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油桐枯萎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12-13 16:44:00
    

    油桐枯萎病又名桐瘟,是我国油桐产区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在罗甸也时有发生,严重危害油桐的发展,所以,了解油桐枯萎病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对于提高油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油桐枯萎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1、症状

    同一植株由于各部位组织结构不同,因而在症状上有一定的差异。

    1.1 叶部

    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叶脉及其附近叶肉组织褐色或黑褐色,主脉稍突出,形成掌状或放射状枯死斑;病叶枯黄皱缩,但多数不脱落。慢性型的病叶或叶柄逐渐黄化,叶缘向上卷缩,继而叶柄垂萎,病叶逐渐干枯,但也不易脱落。

    1.2 枝干

    初期无明显症状。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嫩枝梢先呈赤褐色,后为黑褐色湿润状条斑,最后枯死。主杆树皮初期变化不明显,后期木质部坏死处的树皮腐烂,失水千缩,并常有开裂现象。由于健部不断产生愈合组织,树皮病部边缘隆起,形成明显的凹槽;有的病部干缩并与健部脱离而使木质部外露。

    1.3 根部

    病菌从根部侵人后,病根腐烂,皮层剥落,木质部和髓部变褐坏死。根部腐烂与枝叶枯萎和枝干维管束坏死有明显的相关性。从初病树的解析看出,某一侧根腐烂,则该侧根方位的主根树干维管束必变色坏死[3]。

    2、病原

    据研究表明,导致油桐枯萎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弯曲,有脚胞但不明显,大多为3个分隔,大小16~57μm×3~5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长椭圆形,多为单胞,少数为双胞,大小5~18μm×2~5μm。厚坦孢子单生或串生,双层壁,淡褐色,近圆形,直径5~12μm。在培养基上还可产生直径2~3mm的蓝色菌核。

    3、发生规律

    研究表明:①油桐枯萎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枯萎病病原每年3~4月土温达15℃以上开始从伤口侵入根部木质部导管中,并向上部扩展,5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10月以后停止。当气温达到23℃以上,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时病害大发生且达到高峰期;②发病与地形、土壤性质的关系:油桐枯萎病在丘陵地区发病率高,在高山地区发病率就显著降低。另外,油桐生长于黄壤土,pH值6~7左右,土质较好,发病较少;而生于红壤土,pH值5左右,土质较差,发病较重。贵州罗甸的立地条件与上述两地比较接近,有着相似的疫情发生规律。

油桐枯萎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4、防治方法

    用千年桐作砧木、3年桐作接穗,嫁接的桐树抗病性较强。用此法防治本病效果较好。

    此病在酸性土壤发生严重而在微碱性土发生轻微。所以在酸性土上施用石灰的试验有明显的防病作用。是防治此病的一个有效途径。

    选择土质较好,中性或微碱性的石灰岩地区种植油桐。在丘陵红壤地区种植油桐,应多施有机肥、石灰、磷钾肥,并套种绿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用抗菌剂“401”800倍液,50%托布律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淋浇根部,有一定效果。

    加强油桐林分的抚育管理,改善林内卫生条件,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

相关阅读
油菜细菌性黑斑病可采取的防治措施
茄子有哪些套袋种植技术
茄子缺素症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