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植保无人机飞防冷思考及运营模式探讨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2018-4-5 10:49:00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小型无人机这一高度精细和智能化产品近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无人机在植保飞防方面所具有的作业效率高、基本具有全地形全作物作业能力和节水省药省工等独特优势,成为农药植保领域发展的又一风口,发展热潮主要体现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无人机和农药生产企业、农资经销商、植保飞防服务组织都参与其中,分享这一饕鬄盛宴。

植保无人机飞防冷思考及运营模式探讨

    据相关统计显示,国内从事植保无人机的企业有200余家。资深业内人士估计,其在2017年底的保有量应该在1万架上下,潜力挖掘大概只有三成左右,作为一个拥有耕地面积20.25亿亩、县级行政单位2800多个的大国,以此推算,植保无人机的县均不足4架。

    2017年9月18日农业部、财政部、民航局联合发文,主要针对安徽、湖南、广东等6省市开展农机补贴,2017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6亿元,6省植保无人机试点工作的均在1000万元以内,据估计,2018年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范围会扩大到全国60%以上的省市。

    此外尽管目前还没有飞防药剂在中国获得正式登记,但国内外农药企业都看好植保飞防前景,因此都在加快适用于无人机飞防使用的药剂及配套助剂的研制与生产。目前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施药在中国已应用在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上以及丘陵地带,植保无人机独特的优势还在于易于部署和使用,特别是适用于在小地块、复杂地形等人工或地面与拖拉机配挂的地面大型植保机具难以进地作业的丘陵、山地、水田等区域。

    大家对植保飞防的重视和热捧还体现在近几年每年都有二三场有关植保无人机飞防的会议。如今年年初由国家航空植保创新联盟与拜耳作物科学联合召开的航空植保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吸引了政府有关部门、无人机生产企业,农药药剂生产企业、农药植保科研院所、植保飞防服务组织约200多人都参与了这一论坛,还有去年在湖南展开的全国植保飞防经验交流会等等,但植保无人机飞防呈现的热度也带来了许多人的冷思考,如植保无人机飞防会不会像当年农资连锁以及前几年热极一时的农资电商一样好景不长、昙花一现。

    尤其植保无人机飞防更是具有一定高科技含量且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的行业,必须人(管理者、作业者)—机(植保无人机)—剂(药剂、助剂)—技(解决方案)“四融合”才能把这方面工作开展起来,但目前和没有能够真正整合这四个方面的力量出现。

    此外运营机构还要有成功的运营模式相配套,从而实现盈利并得到可持续发展,然而恰恰在这些方面却存在先天不足,有的即使得到发展但仍然存在各种各样问题,许多从事飞防的组织和个人步履维艰。再加上植保飞防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及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以及自走式大型施药器械成本非常低,日作业量不输无人机,因此有关农业主管部门也表示比较难以推动,只能顺其自然、乐见其成。

    未来植保无人机飞防如何飞的更高走的更远?下面就根据一些业内专家意见以及笔者调查了解的一些情况做一探讨。

    一植保无人机飞防存在的问题

    自2012年植保无人机飞防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尽管相关方都在积极推动,许多企业瞄准这块巨大市场也纷纷涌入,这几年这个行业发展也可称得上快速迅猛,但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服务于农业这个盈利水平比较低下的行业,再加上植保无人机飞防本身的复杂性,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问题,需要引起有关各方重视。

    1. 缺乏一个能够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的好的运营模式。

    正如在今年年初在广州召开的航空植保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志国认为的,航空植保是一个“人”、“机”、“技”、“剂”四位一体的综合体。因此,目前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能代表航空植保产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把“人”、“机”、“技”、“剂”进行有效的整合融合在一起,创新一个好的运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航空植保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为政府部门的官员,农业部种植业司调研员王建强也希望能够尽快创新运营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植保无人机飞防市场缺乏监督管理和制度引导。

    目前从事植保无人机飞防的单位很多,但据了解,目前大家都在探索中发展,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由于许多企业纷纷涌入这个行业来淘金,导致植保无人机飞防市场刚刚起步没有多久就陷入恶性竞争,市场混乱无序,如飞防药剂的乱配乱用导致作物药害时有发生,提供飞防服务时偷工减料或者在服务费用方面大打价格战,等等。

    因此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兰玉彬教授认为,国家要制定行业相关标准及规章制度规范行业的行为,针对目前植保无人机飞防市场混乱现象建议监管部门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先更是呼吁,行业伙伴联合制定无人机植保药效评价标准和安全操作标准,共同承诺严格按照标准开展服务,为此在今年1月航空植保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和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发起了“无人机植保药效与用药安全倡议书”。

