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小象虫的特征习性、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
来源:网络 2018-3-26 17:26:00 |
近年来,甘薯小象虫成为危害甘薯的重要害虫,感染该虫害之后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本文针对甘薯小象虫的特征习性、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参考。 1、形态特征 甘薯小象虫属鞘翅目锥象科。成虫体长5~7.9mm,狭长似蚊,触角末节、前胸、足为红褐色至桔红色,余蓝黑色,具金属光泽,头前伸似象的鼻子,复眼半球形略突,黑色。鞘翅重合呈长卵形,宽于前胸,表面有不大明显的22条纵向刻点,后翅宽且薄。足细长,腿节近棒状。卵乳白色至黄白色,椭圆形,壳薄,表面具小凹点。末龄幼虫体长5~8.5mm,头部浅褐色,近长筒状,两端略小,略弯向腹侧,胸部、腹部乳白色有稀疏白细毛,胸足退化,幼虫共5龄;蛹长4.7~5.8mm,长卵形至近长卵形,乳白色,复眼红色。 2、生活习性与危害 甘薯小象虫主要分布在南方甘薯主产区,成虫危害甘薯、五爪金龙、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咬食茎叶、幼芽、露土薯块和贮藏薯块;幼虫主要危害甘薯的粗蔓和薯块,蛀食形成隧道,影响生长,影响品质。 闽南地区甘薯小象虫1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主要以成、幼虫、蛹越冬,成虫多在薯块、薯梗、杂草和土缝下等场所越冬,幼虫、卵和蛹则在薯块、藤蔓中越冬,但没有明显的滞育越冬现象。成虫昼夜均可活动或取食,喜干怕温,畏阳光直射,飞翔力弱,有假死性,白天喜藏在叶背面危害叶脉、叶梗、茎蔓,晚上在地面上活动,耐饥力较强。卵喜产在露出土面的薯块或较粗的薯蔓上,先把薯块或较粗的薯蔓咬一小孔,把卵产在孔中,1孔1粒。初孵幼虫蛀食薯块或藤头,有时1个薯块内幼虫多达数十只,少的几只,通常每条薯道仅居幼虫1只;闽南一带4~6月及8月下旬~10月受害重;早春成虫1代在过冬植物上完成,2代转移田间危害薯苗,3代危害早薯,4~5代危害晚薯。在气候干燥炎热、带酸性土壤、缺乏有机质、土壤粘重龟裂、寄主作物之间连作、薯块裸露等条件下对成虫取食、产卵有利,发生危害严重。 3、综合防治技术 3.1 严格检疫、防止扩散 从虫害区调运种薯、种苗时应严格检疫,对带虫薯苗应采用溴甲烷熏蒸,用药20g/m3,在22~27℃密闭24小时。 3.2 清洁田园,处理臭薯坏薯 甘薯收获时把好薯、坏薯分开,把臭薯坏薯彻底清理,切碎用以制作堆、沤肥,并在肥堆撒石灰粉,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甘薯收获后,清除剩余有虫薯块、茎蔓、薯拐等,集中深埋、烧毁或切碎用以制作堆、沤肥。 3.3 实行合理轮作 力避甘薯连作或与番茄、辣椒、马铃薯等作物连作,有条件田块尽量实行水旱轮作,严重危害田块用玉米、水稻、豆类等非寄主作物大面积轮作1年以上。 3.4 选育壮苗,防止畦面龟裂 注意选育受害轻的品种,在插后25~30天左右薯块形成时,结合施夹边肥及时进行培土,防止薯块裸露,以减少成虫侵入产卵为害的机会。慎重增施有机肥,注意调节薯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土壤保持疏松透气,增强保水保肥性能,防止畦面龟裂,减少危害程度。 3.5 药液浸苗 在薯苗扦插前,用40%乐果乳油、50%杀螟松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湿薯苗1分钟,然后阴干扦插。秋后、春初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洒越冬薯。 3.6 毒饵诱杀 在早春或初冬的晴天,用小鲜薯或鲜薯块、新鲜茎蔓置入50%杀螟松乳油、40%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中浸24小时,取出晾干,埋入事先挖好的小坑内,上面盖草,可诱杀成虫。 3.7 结合施夹边肥施毒土 利用甘薯定植后25~30天施夹边肥和培土时,采用立本净(3%辛硫磷颗粒剂)3kg或进口呋喃丹5kg拌细沙土25~30kg,均匀撒施于薯蔓近地部周围并盖上一层薄土,可以防止甘薯小象虫成虫危害及繁殖。 3.8 改良深耕起垄栽培技术 结合深耕起垄,采用立本净3kg或呋喃丹5kg加有机肥作为基肥均匀撒施在头遍犁沟中后再翻犁,待成垄后再喷1次乙草胺等除草剂,盖上薄膜。这样栽培插薯后直到采收,都不用除草、防治小象虫,防效好,薯块大且品质好。 3.9 药剂防治 在甘薯插后30天左右用锐劲特50ml加新农宝30ml配水150kg粗喷薯蔓近地茎部,隔1个月再喷1药,可以防止甘薯小象虫成虫危害及繁殖。 |
相关阅读 |
茶树施肥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措施 |
番茄裂果、辣椒叶黄、西瓜叶枯,这是怎么了? |
怎样防治生菜叶球畸形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