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根腐病的发病特点、规律及防治方法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12-13 15:58:00 |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主治流行性病害,尤其对传染性疾病和咽喉肿痛疗效显著。由于用药量逐年提高,板蓝根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种植作物。随着连年种植,板蓝根根腐病也逐渐加重,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为大家总结了板蓝根根腐病的发病特点、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发病特点和病原 板蓝根根腐病由茄腐镰刀菌枯丝核菌、尖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三种病菌入侵板蓝根引起。病菌主要为害根部,一般从根尖或地下部分伤口入侵,发病初期被害植株的侧根或细小根首先发病,此后在根的中部发生腐烂,且黑褐色,后期主根变成黑褐色的乱麻状的木质化纤维壳。细小的根部发病后,扩散到根中部或茎基部,向上蔓延到叶片,并由中心病株向四周蔓延。发病植株长势衰弱,植株小,叶色呈淡绿色、灰绿色,病株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甚至死亡。病株一般从根尖开始腐烂,进而扩展到全株。将病根从中间剖开,维管束组织呈褐色、腐烂。 2、板蓝根根腐病的发病规律 2.1 病害发生的时间动态 调查结果显示,5月上旬出现板蓝根根腐病的中心病株,此后逐渐扩散蔓延,发病盛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 2.2 影响发病率的因素 2.2.1 密度与发病率 调查结果显示,密度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发病率,根据密度为30万株/hm2、35万株/hm2、40万株/hm2、45万株/hm2的4种种植密度试验,调查其发病率分别为10.3 %、13.1 %、22.4 %、27.8 %。结果表明,密度小,则发病率低,但产量低;播种量大,则田间郁蔽,通风不良,植株长势差,发病率高。 2.2.2 水分与发病率 板蓝根根系发达,主根可达40~50 cm,较耐旱,忌涝。据种植地调查,板蓝根根腐病在水多时发病重于水少时,多雨季节重于少雨或无雨时;田间多积水,且在2 h之内不能排除则发病重;灌水量适中,灌水速度快,且灌水后2 h田内没有积水则发病轻;如果在灌水后,遇天气连续阴雨,发病率达40 %以上。 2.2.3 土壤条件与发病率 板蓝根喜欢生长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或壤土上。据调查,透气性差且无法排水的地块,发病率在25 %左右。在砂壤土或壤土上种植,发病率明显低于粘土地;新开垦的荒地种植板蓝根,发病率轻于多年种植地;进行轮作的田块发病轻于重茬或迎茬。据调查统计,重茬地发病率为30 %左右;畦作的田块发病轻,平作的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3.1 选地、整地 板蓝根是一种深根系植物,故应在前一年秋天深翻土地25 cm左右,沙性土壤可浅耕,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然后打碎土块,耙平,提倡作畦,一般畦宽1.50~2 m、高约0.10 m~0.15 cm。密度以35~40万株/hm2为宜。 3.2 合理灌水 板蓝根较耐旱,一生只需灌4次水即可,如果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水,确保出苗及幼苗的生长发育。降雨量多的地区采用少灌或不灌。灌水时,水量不宜大,且水速要快,灌水后田内不能有积水,雨季注意排水。长期积水,板蓝根易烂根,造成减产。 3.3 药剂防治 板蓝根根腐病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7月下旬根腐病最严重。其防治方法除采用农业防治法外,还要结合化学防治。一般播种前15 d左右,结合整地,用800倍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粉剂均匀喷施于地表,并及时耙地,深度10 cm左右为宜,使药均匀混合于土壤中,防效可达67 %~80 %。在板蓝根生长期间,如果发现有得病植株,应及时连根带土移出田外,并用5 %石灰乳在发病处消毒。在发病初期,可用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抗枯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用抗锈宁7.50 kg/hm2灌根或喷洒根茎2~3次,穴灌220 mL左右,间隔期7 d左右,防治效果显著。在生产中应注意轮换交替用药,喷药时,应着重于植株茎基部及地面。 |
相关阅读 |
防治蜜柚病虫害注意事项 |
茄子催芽技术 |
梨树舟形毛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