    3. 合规飞防药剂的缺乏是目前最大的短板。

    飞防药剂现在国家还没有一个正式登记的,因此,在飞防专用药品的研发登记方面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促进航空植保安全施药。据了解,2017年,拜耳公司研发了一个专门用于飞防的剂型,在东北就取得了飞防处理面积超过一百万亩的优异成绩,这也说明植保无人机飞防药剂市场孕育着极大的机会和潜力,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飞防药剂的研究实验登记,以满足市场急需。

    4.有关植保无人机飞防的一些技术难题亟待研究解决。

    如农业部南京农业计划研究所薛新宇研究员所说无人机施药跟环境、装备、作物、农药、施药技术等都密切相关,而且影响植保无人机飞防效果的这些因素也需要大量的研究数据来支撑,只有对这些技术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并用于指导生产,才能实现无人机植保飞防的高工效和科学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何雄奎教授所也认为,植保无人机解决了高效作业的效率问题,但施药的均匀性对植保无人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植保无人机的均匀施药技术的研发应放在首要地位。由于低空低量无人机喷雾与传统的有人驾驶航空施药和地面机具施药不同,气象条件的影响十分明显,实现均匀施药的各种施药参数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中国目前缺乏适用于低空低量无人机航空施药的施药技术,也没有针对植保无人机专用的专业喷雾系统,急需通过合适的喷头的研发与选择、喷头与喷雾流场的匹配、药箱设计、加药系统等的系统化的研发来优化雾化与雾滴沉积状态。但至目前为止,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规范进入生产与应用市场,亟待专业的标准与规范能为不同天气和地面条件下无人机植保作业合理施药参数的确定提供可靠地指导。由于飞防施药技术的复杂性,因此这方面非一日之功就能解决。

    5.目前单纯以植保飞防为职业的服务组织和个人,赢利能力都非常弱,甚至大部分都出现亏损。

    湖南省农作物病草害专业化防治协会秘书长刘杰认为,核心原因是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施药器械,本身还有许多需要发展和改进的地方。植保无人机在植保服务中与传统植保机械相比,尽管有效率优势,但其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无法满足机械购置、飞手闲置、运营费用所需要的成本。由于飞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可以减少农药用量20%-30%,因此大部分飞防组织只能通过节省药剂以及减少采购中间环节直接从厂家进货来赚取利润。

    此外植保无人机还有载重量小,一般5 ~20 kg 之间,以载重10kg的居多,20kg的极少;续航时间短,一组电池维持的飞行时间只有8 ~20 分钟之间,多在12分钟左右,需要频繁的更换电池,即使是熟练飞手,1小时也只能完成 2 个起落架次。而且电池充电时间较长,一般需要 1 小时左右,如果想每天工作6小时,至少需要备 10到20 块电池,才能保证正常作业;此外普遍反映植保无人机飞防效果不如普通植保机械效果好,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植保无人机飞防所具有的效率和效果优势的正常发挥。

    综上所述,无人机植保作业,必须是既懂无人机与植保作业,又懂农药与剂型的系统工程。懂得无人机及其操控、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是关键的一步,还需要抓紧研发生产适用于植保无人机专用商品化农药制剂,此外还需要一个机构和组织能够整合各方面资源进行运营和提供服务。

    二植保无人机飞防运营模式探讨

    无人机植保飞防行业,必须是既懂无人机与植保作业,又懂农药与剂型的系统工程,因此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化规模运营,也需要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及用户等各利益攸关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才能实现植保无人机的长远发展。据了解植保无人机的运营发展还存在几大关键问题:

    第一,无论是无人机生产企业、还是农药生产企业,还是农资经销商,或者是农技植保服务商,目前还没有一家能够完全兼并整合各方面资源成为实力强大的植保飞防服务机构,尽管有行业精英预测未来的农药经销商将转型成各种功能集成的服务商,农药就像在医院开药一样作为服务项目的一个配角,但从目前农药和农业的特殊性来说,这样的愿望还很遥远,可望不可及。

    第二,服务能力与市场发展速度不匹配问题,目前对无人机无人机飞防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作业面积也原来越大,但相关服务组织还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服务参差不齐、标准不一,出现问题难以解决。

    第三,配套植保技术包括药剂和方案如何实现与植保无人机进行整合,实现完美匹配,在这一点上,药剂厂商、植保服务人员、研究机构、无人机厂商还未实现如何制订出可借鉴的方案,而这一点恰恰是影响植保无人机作业效果的关键所在。

    第四,植保无人机服务组织虽然发展迅猛,运营模式也多种多样,但还没有一家比较成功的模式可供学习借鉴,尚未能做到人、机、剂、技的真正融合,大多数运营单位盈利程度低下,许多勉强维持生存,这主要飞防植保与普通植保相比更为复杂,要求更高,如无人机植保仍不能做到真正“无人”,每台机器都需要配备有2-3个人来配合操作,人工成本占比达40%以上,运营成本高。据核算如果抛去节省的农药费用和农药采购差价,每人每年靠作业服务赚取的纯收入仅为2万元左右。

