次水;6月中旬至8月中旬,这时大量花果的生长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在此期间每采收1次果实就要灌1次水;8月下旬至11月,夏果已采完,是秋果和秋枝生长期,可在9月上旬灌1次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秋冬后再灌1次水。一般天旱要多灌水,多雨季节应少灌水,同时还要注意排水防涝,否则会引起枸杞烂根和死亡。

    2.3 中耕除草

    一年中耕除草5~6次,深度7~10 cm。分别于4、10月下旬翻园,翻深分别为13、20~25 cm。

    2.4 提高整形修剪技术

    一年生枸杞,定干高50~60 cm,剪去顶部,在剪口下4~5 cm处,选留分布均匀、生长健壮枝条3~5个作主枝;二年生枸杞,主、侧枝分别留长30~40、20 cm,其他有空隙的枝条留8~10 cm,形成第1层树冠;三年生以上的枸杞,主侧枝、侧枝上的枝条分别留40~50、20~30 cm,侧枝上每隔15 cm留1个枝条,树高、树冠直径均不超过1.5 m。成型后,要经常剪去不合理枝。

    2.5 加强茨园病虫害防治

    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防治枸杞实蝇;也可通过人工摘除蛆果或用毒土消灭土内初羽化的枸杞实蝇成虫。用50%多菌灵1 000~1 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浇灌根部防治根腐病。结果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施,雨后立即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枸杞黑果病,同时注意开沟,及时排水,摘除病果。枸杞瘿螨发生前期,用40%乐果乳剂1 500~2 000倍液喷防。7—8月用8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500~2 0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喷3~5次,防治枸杞负泥虫。用40%乐果乳剂2 000倍液,7~10 d喷1次,防治枸杞蚜虫,连喷3次。

    2.6 采收

    采收标准:色泽鲜红,表面明亮,质地变软,果肉增厚。每隔4~5 d采收1次,采收时应轻摘、轻拿、轻放。

相关阅读
大白菜萎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如何防治秋播期小麦病虫
番茄茶黄螨怎么防治?用什么药合适?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