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茄绵疫病的危害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措施 |
来源:网络 2018-3-2 17:19:00 |
绵疫病又称疫病,是秋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夏季高温多雨,常造成茎杆枯死,果实腐烂,一般损失20%~30%,高者可达50%,甚至全田毁灭。因此,了解秋茄绵疫病的危害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措施,对提高秋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症状 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被害,茎基产生水浸状缢缩,引起猝倒,潮湿时病部长有白色菌丝。成株期发病,茎枝、叶、花、果均可受害。茎基、茎部发病,初呈水浸状,暗褐色,后为褐色,稍凹陷,嫩枝及主枝的分杈处受害,初为水浸状暗绿色,后变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皮层软化、缢缩。茎枝发病多绕茎发展,造成整株死亡或病部以上枝叶凋萎,高湿时有稀疏白霉;果实发病常从下部果实开始,初为水渍状黄褐色或褐色圆斑,边缘不明显,后扩展至整个果面,病部稍凹陷,高湿时长出茂密的白色絮状菌丝,果实变软腐烂,易脱落或干缩成黑褐色僵果留在枝上;花蕾受害,花柄及花萼水浸状黑褐色,潮湿时长有少量絮状白霉,常引起枝条发病;叶片发病,为不规则或近圆形水浸状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轮纹,湿度大时有少量白霉,边缘不明显,干燥时病界明显,病部易干枯。有时嫩稍叶片呈烫伤状,后变褐干枯脱落,顶芽枯死。 2、病原 秋茄绵疫病是由茄子绵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侵染引起,也可由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侵染引起,两者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 病菌大部分存在于土壤中的病残体中,越冬后,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又随风雨、流水和水滴传播,再度侵染。 4、影响因素 影响该病发生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温湿度、病残体数量、栽培管理、品种抗性等。 5、防治措施 防治秋茄绵疫病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综合方针,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5.1农业措施 5.1.1选用抗病品种。圆茄较抗病,如西安白花青茄、荷泽大青茄等。 5.1.2选地。选择3年以上未种植过茄果类蔬菜、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地势平坦不积水的地块,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深耕土地,采用高垄或半高垄种植。 5.1.3适期定植。尽量使缓苗期避开阴雨季节,最好在雨季到来之前,茄子茎杆已形成坚韧的木质部,这样能抵御病菌入侵,一般选择4月初播种,5月底、6月初定植,苗龄50d左右,5~6片真叶,茎粗0.6cm。 5.1.4合理密植。控制田间群体结构和合理密植有利于田间通风,降低湿度。由于秋茄植株高大,株型松散,一般密度较小,栽9 000株/hm2左右。 5.1.5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中耕松土;及时插架绑枝,防止茎枝下垂折断,植株倒伏;平地种植茎杆柔嫩时,尽量不封根培土;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及时去掉门茄以下的无用侧枝,改善植株通风条件,植株封行后,可将下部的老叶打掉,以利空气流通;及时摘除病叶和病果,并带出田间。 5.2药剂防治 茄子从育苗起,就要勤观察,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把病害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内。药剂防治以早喷、雨后补喷、高温条件多喷为原则,用足药液量,喷雾要均匀周到,防治的重点是雨前和发病初期。 绵疫病常发区全程药剂防治方法:育苗时做好种子和苗床土消毒工作,定植前用普力克600倍液喷洒苗床,喷药液2~3kg/m2;定植时用甲霜铜7.5 kg/hm2加细土450kg施入定植穴,或用甲霜灵锰锌400倍液浇坐窝水,每穴200mL;缓苗后用80%代森锌、75%百菌清500倍液喷淋茎基和茎叶进行保护,7~10d喷1次;多雨季节,尤其是茎杆柔嫩的田块,田间观察时,应特别注意茎基部,因为此处贴近地面,发病不易被发现,往往贻误防治时机,造成较大损失。可地面喷洒200倍硫酸铜溶液,封杀病菌,注意避免喷到叶面上,用普力克100倍液和安克锰锌100倍液涂茎,并浸淋茎基部;使用坐果灵等保花保果剂喷花时,可加入0.1%普力克水剂;田间出现零星病株后,要坚持“有一点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块”的原则,及时施药封锁发病中心,控制病害蔓延。可交替使用杀毒矾、乙磷铝锰锌、瑞毒锰锌、安克锰锌、普力克、克露、甲霜铜等药剂,对地面、茎基部和枝叶喷雾,每5~7d喷1次,直至控制病害。也可用上述药剂100倍液在发病的枝干、果柄等处集中涂抹。药剂防治时,可加入增效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
相关阅读 |
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用什么药能治好呢? |
番茄打叶有什么作用?什么时间合适?打叶方法有哪些? |
番茄扦插育苗的优点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