    下面就目前已经建立的植保无人机服务组织运营模式作一简要探讨。

    1无人机企业自建植保无人机飞防服务组织运营模式

    代表企业为河南标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由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创办的农活帮等企业。据了解,标普农业是由河南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植保飞防公司,采用的是总部加县级服务中心加乡镇服务站的一个模式来进行。从成立到现在,大概在全国建立了接近100家的县级服务中心,800家的服务站,可覆盖耕地面积有5000多万亩。

    优势:有专业生产植保无人机企业作后盾,在无人机投入和使用技术方面优势明显。可以通过服务来捆绑销售自己的无人机产品,以此扩大市场占有率。

    不足之处:虽然有无人机生产企业做后盾,但在资金实力、飞防药剂研发生产以及植保服务方面是这些公司的短板,这种运营模式,在当地以及局部区域应该会有所发展,但要在全国建立上百个服务中心无论是资金和人才都是巨大的挑战,就如同当年一些农资连锁和近几年的农资电商一样尽管都有着雄心勃勃的宏伟目标,有的不乏实力强大的企业做后盾,但由于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及农药农资产品的特殊性复杂性,最后基本都半途而废,或者销声匿迹,所以这些教训值得借鉴。

    2农药生产企业自建植保无人机飞防服务组织运营模式

    代表企业有克胜集团建立的蜻蜓农服、广西田园组建的无人机飞防以及去年也进入飞防领域的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优势:企业有自己配套研发生产的农药制剂产品,可以通过植保飞防服务来捆绑销售本公司研发生产的农药产品,以此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不足之处:这些企业大部分没有自己的无人机,需要与无人机企业购买或者合作;此外由于资金实力以及产品品种所限,服务范围基本覆盖自己生产企业所处的区域和部分作物品种,或者与经销商有业务合作的区域,因此此种运营模式也很难做大做强。

    3无人机生产企业与农药生产企业强强联合的运营模式

    由于植保无人机诱人的发展前景,以至于有人认为谁掌控了无人机飞防市场也就掌控了农药销售渠道,面对此情此景,许多农药企业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尤其在前两年尽管农资电商大有颠覆行业之势但任凭风吹浪打仍稳坐钓鱼台的跨国公司再也按耐不住,纷纷与无人机生产企业合作以期占领飞防用药市场,如去年陶氏益农与大疆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农业植保飞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其他跨国公司也在寻找合适的无人机合作伙伴,跨国公司如此重视并且纷纷行动,主要还在于一是形势所迫,怕坐失良机;二是符合未来现代农业数字农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尽管目前植保飞防还面临飞防药剂短缺等问题,但已有日本、欧美成功经验可借鉴。

    但无人机生产企业与农药生产企业强强联合的运营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无人机生产企业与农药生产企业一个是无人机生产企业,一个是农药生产企业,未来合作将以谁为主导的问题,就像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他们的合作更多是通过互相利用来推销各自的产品,可能会出现联而不合的状况,很难实现一个整体去运作;二是即使实现了真正的联合,最后一公里的植保飞防服务也是他们的短板,如果没有自己的服务组织也很难实现药剂的推广落地。三是这种运营模式也必然会打破农药企业原来所拥有的农药渠道商的利益格局,也必然会导致他们的抵触,如何理顺与原有渠道商的关系也面临很大问题。

    4植保无人机飞防线上运营平台模式

    目前许多人都感觉到植保无人机飞防这个行业目前太过分散,地块区域化太严重,因此希望让一个企业或者联盟把这些全部整合一起,建设一个平台出来,就比如农田管家一类的,让需求者在平台上得到需求,让供给者可以快速工作。因此此类平台孕育而生。

    目前在建和运营的主要有农田管家、农活帮、三一智云、嗨森、嗨飞等平台,类似于以前的农药电商或者城市滴滴打车平台,主要通过线上服务来整合无人机生产企业、农药生产企业、农资渠道商、植保服务组织等有关植保无人机飞防的各方面资源来实现运营和盈利的目的。这些平台期待通过智能化跨区域派单及业务积累大数据等达到全产业链延展,希望能够覆盖农业生产从种到收的全流程,真正成为农田的管家,让农业生产更轻松,让农民生活更幸福,就像阿里巴巴把无数的中小外贸企业搬上线,希望把村镇所有服务商农户都搬上线,重新定义农业生产。

