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低毒生态农药灭蝇胺你了解了多少 |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2018-5-10 10:47:00 |
灭蝇胺又名环丙氨嗪,是一种三嗪类化合物,对昆虫生长起调节作用,属新型高效、低毒、含氮杂环类杀虫剂,对防治双翅目昆虫幼虫和蛹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具有内吸传导作用,是目前防治双翅目昆虫病虫害效果较好的生态农药…… 灭蝇胺(Cyromazine,结构见图1)又名环丙氨嗪,化学名称为N-环丙基-1,3,5-三嗪-2,4,6-三胺,是一种三嗪类化合物,对昆虫生长起调节作用,属新型高效、低毒、含氮杂环类杀虫剂,对防治双翅目昆虫幼虫和蛹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可以干扰蜕皮和化蛹,使其在形态上发生畸变,导致成虫羽化受到抑制或不全,从而达到控制双翅目害虫繁殖过量、减少害虫数量的目的,是目前防治双翅目昆虫病虫害效果较好的生态农药。 灭蝇胺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Ciha-Gergy)公司开发,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推出用于防治昆虫的病虫害农药,由于它对双翅目昆虫的专有生长调节作用,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推广,在美国,灭蝇胺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斑潜蝇、杀灭家禽饲料蝇卵、防治牲畜体表绿蝇、公共场所卫生灭蝇等。 目前灭蝇胺在我国共登记91个品种,主要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溶粉剂,登记作物仅有菜豆、花卉、黄瓜和生姜4种,但相关研究表明灭蝇胺对多种作物虫害效果显著,建议加强引导,推行登记使用,促进用药合理合法。 灭蝇胺防治茄子美洲斑潜蝇 + 柯艳明等人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发现,8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对茄子美洲斑潜蝇有较好的防效,推荐用药量为制剂量675ml~900ml/667m2,在美洲斑潜蝇1~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施药,施药时间选择上午6:00~9:00或傍晚时进行,常规方法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每667m2对水约50L,实验结果表明平均防效可达90%以上。 灭蝇胺防治豆杆黑潜蝇 + 菜用大豆又名毛豆、枝豆,是一类作为蔬菜食用的专用大豆品种,是漳州地区冷冻加工出口日本、美国和欧盟的主要蔬菜品种,豆杆黑潜蝇是菜用大豆的重要害虫,近几年来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灭蝇胺防治菜用大豆中的豆杆黑潜蝇。陈丽萍研究结果表明,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防治豆杆黑潜蝇,菜用大豆中灭蝇胺的原始残留量高低与喷药剂量、施药次数关系较大,喷药的有效成分越大原始残留量越高,喷药次数越多原始残留量也越高;消解动态方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施用灭蝇胺187.5g a.i./hm2和375g a.i./hm2,施用1次和间隔7天连续施用2次,在末次施药后15天,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5mg/kg,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均符合GB2763—2014中规定的要求。 灭蝇胺防治食用菌眼蕈蚊 +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食用菌害虫发生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双翅目中又以眼蕈蚊科种类多、数量大,是食用菌上最主要的害虫类群,稍不注意防治就会造成严重损失。邹华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灭蝇胺对食用菌眼蕈蚊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灭蝇胺1.5%颗粒剂0.075g a.i./500g拌料处理,杀虫效果达78%~96%,灭蝇胺50%可湿性粉剂0.1g a.i./500g喷雾处理,杀虫效果达73%~90%。灭蝇胺对食用菌眼蕈蚊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且使用拌料处理控制食用菌眼蕈蚊的效果优于常规的喷雾处理,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灭蝇胺防治韭蛆 + 韭蛆是韭菜的生产大敌,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与质量。常规杀虫剂对韭蛆防治效果不理想,有些地区菜农使用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灌根防治韭蛆,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灭蝇胺作为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为防治韭蛆提供了新选择。慕卫等人使用10%灭蝇胺水悬浮剂500ml/亩、750ml/亩、1000ml/亩和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500ml/亩八天后达到最高防为84.7%、92.6%、94.3%和93.8%。灭蝇胺明显干扰或抑制韭蛆蜕皮,使韭蛆不能正常化蝇和羽化,蛹死亡率提高,最高防效表现在幼虫发育后期,后效应明显,并大大减少成虫产卵量,可应用于对韭蛆的防治。 加强对灭蝇胺残留的检测 + 随着灭蝇胺在水果、蔬菜及预防蚊蝇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对灭蝇胺残留的检测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有关灭蝇胺残留的检测方法,国内报道的文献主要有拉曼光谱法、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刘新艳等人在对蔬菜中灭蝇胺残留的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分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简单、快速测定蔬菜中灭蝇胺残留量的方法。蔬菜样品经乙酸胺——乙腈(1∶4,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SCX-SPE)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波长215nm处测定,所用色谱柱为Agilent NH2,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97∶3,体积比),以1.0ml/min的流速等梯度洗脱。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2~2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灭蝇胺的添加浓度在0.05~ 0.4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3.4%~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7%~8.4%,均在农药残留测定所允许的范围内。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02mg/kg,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5mg/kg。 周洪伟等人建立超高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检测食品中灭蝇胺残留量的方法。样品匀浆后经乙腈水提取酸化后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应用超高速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多离子反应监测(MRM)定量法检测。经方法学确认,该方法对灭蝇胺的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1.0μg/kg。在5.0~200.0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9,回收率78.2%~95.6%。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测定浓度范围广,是食品中灭蝇胺含量检测的理想方法。 近年来,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MISPE)技术由于可有效地分离杂质和目标组分,对目标分子有特异性的选择吸附,因此在分离科学领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齐娜等人以灭蝇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甲苯和异辛烷为二元致孔剂,采用低温光引发、本体聚合法制备了灭蝇胺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通过平衡吸附实验、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以及压汞仪等多种手段对制备的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进行了测定与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吸附作用。用该聚合物制备的灭蝇胺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处理样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快速有效地检测黄瓜样品中的灭蝇胺,线性范围为0.1~10mg/L(r=0.9991),检出限(S/N= 3)为0.05mg/L。该方法快速简便,效果优于商品化的固相萃取柱。 灭蝇胺作为高效、低毒生态农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但须加强该药的合理使用。目前我国灭蝇胺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并不健全,例如灭蝇胺在食用菌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就缺乏相应标准,为种植安全埋下隐患,造成了大量灭蝇胺农药残留,难以保障食用菌的质量安全;此外农户应注意灭蝇胺的合理施用,须按照有关农药使用标准规范进行,若是擅自提高浓度与使用次数,则会增加残留风险。使用时要按照农药标签或说明书上推荐用药量,不能任意增减,以防造成作物药害或影响防治效果。 在使用农药时必须强调合理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农药使用寿命。综上所述,完善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使用农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是提高农产品产品质量,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 |
相关阅读 |
全球农化行业复苏,麦草畏市场2019年有望翻两番! |
6月13日我国甲醇最新价格行情 |
2019全球农化企业TOP20强排名重构,中国军团强势入围11席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