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小菜蛾的为害特点、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12-15 15:00:00
    

    小菜蛾是油菜最严重的虫害之一,常常导致油菜产量急剧下降,品质变劣,部分地块甚至出现绝收的现象。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小菜蛾的为害特点、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小菜蛾的为害特点、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一、为害特点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又名小青虫。主要为害油菜、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以幼虫啃食叶片、茎枝、花器及角果的表层。油菜苗期,初孵幼虫半潜叶危害,直接啃食叶肉,二龄以后幼虫不再潜叶,常常集中在心叶或叶片背面啃食,仅残留上表皮,形成透明斑块,三、四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片没吃光,仅剩主脉,形成网状。油菜开花期及角果期,幼虫危害叶片,花梗及角果和籽粒,常在角果内籽粒吃空。幼虫二龄以后受到惊吓,身体扭动或吐丝下坠。

    二、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6~7mm,翅展12~16mm,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后翅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静止时向前伸。雌虫较雄虫肥大,腹部末端圆筒状,雄虫腹末圆锥形,抱握器微张开。

    2.卵

    椭圆形,稍扁平,长约0.5mm,宽约0.3mm,初产时淡黄色,有光泽,卵壳表面光滑。

    3.幼虫

    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为绿色。末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纺锤形,体节明显,腹部第4~5节膨大,雄虫可见一对睾丸。体上生稀疏长而黑的刚毛。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两个“U”字形纹。臀足向后伸超过腹部末端,腹足趾钩单序缺环。幼虫较活泼,触之,则激烈扭动并后退。

    4.蛹

    长5~8mm,黄绿至灰褐色,外被丝茧极薄如网,两端通透。

    三、生活习性

    据调查,小菜蛾在我县油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年发生2~3代不等。以幼虫在7~8月为害最为严重。成虫昼伏夜出,白昼多隐藏在植株丛内,日落后开始活动。有趋光性,以19~23h是扑灯的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很快即能交配,交配的雌蛾当晚即产卵。雌虫寿命较长,产卵历期也长,尤其越冬代成虫产卵期可长于下一代幼虫期。因此,世代重叠严重。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00余粒,多的可达约600粒。卵散产,偶尔3~5粒在一起,卵期3~11d。幼虫四龄,幼虫期12~27d。老熟幼虫在被害叶片背面或枯叶等处吐丝结茧化蛹,蛹期8~14d。小菜蛾发育最适温度为20~30℃。此虫喜干旱条件,潮湿多雨对其发育不利。另外,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积大、连续种植,或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生严重。

    小菜蛾因发生面积大,为害时间长,体小,食物量少,易躲避敌害, 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生态适应性及抗药性强,具备了昆虫进化的典型特征,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差,使小菜蛾成为青海油菜产区的优势害虫。

小菜蛾的为害特点、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小菜蛾寄主范围较广,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大面积混种是导致青海油菜产区小菜蛾严重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通过调整作物布局,减少局部地区寄主作物种类,避免油菜和十子花科蔬菜连作和邻作。同时,早春小菜蛾活动前,清除地块、水渠等周围的杂草,破坏栖息环境,可有效抑制发生量。

    2.物理防治

    利用小菜蛾成虫的趋光性,于成虫初发期夜晚,在油菜田按照单灯控制面积30~40亩,高于田间30cm处悬挂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菜蛾成虫,防效可达62%。

    3.生物防治

    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乳剂600倍液可使小菜蛾幼虫感病致死。

    4.药剂防治

    小菜蛾以幼虫钻蛀进行为害,且老龄幼虫抗药性强,因此药剂防治必须抓住卵孵化盛期和二龄幼虫发生期进行。通过近三年的防治效果调查和农药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卵孵化盛期用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均较好;在二龄幼虫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15ml与10%高效氯氢菊酯40ml混匀后兑水30kg进行喷雾,每7~10d一次,防效最佳。

相关阅读
油菜开春后要追肥
芝麻轮纹病的发病特点
尿素当叶面肥,浓度多少合适?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