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叶菊立枯病发病条件、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12-18 17:01:00 |
甜叶菊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抗逆性强、病虫害少、适应性广,我国南北方都可种植。随着甜叶菊栽培年限延长和重茬面积增多,甜叶菊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尤其是立枯病,对甜叶菊的生长、繁殖造成很大影响。 1、病原 经鉴定,甜叶菊立枯病病菌为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2、发病条件 该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受土壤条件及苗床管理水平影响。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病害通过土壤传播。育苗床土是幼苗发病的初次侵染源。种子播种后,越冬的病原菌恢复生长发育,直接侵染幼苗造成发病,发病程度随着幼苗的生长而加重,后通过浇水等作业不断扩大再侵染。因此,含土传病原菌少的山间草炭土或砂壤土最适合作床土培育幼苗,而选用老病田和熟地土壤作床土的,病害发生严重。另外,土质黏重、瘠薄,苗床水分过多、肥料不足、缺肥脱肥,幼苗受冻,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等均会加重病害发生。 3、发病症状 症状因病菌侵染部位和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2种类型:一是幼苗期表现为猝倒病,播种后约30 d,幼苗长到距地面约1 cm时出现,初期在根的基部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病斑,病斑扩大迅速,环绕根部1圈后,小苗即从生病部位倒下,上梢枝叶仍然青绿,2~3 d后病斑部位干瘪变细,上梢即萎蔫死亡。二是大苗期表现为立枯病,在植株4~5对叶片时,在根的基部地面以上出现黄褐色病斑,病斑迅速扩大,达到根围的2/3左右时,在晴好的白天,植株上部出现萎蔫,翌日早晨,其上部的枝叶又伸展起来,随着病斑的扩大,萎蔫现象会逐渐加重,病斑发展达到1圈时,发病部位已开始萎缩干瘪,植株不再恢复,导致幼苗呈褐色干枯腐烂死亡。天气潮湿时,被害部位表面产生白色棉絮状霉层。 4、防治措施 甜叶菊立枯病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宜采用农业、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4.1.1合理轮作。选地选茬要合理轮作,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不宜用菜地,避免重茬,一般实行4年以上轮作。 4.1.2加强田间管理。宜选择向阳、背风、排灌方便的地方作苗床。要求土壤经多次耕耙、充分熟化,细碎。床面平整,床面铺垫一层过筛的肥沃松软、保湿能力强的腐熟堆肥细土,避免土壤表面板结。通过揭棚通风降温和加盖草帘御寒保暖,控制育苗棚内温度,确保棚内温度在0~30 ℃,避免高温烤苗和低温冻害。及时浇水,宜小水勤浇,避免水分过大造成幼苗受涝。根据幼苗长势及时追肥,避免幼苗后期脱肥。注意拔除苗床杂草和防治地下害虫。尽量创造满足幼苗生长发育的有利条件,提高幼苗的抗病力。 4.2物理防治 4.2.1晒种。通过晒种可增强种子的发芽率,同时杀死种子表面的虫卵和病菌。晒种还可以去掉冠毛,影响吸水发芽。 4.2.2清除病株。在加强田间管理的同时,如发现病株立即拔出,深埋或烧毁,并且用3∶1的草木灰和生石灰处理病穴。 4.3化学防治 4.3.1土壤消毒。进行土壤消毒的幼苗,不仅立枯病发病较轻,而且幼苗茁壮,叶色浓绿,长势良好。一般用多复合剂和敌克松防病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66.7% 和60.8%,或用50%多菌灵30 kg/hm2。 4.3.2种子消毒。甜叶菊种子上有多种病菌,播前用药剂处理,可选用高锰酸钾5 000倍液、50%代森锌500倍液、1%硫酸铜溶液、1%福尔马林溶液。将种子装在纱布袋内,先用清水浸湿,然后淋去浮水,用配好的药液浸泡15 min,取出后用清水将药剂清洗干净,可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 4.3.3喷药防治。发病初期用1 000~1 500倍液多菌灵喷雾或500倍液灌根。发病前,应提早施药预防。苗床零星发生后,要连续用药进行防治。药剂可交替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或10%博邦(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 g/hm2、40%多菌灵胶悬剂300 g/hm2、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对水150 kg/hm2进行喷雾,可兼治其他病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甜叶菊不同品种对药剂的敏感性不同,使用时要先进行小面积试验,确定安全后再使用。 |
相关阅读 |
西瓜枯萎病怎么办 |
草果该怎么育苗 |
李子树冻害怎样避免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