    但此类线上植保飞防服务模式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这类平台不仅要解决植保飞防人机剂技四大难题,还受制于农药生产企业、无人机生产企业、飞防服务组织、渠道商还有用户等相关各方,想把多方的力量整合到一起并非易事,而类似的城市滴滴打车线上服务平台,他面对的是出租车司机和租车人,且受众面更多更集中也更广,这种线上服务简单又易操作。此外植保飞防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服务,相比于滴滴打车风险和复杂性更大,更加难以操作和实现盈利;此外还面临着当地渠道商和服务商的竞争和挑战;还有一项更主要的问题,目前这些线上服务平台基本是靠融资来实现平台的建立和运营,目前了解这类平台还没有一家实现盈利,未来一旦资金链断裂,是否会重蹈前几年火热的农资电商覆辙也为未可知。

    5其他各种植保飞防服务组织运营模式

    这类植保飞防服务组织主要包括农资渠道商建立的打药队,统防统治组织建立的飞防服务队,以及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或者个体建立的打药队、飞防队等等。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对当地的种植情况和植保需求情况比较了解,有的是长期服务的农户,有的是熟人朋友,业务更容易被农户接受,业务相对也比较容易开展,但受至于这些服务组织规模都不是很大,一般服务区域基本只限于本地,服务面积一般10万亩左右。

    这些服务机构和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专业植保公司运营模式:专业植保公司对本地种植结构、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农药、助剂性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针对农户开展全程植保飞防服务。据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秘书长刘杰介绍,这类植保飞防组织利润来源为药剂、助剂的差价。采用跟农药、助剂生产企业直接合作方式,大大减少了农资流通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农资采购成本。以水稻茎叶除草防除药剂为例,农户自行采购需要44元/亩(种植大户价格),而他们直接跟厂家对接,结合立体防控技术,亩药剂成本仅需12-18元/亩(不同草相、草龄,成本有所不同),按40元/亩包工包药给农户喷洒,农户非常受欢迎。

    通过科学的用药,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同时也有比较丰厚的利润空间。如湖南中航飞防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运营4年期间,以良好的运营模式和过硬的技术水平,在未享受国家任何补贴的情况下,依然有强劲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趋势,2016年合作社水稻全程植保飞防作业面积达6万亩次,实现纯利润40万元。截止2017年8月4个机组(12台植保无人机、8名飞手、4台作业车)已累计完成作业15万亩次,实现纯利润50多万元。

    (2)种植大户运营模式:随着植保无人机补贴范围的扩大以及补贴力度的增加,种植大户也将会成为植保无人机的主要购买者。以湖南水稻为例,一个种植500亩的大户,仅按种一季稻计算,除草、病虫害防治,作业次数可达5次以上,累计作业面积有2500亩次。以目前10-12元的作业收费计算,一年植保飞防作业费在25000-30000元左右。目前植保无人机整机购买成本约5万元左右,国(省)补16000元,实际购机成本约3万多元。仅服务自己的农田基本上一年可收回投资。种植大户购买植保无人机的优势是没有额外的人工成本,无须增加购置运载工具成本。

    (3)农事服务个人运营模式:尽管大多数省份出于安全考虑对个人购买植保无人机不予以补贴,但实际情况是个人购买植保无人机从事植保飞防作业是当前普遍赢利的群体。个人购买植保无人机没有管理成本,由于植保无人机为自行购买,使用通常比较爱惜,人为故障率不高,维修成本低。以目前1台机植保无人机年作业能力1万亩次计算,年收入可达10-12万元左右。但除去运载工具、购机成本、维修成本以及电池成本等,实际纯收入因人而异。未来,随着植保无人机的普及,竞争的加剧,单一以植保作业为服务主体的个人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目前这类飞防组织很多,如农飞客农业科技公司、湖南中航飞防公司等等,多数属于中小规模,以服务本地或者附近区域为主,由于资金、人力等问题目前发展规模都不是很大。但此类公司专注于植保飞防服务,同时又整合了一些农药生产企业、无人机生产企业、大型渠道商的资源与优势,或者由这些公司投资参股,因此此类专业植保飞防服务组织发展潜力或更大,前景可期。

    有人说无人机植保行业2018年一定是一个井喷爆发的一年,在近日召开的2018年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国际论坛上,民航局有关负责人也认为,植保领域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将会率先实现在农业普及,明年的植保市场将会被无人机取代。但笔者认为,面对中国农业目前所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及植保无人机飞防目前还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未来无人机植保作业和普通植保机械作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有用武之地。无人机打药只是进入农业的一个切入口,合格的植保人不仅要会熟练操作无人机,还要熟悉农药使用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还有一套符合行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植保飞防这块新兴行业才有前途,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总而言之,飞防的目的是植保,为农业保驾护航才是根本;作业时,保证效果才是硬指标;专业的组织运作,才是发展之道。

相关阅读
全国农资市场大盘点,哪一个最火热?
突发,浙江化工厂爆炸!给安全生产再敲警钟
农资企业前途未卜,控制成本是经营的基本功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